永远的怀念:亲情与家风

回 忆 父 亲

曹明俊

父亲出生于旧时期一个比较富裕的书香门第。曾祖父为清朝末期文武考生,祖父是继承祖业的中医郎中。所以父亲自小便受到儒家理念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苦读诗书,后来又接受民国教育。

新中国诞生后,他曾在私塾任教,后更为小学。1953年调任至松滋县沙道观中学,1956年,由于他所带班级成绩突出,升学率高达百分之一百,被荆州地区授予红旗班级的荣誉称号。五七年整五风,他被错划为右派,文革时,被调任至西斋中学,后又被下放至大岩咀青水冲。文革结束后,方才得以重返西斋中学的高中课堂,直至退休。

自我记事起,“父亲”二字便于我十分陌生,而我懂事后,也因为成分问题常常劝他少回家。我的小学课程于天门、松滋、公安三处辗转完成。我犹记五八年夏天,八岁的我寄住于邻居家中,那时家中无人,我正在为自己准备午饭,父亲突然登门看望我。我们对坐良久,相顾无言,最后,他在临行前轻轻揉了揉我的头发,塞给我一包糖果,并叮嘱了我一些小心安全之类的话语,便离开了。后来我才知道,他是趁着在附近做家访的间隙,前来看望我的。

我在寿祠桥小学毕业后,考的中学较远,校长为我考虑,希望我能转入近处的学校学习,父亲并没有同意,他说,既然在那边考了,便在那边读。进入初中后,他除了每月给我邮寄十元生活费,还会在汇款单上写上一些督促鼓励的话语。唯有寒暑假,我才能回家看他。

文革开始后,我未外出串连,而是回家务农。当时留在家中的有祖父母,母亲,大妹,弟弟六口人,仅有祖父、母亲与我劳动,仅可勉强维持现状。1969年小妹出世,母亲患病,家境越发困难,每年都会超支。1979年生产队11月结账,逼着索要欠款,我只身去西斋找他,才知道,当年的工资还未结账。他知道了家里的情况后,无奈之下只好从财务室借了一笔钱给我带回家,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退休。

父亲退休后,祖父年迈,母亲卧病在床,弟妹年幼,尚在读书,只有大妹刚刚参加工作,家中生计的重担仍旧压在父亲肩头,他只能用那双执笔拿书的手扛起锄头,开始种田,维持生活。

在家务农的几年,有四中、西中、江汉油田子弟学校、松滋财贸学校等单位先后请他任教,他为照顾家中老父,全部推辞了。也有邻人找他合伙经营生意,有人想通过他联络学生打理关系,他也一概回绝了,只是埋头务农。八十年代中期,祖父去世,弟弟结婚,小妹上大学,花销难以支撑,他不得不前去荆州替亲戚打工,才熬过了那段拮据的岁月。

父亲退休在家的那些年,总有学生成群结伴地前来探望。有时,他们也会跟我提起父亲的一些旧事。一位金姓学子说:逃难的那些年没有吃食,是父亲每个中午匀给他半钵菜饭或黄豆,他们最久每天才共食一碗菜饭,他无力购置学习用具,也是父亲为他买来了读书的纸笔。一位姓需的学子说,他曾在洗衣时不慎落水,被抢救过来后,父亲走了近三十里路送他回家,并给了他一点钱作为营养费。

我和父亲一起生活了大半生,这么多年来,他不仅是用语言严格要求着我们,也是在用行动指引着我们兄弟姊妹的前进方向。我们对他的孺慕之情难以言表,而他走后,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伤痛楚,更多的是满满的精神财富和力量。

老人的拐杖

董新明

这天日头当顶时,一位高瘦的老人和他的二女儿来到了进山的岔路口。前面有一个小凉亭,一位胖大嫂正张罗生意。老人揩了揩脖子上的汗,对二女儿说:“去那儿歇歇脚再走。”

胖大嫂给父女俩各倒了一大碗粗茶。老人边喝茶边向胖大嫂打听去廖家湾的路。也难怪,他都快20年没来过了。胖大嫂说朝左拐,走三四里路,再转过一个山嘴就到了。末了,胖大嫂递过一根木制拐杖,说:“这一段路不好走,您老腿脚不利索……”

谢过胖大嫂,父女俩顶着骄阳继续赶路。

热浪一刻不停地追逐着他们。二女儿跟在老人后面,嘟哝着说:“爸,您不该选这个天气。”“蓉儿,你要知道,这事压在我心里快20年了。”老人叹一口气说。“那您交给我去办,不就得了?”女儿说。“那不成。自己借的,得自己还。”老人恳切地说着,拐杖一点,发出铿锵的一响。

