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那年的中秋夜

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个中秋节了。
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我还在柴桥中学。当时学校条件差,我们赵张董李四人住一间宿舍。这样住,挤是挤了点,但也有好处,就是人际关系更加密切。那时,我们吃完晚饭,总喜欢相约到学校东面约一公里的一座叫“黄泥山”的小山旁去散步。黄泥山大约有二三十米高,上面遍种茶树。山间自有野趣,春夏时节尤佳。除了有草青水绿蛙鸣虫嘶之外,最是那开在坎崖下的一大丛有着耀眼的花色和清雅的花香的金银花令人流连忘返,更何况我曾在那沟边的转角处摘到过一颗大如杨梅的熟透了的野草莓!
由于有了这样的好感,到了中秋,我们便也想到了黄泥山——年年中秋都是一样的过法,今年何不改到山上去赏月,或许会有新的感受?但有人说黄泥山太低,简直就不是山。于是想到与它相连的后面一个山头。不知其名,因其状如馒头,姑且称之为馒头山吧。它有一百来米高,值得一爬。
不打算太招摇,四个人等到天黑了才悄悄出发。月亮应该已经出来了,但正好被东边的山头遮住,所以黑魆魆的难辨道路,高一脚低一脚的。正如陶渊明笔下所写,“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虽然他是“带月荷锄归”,我们却是鱼贯向月行,但“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心情倒是一致。朦胧中,脚尖踢到一些小小而硬硬的植物,猜想这里该是一片萝卜地吧。再往上一点,磕磕绊绊又起起伏伏的,一定是陷入番薯藤的汪洋大海中了。我这人爱胡思乱想,行走中便忽然寻思,在这缠绵悱恻的藤蔓间,若是盘着一条蛇,会产生什么后果呢?这一想,便觉得后背有点出汗,脚步也略有放缓。但同行四人,当然不会“英雄所见略同”,那么,如果我说出来,岂非显得胆怯?便还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摸索。不过,踩下去脚底就多少有点虚。
番薯地往上是灌木和荆棘,中间有一条曲曲折折高高低低断断续续的小径。正在愁这路何时是尽头时,却柳暗花明的,发现已到山顶了。
山顶毕竟是山顶,没有了刺丛野藤,也不再有坎坷崎岖。除去几株正向天空伸着手臂的孤独的松树,就是一片平坦的草地了,像是专为我们准备的。
明月不再被遮,四个人沐着它的清辉席地而坐,第一件事就是喝酒,那是本地产的“桂花汽酒”。接着,赵抓起一个月饼要吃,却被董一把夺了下来,把它切成了四份。大家心领神会,每人拿了一份。
这时的我们,正像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所说,是什么都可以想,而又什么都可以不想,真是个完全自由的人了。四个人随意的说笑,说到希望,我们既想能住得宽一点,变四人一间为两人一间,又觉得如果将四个人一分为二了,也许因不再如此热闹而会有点不习惯。当然也想着,不知什么时候能得到一张电视机票,或一台洗衣机票。一会儿四人都沉入了凝思,许是同我一样,在想远方的家人了吧。我不愿太沉闷,就轻轻地吹起了口琴,《草原之歌》。李说很好听。赵多喝了几口,豪情满怀起来,向着山下大声呼喊,却招来一阵犬吠,引得三人大笑。这时,李提议每人说一句话,得到大家响应。李先说了一句“微风吹拂细草”,赵接的是“撩拨人的心弦”,董的一句是“只缘身在山中”,剩下我了,我想出了一句“忘却灯下人间”。
圆月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爬到了半空,露水把头发也打湿了,身上有一丝凉意。该是月亮最亮的时候了,可是俯看山下,也只是茫茫的一片,并不见书上常说的“皎洁”,更不曾见有哪座建筑像是“镀上了一层银”,想这都是文人把月色美化了的。但是因着朦胧,感觉却很好。明知该是回去的时候,却有点不想起身,虽然手表证实时间已经不早,但也怀疑这表是不是走快了。然而磨蹭了一会,到底还是要起身,明天一早还要进课堂呢。四个人举杯共祝,祝欢笑,祝幸福,祝团圆,祝能加一级工资,当然更祝不忘这山顶之夜。
既已月在中天,归途自然明亮多了。经过番薯地时,有人提议每人摘一片叶子回去,以作今晚的纪念。这提议得到大家赞同。归途中大家话不多,走得快了点,到得寝室,才发现两条裤腿都湿透了,还星星点点地沾有一些草籽。躺下后,我还是兴奋,就打开电筒,伴着他们的鼾声,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下面的句子:
皓月当空,微风拂面;
馒头山上,笑语欢声。
赵张董李,同志共趣;
无限诗意,共祝中秋。
仰望婵娟,仙籁静寂;
俯视人间,千灯明灭。
琴有野声,歌带俗音;
语惟草知,呼闻犬应。
饮桂花酒,分圆月饼;
无案牍劳,有羽化情。
乐哉太白,慕哉渊明。
喜情谊长,得会知音;
叹人世短,恐难重临。
恨月有翅,怨钟不停;
怅然而起,流连难行。
摘番薯叶,踏露水径。
冀山更青,愿月更明;
思人长久,不负此景。
写完这些,我又仔细地把那片番薯叶夹在中间,权当书签。上床去,很快进入了梦乡。
如今,这日记本犹在,当年的四个朋友却早已各分西东了。夹在本子中间的干透了的番薯叶,似乎在向我叙说着往事。我轻轻对番薯叶说道,四个人虽仍可能再聚一次,但当年的情趣,却再回不来了……
本栏目主编:沈曼妮
作者简介:张仿治,1949年出生,浙江省作协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首批学科骨干。已退休。因所学是中文专业,退休后寻思,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动笔写点东西以自娱。于是近几年陆续在报刊发些小说、散文,并出版有散文集《一个榫头一个眼》、《米饭为什么这样香》、《悠然见菜蕻》。
(0)

