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故乡的老屋
故乡的老屋
紫微||黑龙江
虽然每到冬天,屋子里后山墙上就会结满厚厚的霜;但每每想起故乡的老屋,心中还是会涌起无限的温暖。
5岁的时候,从几十公里外的一个更为贫脊的村子,搬到了那里。在邻居家住了一个月后,一栋简陋的土坏房就成了我的新家,也成了我记忆中最感温暖的一个地方。
老屋的前后,各有一个400平方米左右的菜园。从春天开始,菜园里就峰飞蝶舞;夏天的时候,菜园里还可产出许多香甜的蔬菜和瓜果,菜园也成了孩子们的乐园。那时还很少使用农药,菜园里生活着各式各样的小昆虫,这对几岁的孩子来说,充满了新奇。大孩子们本事也大,可以到不远的野地里捉来蝈蝈,放在精制的蝈蝈笼里,天天表演独唱或合唱。我那时还小,没本事捉到蝈蝈,就在自家的菜园里捉一些蚂蚱类的小昆虫,放在小盒子里,也会觉得有无限的乐趣。有一次,我没有捉到蚂蚱,便捉了十几只毛毛虫,装在了衣服口袋里,准备带回屋里去玩。时值中午,我忘记将毛毛虫转移到盒子里,便开始午睡。结果,那些毛毛虫逃出我的口袋后,在老屋里到处乱爬,天生就怕虫子的母亲差一点就被吓昏。
前园里黄瓜和柿子,刚刚开始成熟的时候,孩子们的口水就流个不停。猴急的我们,天天瞄着园子里的瓜果。有时趁着父母不在家,就会溜进园子里,将稍大一点的黄瓜和刚刚泛出红晕的柿子吃掉。我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母亲早已做了记号,过不几天便会露馅,孩子们你推我、我推你,实在审不出结果,家中的老大便成了倒霉蛋。
老屋外的东山墙下,是一处宽阔的处所,那里被父亲收拾得很干净。晴朗的夏天,那里还是我们全家人进餐的地方。平时,这里就是孩子们的乐园。正午一过,父亲上班,母亲还在午睡,我和邻居的孩子们便在这里弹玻璃球,或是编蝈蝈笼。在八九岁的时候,我已是伙伴中的捉蝈蝈能手;而且从邻家婶婶那里学会了编织各式各样的蝈蝈笼。记得9岁那一年的暑假,我曾用高梁的秸杆制作了一个有着好几个房间,和现在一些贪官住的别墅一样气派的蝈蝈笼,这引起了很多小伙伴的羡慕甚至是嫉妒。可惜的是,那个豪华蝈蝈笼刚刚交付使用不久,就在老屋前的菜园里,被一次暴风雨所催毁,住在里面的蝈蝈们,也趁机胜利地大逃亡。
15岁那年的暑假,我到几十公里外的外婆家串门,发现不大爱读书的舅舅的书架上竟摆着一套四卷本的《红楼梦》。舅舅是当地乡政府的官员,摆这些书大概也是附庸风雅;因为我向他借阅时,他对我说:“我也没有兴趣看,你喜欢就送给你吧!”
时值盛夏,老屋里通风不好,湿热异常。我就在老屋后园的豆角架下,铺上了一块门板和凉席。我惬意地躺在上面,一边听着虫鸣,一边看着身边的毛毛虫们,怎样一点一点地蚕食着碧绿的豆角叶;一边懵懵懂懂地读着《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豪华,宝黛们诗情画意的生活,第一次让我对城市产生了无限的向往。现在翻看《红楼梦》,当年的生活情景还恍如昨天。
光阴荏苒,如今我已经离开故乡三十多年了。1993年,随着弟妹们都离开家乡,我也将父母接到了城里,故乡的老屋终于易主。前年,因为一件半公半私的事,我又路过生活了十几年的那个小村。村头老榆树的虬枝依然,当年小伙伴们的朴实依然。然而,故乡的老屋却已被一幢二层的小楼所取代;而那小楼的主人,竟是我小时候的一个铁杆玩伴……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原名李海军,笔名紫微。1968年11月生。黑龙江省绥化市人。现供职于绥化日报社理论评论部。早年写诗,现多写随笔。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