18年前,老人给儿子建房子进山拉煤,返回时,怕身上带的钱不够花,他找他当年教过的一个名叫“廖斌”的学生借了10元钱,说好马上就归还的。房子建成后,老人家里出现一连串的变故,结果把还钱的事给耽搁了。这一搁,就是18年。其间,老人的儿子进山办事,因来去匆匆,没找见廖斌工作的地方。前两年,老人的大女儿建议,待打听到准确的地址后,通过邮局把钱给他汇去,贴补点利息都可以。老人执拗地说,耽搁了这么久,还是上门还好一些。

于是,就有了老人携女儿的此番山里之行。

“爸,还差多远啦?我受不了了。”也难怪,平原上长大的二女儿没走过什么山路,这一路又是麻砂,又是石头的,早让她的脚板磨出了血泡。

老人回头望了一眼二女儿,挥挥拐杖说:“就在前面,坚持一下就好了。”

二女儿跟在父亲后面,她想说“为了还10元钱,这么做不值得”,可一打量父亲那高瘦而坚毅的身影,带气的话又咽进了肚里。

往前再行一段路,转过一个山嘴,一排青砖红瓦的老式平房出现在面前。中间第三户那个有高大烟囱的就是廖斌的家。20多年前,老人当班主任时,曾来这儿家访过。

阔别了近20年,师生相见,分外兴奋。老人坐下,把那根拐杖靠在身边,然后从衬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取出两张“百元”面值的人民币,动情地说:“真是不好意思啊。”廖斌不肯收。一位七十开外的老人时隔18年亲自上门还钱,这事已经够他感动的了。他只说了一句“老师”,眼眶里就立刻泪光闪闪。

夕阳西下时分,老人从廖斌家告辞出来,拄着拐杖,一路轻松地走下山来。

不用说,老人心里也有一根拐杖。

这位老人就是我的岳父。

爷爷,我有一个心愿

曹世兰

爷爷,近来您可安好?

新年将至,年味已浓,您还会像往年那般翘首期盼您的儿孙回家团聚么?

我曾几次欲提笔写下对您的万般思念、不舍与懊悔,却都只艰难地写了几句开头后,便悄然停笔泣不成声。

女儿催我快些写,写完后给她修改,好早日交稿。

丝毫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的小女,又怎会懂得大人心灵世界里的辛酸?

站在高楼之上,收入眼底的尽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望着马路上拖着行李箱,抱着孩子,背着背包的人们,脚步匆忙却又出奇地一致。那是回家的脚步。

每逢过年,都是孩子吵着要回老家,我总是先佯装答应,最后又不得不失信,真正回了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等到好不容易回了次家,只顾着自己玩乐,却没想到要好好陪您老人家说说话。每次一回家,您总是亲切地询问孩子的读书和生活怎样,我们的工作和生意 怎样,对后辈们嘘寒又问暖,我却通常只是草草地回答两句应付了事。而您听到我们的回答,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就好,还不错,明年继续努力……”现在回想起来,只怪自己太自私,没能体会到您老人家的心情。

爷爷,您还记得吗?在过去物质贫乏的时代,村子里时不时会有外来的乞讨者或贩卖物品的人,大家都避之不及,唯恐和乞丐遇上。您却不是这样,无论在做什么,无论有多忙,您都会洗干净手后给乞讨的人米饭吃食。在贩卖物品的小贩手里买了物品走的时候,还会倒给别人多的钱。左邻右舍都说您是书呆子,太傻。您从来不解释,只微微一笑。事后才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外来人肯定有自己的难处,谁愿意背井离乡沿途乞讨叫卖谋生呢?其实您的手头并不宽裕,就是心太软,太善良。

爷爷,您还记得吗?您的"爱管闲事"在当地可是出了名的。您虽说是文人,退休在家也没有只抱着圣书死啃,没事的时候还学着邻居戴着斗笠学种菜,种庄稼,远远看去,活脱脱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在卖力地挥锄,倒也有模有样的。别人夸您的庄稼种得好时,您也不骄傲,抿唇一笑说:“和你们比起来,差远了。”爷爷,这就是您不怕吃苦,热爱劳动的品格。

爷爷,您还记得吗?对于邻居们的要求,您只要做得到,都尽量满足。不管是远处的还是附近的,大人还是小孩,都说您是一位慈祥和蔼,忠孝礼义的老人。

爷爷,您还记得吗?过去您总是教导我们要多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出人头地。我却对此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只想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放弃了大好的年华。