相关推荐

  • “阿姨,我要番薯油粿,韭菜馅的”

    粿 一种潮汕人从小吃到大的手作特产 是刻在潮汕人体内的美食DNA 小时候,只在重要日子才会吃到长辈们亲手做的味道 到现在,已然演变成日常主食 ... 今天,去吃一家开了10多年的油粿 "阿姨 ...

  • 【格律诗词周刊】第331期

    主编 北极方舟  编委 董  峰      张绍文   赵仁波 刘柏林      笔墨初心  言一寺 孙亚君 刊头题字:王玉波(大连) 本期制作:绛珠草   店小二 千 家 诗 词 邓世广   清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哀怨曲中的刚烈女儿

    很早就有了一个印象:中国人的性格,总体上是北方人粗犷豪爽,南方人温和细腻.联系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大多也有这样的特点.我拿古代"乐府双璧"来比较,也是这个感觉.读北朝民歌<木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让人羡慕也是福

    让人羡慕也是福 那天回学校,走进教研组办公室,一位正在改作业的同事抬头说:"真羡慕你啊,退休的人,可以不必工作了!我们哪一天能像你一样就好了!"他这一羡慕,让我想起头一天远在杭州的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梦回屋弄

    一队扛锄头的种田人从"火耙畈"收工回来,我也在其中.走啊走啊,过了众家河头,走向那条两边都是"乱石墙"和"瓦爿墙"的屋弄.到了北头第一个门,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教我如何不爱她

    我家小院子里种了不少花草,自以为是"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朋友闻讯,就特来欣赏.可他看了一转,却连连摇头,大有不屑一顾之意:你怎么会喜欢上这么一些破东西? 听他这一说,我便有些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耘之韵

    耘之韵 Huo Xing Ji Hua 河岸边,丝丝缕缕的绿柳垂到了水面,农家小院里,石榴花正红艳似火."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刚刚会飞的雏燕,跟着妈妈去学捉虫子了!阳光明媚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春苗曲

    当"处处闻啼鸟"的季节到来之时,大河两岸的原野上,树儿醒了,草儿醒了,蛙儿蛇儿也醒了.这时,勤劳的种田人知道,沉睡在仓库之中的"秧子谷"也该醒了.生产队里的老农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却看蚕妇泪何在

    却看蚕妇泪何在 --重读张俞<蚕妇> 张仿治 这是在六十年前读小学时已经会背的一首宋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当时老师解释说,诗里写的是一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旅途偶感

    旅途偶感 那次与一群老同学去贵州,将游万峰林时,我的心里忽然格登了一下:这个地方我十几年前来过的.记得那次,我们坐电瓶车到了观景台,正东指西点,大呼小叫,被这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吸引,却发觉有人在拉我袖子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鸟鸣啁啾

      已经有许多年,有时我凌晨四五点钟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正觉无聊,窗外就有啁啾的鸟鸣来逗引我了.初时并不在其意,待稍稍静下心来,竟觉得十分悦耳.凝神谛听,它们并非单调的"叽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