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期 ||《诗经》课堂:《鄘风·墙有茨》 /薛红诵读/闻天语赏析
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我们继续讲今天的故事:话说卫宣公为了害死夷姜的儿子公子伋,没想到把自己的儿子公子寿害死了。这场人伦惨剧,发生后没多久,卫宣公也死掉了。他和宣姜另一个儿子公子朔即位,也就是卫惠公。按照母凭子贵的说法,宣姜终于成了卫国最尊贵的女人。可是她的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卫惠公,治国理政水平实在太差了,引得民生怨愤,国民都为公子伋打抱不平,于是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和大夫宁跪联合起来将卫惠公撵下了宝座......
解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邶、鄘、卫都是古国名。据说周武王灭殷以后,便将纣的京都沬(今河南淇县西北)附近地区封给纣的儿子武庚禄父,并将其地分而为三:北为邶(今河南汤阴县东南),南为鄘(今河南汲县东北),东为卫(今河南淇县附近)。武王并派他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守卫三个地方,以监督武庚,号为“三监”。武王死后,儿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执政。管叔等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并嗾使武庚叛乱。于是周公率兵镇压,杀死武庚与管、蔡、霍等。接着又合并三地为卫,连同原殷民一起封给康叔,建都殷墟(今河南淇县),号卫君。
卫国自康叔历十三世至献公,自后便国力日衰,内乱不息;到懿公时,更加腐败不堪。公元前六六〇年为狄人所灭。后来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卫残部南渡黄河,文公在楚丘(今河南滑县东)重建卫国。
邶、鄘二地早已并入卫国,为什么卫诗还冠以其名呢?自汉以来议论纷纷,没有定论。近人一般认为,因卫诗有三十九首之多,近风诗的四分之一,所以编者将部分诗编入邶、鄘之下。但是这一说法仍有疑问。查今本《诗经》,邶诗十九首、鄘诗十首、卫诗十首,为什么分得如此不平均呢?这很难说编者只是偶然为之,而无别的原因。因此这一说法仍属于猜测罢了。邶、鄘、卫三诗大部分难确定具体时代,大致说来西周末东周初的诗居多数。
我们继续讲今天的故事:话说卫宣公为了害死夷姜的儿子公子伋,没想到把自己的儿子公子寿害死了。这场人伦惨剧,发生后没多久,卫宣公也死掉了。他和宣姜另一个儿子公子朔即位,也就是卫惠公。按照母凭子贵的说法,宣姜终于成了卫国最尊贵的女人。可是她的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卫惠公,治国理政水平实在太差了,引得民生怨愤,国民都为公子伋打抱不平,于是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和大夫宁跪联合起来将卫惠公撵下了宝座。
卫惠公无处可去,只能跑到齐国,投奔自己的舅舅齐襄公。左右公子又立公子伋同母弟弟黔牟为君,那宣姜该怎么处置?按照规矩应该贬为庶人,赶回老家。可当时齐国国势强盛,卫国势单力薄,宣姜是齐国国君的亲妹妹,齐国可是卫国得罪不起的。但是不能让她住在皇宫里了,只好将其请出宫外,另外建造一座豪宅居住,“太后”待遇不变。卫国人以为自己做得够好了,可齐襄公还是不满意,他本来想要扶持自己的外甥夺回王位的。可他当时又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正在向周王室求婚,卫国新国君黔牟和周王室关系甚好,他怕得罪了黔牟,令其心生怨恨,再把自己的婚事给搅黄了,就不划算了。他表面上对黔牟以礼待之,和颜悦色,可心中的怨恨难平,毕竟自己的外甥、 妹妹被撵走,他心里那口“恶气”难平,于是他的近臣便给他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主意。
黔牟有一个同母弟弟,公子舒,也叫昭伯。齐襄公就让宣姜嫁给公子舒,后母嫁给儿子,这样既能保全自己妹妹,不被害死,不用年纪轻轻当寡妇,又能羞辱黔牟泄愤,最重要的是能够再结齐、卫之盟。于是这件事被有心人唱了出来,就成了卫国“不可道”“不可详”“不可读”的故事。也就有了今天的《鄘风.墙有茨》
原文:
《鄘风.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埽也。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
中冓之言,不可详也。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
中冓之言,不可读也。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注释:
①茨:植物名,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种于墙上可防盗贼翻越,其根深入墙体,如果清扫的话,会令之受到毁坏;埽,扫; 埽:同“扫”扫除
②中冓:内室,隐指男女隐私之事;言,此处指的是“话题”,关于中冓之事的话题;所,若;宫中龌龊之事。道:说。
③所:若。
④襄:除去。
⑤详:借作“扬”,传扬。
⑥束:捆走。这里是打扫干净的意思。
⑦读:细说,也有“宣扬”之意。
译文:
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无何不可扫。
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不可说出口。
如果真的要说出口,那话实在太丢人呀。
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无何不可除。
你们宫中秘密话,实在不可张扬呀。
如果真的能张扬,说来话很长呀。
墙上长满了蒺藜,没有办法扫干净。
你们宫中秘密话,实在不能对人讲呀。
如果真的传开来呀,说起真是太羞辱呀。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统治者宫闱之事的讽刺诗,历史真实是讽刺艺术的生命。讽刺艺术的重要特点,就是将人生丑恶的、无价值的东西撕破以暴露其本质。这首诗在暴露统治阶级的丑恶灵魂时,不是平铺直叙,痛切之言,而是层层剥落,寓庄于谐。全诗三章,每章六句,共十八句。
每章均以“墙有茨,不可埽也”起兴,明写宫墙的蒺藜清扫不掉,暗喻宫闱中的丑事是掩盖不住、抹煞不了的。古时的墙是泥巴墙,含有草筋,时间一长,泥巴脱落,墙上的草筋露出来的时候,我们不能把草筋从墙上扫去,扫去草筋意味着墙体崩塌。既然是动不得的,那么只有听凭它们生长。然后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欲擒故纵,以退为进,故意说“不可道也”、“不可详也”、“不可读也”,把统治者那“言之丑也”、“言之长也”、“言之辱也”的行为,巧妙的揭露出来。诙谐中显庄严,于讽刺中见真情,从而无情地撕开了统治者的丑恶嘴脸,深刻地揭露了他们的宫闱中的丑事。
此诗采用三章重叠的结构形式,既适合乐歌的需要,更能深刻地揭露事物的本质。至于为何不可道,诗人绝对保密,却又微露口风,以便吊读者口味。丑、长、辱三字妙在藏头露尾,欲言还止,的确起到了欲盖而弥彰的特殊效果。本来,当时卫国宫闱丑闻是妇孺皆知的,用不着明说,诗人特意点到为止,以不言为言,调侃中露讥刺,幽默中见辛辣,比直露叙说更有情趣。
《墙有茨》不是对丑行“绘声绘色”,只重在告诫:选择话题须谨慎!丑陋之行,勿议论、勿宣说,让丑行尽可能不扩散,尽可能减少人们耳濡目染的渠道,免得上行下效、恶行泛滥。
其实中国历代帝王的宫廷生活,都是人们关注议论的热门话题。就生活在宫廷中的人来说,宫闱秘事属于无法说清楚,又不便于说清楚,更无人敢说清楚的非常特别的一类。这样一来,宫闱秘事便更加扑朔迷离神秘莫测. 所以无论作为家长、长辈、长官、教育者、媒体人,望能懂得“话题”言语的利害,好自为之。
笔者记得在唐时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人皆有叹,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君听臣遭株,父听子遭戳,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亲戚听之绝。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览古观今,社会舆论的风向标,现已失去准则,一些媒体只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丢掉善恶、对错、是非的评判,在利益驱动下,三十年来,向全国大众持续不断,恣意教导而产生的,这些迷乱人心、消磨意志、毁坏良善道德的信息。诸如碰磁、医闹、啃老、诈骗、贪便宜、砍教师、伤同学、婚外情等等。笔者希望此诗是否也可引起读者的一点点反思呢?
我倒希望,宣姜这个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可怜女人,也能被命运垂青一次,让她也感受到爱情的甜蜜,让她也能感受到亲情的美好。希望她和公子昭伯这一段婚姻能幸福美满。让爱情的甜蜜去滋润融化宣姜那几乎已经枯萎的心,让她能够真正的为自己活一次,幸福的活一次,让她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天语小诗:
为《鄘风.墙有茨》而作
文:闻天语
冷酷的现实
揉碎了
记忆的温暖
谁在凭栏
拨弄着凄凄的商弦
任残红满天
零落成
一地的心酸
曾经纯洁的爱恋
早已遗失了誓言
只好背起行囊
向天涯寻找属于
自己的客船
历史的笔尖
却用浓墨涂抹着
属于你的那
一片蓝天
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