爷爷,您还记得吗?记得那个在您的注视下从蹒跚学步到走路都带风,从乖巧懵懂到倔强执拗的孙女吗?彼时我嚣张高傲不可一世,总是带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在人世间闯荡,直到熟悉的身影远去,直到耳边不再响起的逆耳忠言,我才发觉,我早已失去了我的海阔天空,连带着您的岁月蹉跎。

爷爷,您知道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爷爷,其实我一直有一个心愿,我想把您接到武汉来玩玩,这里有清丽的东湖,雄伟的黄鹤楼,数不尽的鳞次栉比的建筑……

记得去年春节,回家呆了三天就要回武汉了,离别之时,我拉着您的手说:“爷爷,保重身体,我有时间就回来看您。”您大笑着说:“好、好,我等你。”

我等你。

悲伤不会说话,却能在无言间将人心最脆弱柔软的地方刺出好几个大窟窿。

一瞬间,世界都静止了,泪眼朦胧下,昏黄的灯光摇摆不定。恍惚间,有人拍了拍我的肩,女儿打开房门出来,问我怎么了,我张张口,却欲语泪先流,往后,就都物是人非了。

爷爷,您走的太早了,不是说好了要等我的吗……

窗外的雪下得大,却也不过三两日便仓促离开,可直到今日,大地的银妆也还未完全褪去。我与您相处的时间不过年幼的十几年,如今又是十几年过去了,往后还有二三十年,回忆与思念的时间那样漫长,如同未融的冰雪,久久地,不会散去。

善良的爷爷

曹瑞晓

我爷爷是一位善良的老人。在乡村中学任教期间,他关心、帮助一些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后来退休回到老家定居,与左邻右舍一直相处很好。

爷爷的善良,我真切地感受过。

那是去年暑假里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大爹、二爹及我们全家在“公园一号”三爹家做客。晚饭过后,天刚擦黑,爷爷提议去看望一位卧床多日的老人。爷爷的儿女们有些异议,说此 时天快黑了,去老人家的路上车多,怕不安全。爷爷执意要去,说是做人得讲情义,懂得回报。上世纪70年代爷爷一家缺粮断炊时,不正是靠了那位老人的慷慨搭救?几十年过去了,爷爷还记得这件事哩。

大家显然被爷爷感动了,赶紧找车,准备礼品。爷爷呢,从他积攒多日却不丰厚的私房钱中抽出几张“百元”大钞,给那位老人包了一个红包。

我们一行陪同爷爷看望老人回来,已是夜里十一点多钟了。找车已无可能,见月白风清,爷爷兴致勃勃地提议,一同走回去,反正也只有四五里地。走在月光洒照的人行道上,爷爷走得很稳健,就像年轻人浑身是劲一样。

正说笑间,身后突然一阵急促的摩托车声响。大爹扭头看时,见爷爷的身体晃了两晃,赶紧扶住他。猛然间又听“哐当”一响,一辆摩托车在爷爷面前倒下。爷爷定了定神,快步上前,对那个缓缓爬起来的车主问道:“年轻人,没摔坏吧?”我们也赶过去,只见车主衣着破旧,脚上靸着的鞋,一只已飞出老远。大爹盯住他问:“你喝酒了?”车主满嘴喷着酒气,含混地点了点头,身体趔趄了一下。爷爷急忙一把拉住,不让他摔倒。“爸,您手臂出血了!”听三爹一喊,我们几个都凑过去,只见爷爷左臂上一处伤口,正往外渗血。三妈朝车主数落道:“你看你,喝了酒,还开飞车!这下,你说怎么办?”大家一阵七嘴八舌,爷爷急忙劝阻。车主愧疚地说:“老人家,对不起!我送您去医院……”爷爷摇摇头:“一点小伤,不要紧。”车主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百元”钞票,说是给爷爷的补偿,请他收下。爷爷摆摆手,对他朗声说道:“时间不早了,你快回家吧,注意安全!” “老人家,您真是大好人啦!” 车主给爷爷深深地鞠了一躬,感激地说。

目送着车主骑车缓缓离去,我相信他的话是从心里流出来的。想想时下街头巷尾那些“碰瓷”的、讹财的丑陋行为,爷爷被醉酒车主蹭伤手臂后,反而主动关心、拒收补偿的善举,刹那间不是放射出了耀眼的人性之光吗?

(0)

相关推荐

  • 看 病【郭振立】

    (我的父亲) 2020年的整个后半年里,我体验了生命中最难忘的-次看病经历. 8月23日,知悉老同学见新父亲去世,于是在同学群中发出了讣告,马上林州的几个老同学回应,并立刻敲定于24日一起去河顺马家山 ...

  • 提前就知道自己要走了的老人都有哪些举动?

    我是海岩 江苏强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业务经理 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05-19 10:46 关注 自从我经历了我老婆她爷爷的去世之后,我开始坚信,老人在临死之前,一定是提前知道了自己要死了的,因为他会做出 ...

  • 散文||留印2021年春节【征文】

    留印2021年春节 鲁莽||广西 岳父的过世,注定了2021年春节我们一家的不平静. 一月二十八号,妻子接到近千公里处的小孩姨妈打来电话,说岳父快不行了,希望我们能赶去见上他最后一面.妻子和女儿各自的 ...

  • 奶奶讲述的她小时候的一件奇事——神秘的桃花洞

    这个故事是听我奶奶说的,她经历的事情. 这事得从奶奶的童年情况开始说起.奶奶命苦,八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去世了.她的父亲是江西人,当年生意做得大,发展到了我们黔东南这边. 当时因为时局不稳定,所以为了 ...

  • 【回望故乡】怀念爱我的家婆

    家婆(外婆)是个一生操心的苦命人,也是家族中最乐观.最长寿的老人之一.这个曾经给予我太多关爱的老人,一晃辞世快十年了.我常常想起家婆种种的好,和母亲聊起我不知情的晚年的她,心生无限感慨. 1.家婆的大 ...

  • 情景剧:义盗助学

    人物:学生刘贺,18岁,应届高中毕业生,家境贫寒 农民王方,46岁,刘贺邻居,原为街头杂耍艺人,现在家务农为生 义盗李宝,70岁,原为扒手,现改邪归正,常施善为,义薄云天 幕启:(快开学了,看着大学录 ...

  • 【永远的怀念】/ 魏杰

    永远的怀念 魏杰 我尝试做一名勇士,追溯母亲临终前的最后时光.回首蒺藜丛生的记忆,如鲜血染红的花朵,开满我的脑海.愿我永怀感恩之心,直面惨淡的人生. 一.沉痛的怀念 我不是作家,写不出心里的悲伤.20 ...

  • 永远的怀念

    无意间拨打了老家的固话耳边却响起了你拨打的电话已停机的提示音蓦然我才想起母亲已经辞世一百多天了泪水悄然滚落我的脸庞从老屋透出的煤油灯的灯光熄灭了回家的脚步变得如此踯躅彷徨打开了锈迹的门锁推开了粘贴着的 ...

  • 《永远的怀念》读后感*丁振良原创首发.

    诗海追梦第124期 空间因你而精彩 作者:丁振良 丁振良,1955年出生,从军28年,医生,世界华人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著有诗集<金秋诗韵>.<布谷声里的故乡>和长篇报告 ...

  • 存旧文档--永远的怀念

    永远的怀念 奶奶离世的那天已经快到羊年了,如此一算,整整12年过去了. 清明快到了,真想她啊. 奶奶走的时候,我看起来还是一个年轻姑娘,所以在她老人家的眼里,孙女从来不曾老过.其实,今天的我走在路上, ...

  • 【清明专刊】刘河清/永远的怀念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永远的怀念 作者:刘河清 今年清明的祭奠,没有烟花爆竹,只有鲜花纸蝶,和周围的山花一样,在绿叶的簇拥下,同在和风中起伏,倒也增添了几分清静.面对碑文,我 ...

  • 刘汉林:永远的怀念 | 散文

    <文学天空>网刊首发原创优秀作品,是文学双月刊<琴台文艺>及其他杂志的选稿基地,主发青春.情怀.乡土.都市.亲情.留守题材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类作品. 散文之窗: 易洪昌老师是我 ...

  • 诗歌||永远的怀念

    永远的怀念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 我的心事却越来越沉 又是一个清明时节 天堂里的母亲您还好吗 女儿又想您了 都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而远嫁的女儿 是母亲丢失的孩子 曾经无数次的埋怨 ...

  • 苏小蒙/永远的怀念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平台 本文作者苏小蒙和寇云峰(左)在一起 永远的怀念 --我所知道的寇云峰 苏小蒙 寇云峰走了.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市购书中心闲逛,碰到一位文友,他告诉我了这个出其 ...

  • 端午之情,永远的怀念!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作 者:  雪 竹 午饭时,同事带来了粽子.算算时间,真是的,又是一年端午了.说到端午,就得说粽子.粽子与父亲相关,与母亲有关.父亲爱吃粽子,母亲爱包粽子.看父亲吃得香甜,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