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期 || 田兆宝:漫谈陕北窑洞文化/轩诚清读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窑洞是陕北的象征。在这片沉积着久远历史与人文的黄土地上,一代代陕北人在此创造了独特的密洞文化。陕北,历史厚重的黄土地,人杰地灵,在每一个层面都保留着原始文化的特性。随着慢慢走向富裕的陕北人民不断与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交融,智慧的陕北人不断地传承与创新,坚信“窑洞文化”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必将步入更灿烂的明天。
文:田兆宝
赏析:张丽梅
播读:梁轩诚
(画家许飞笔下的陕北窑洞)
陕北地处黄河流域中游,黄土高原腹部,乃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伴随轩辕黄帝氏族的逐渐迁陡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南侵,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互相漫淫,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塞上风情。其间,极具个性的陕北窑洞,曾被国外汉学家们视为人居建筑之创举,可与万里长城等量齐观。
陕北绥德、米脂一带出土了大量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根据专家判断,盛行于陕北大地的窑洞文化即是五千年前先民“穴居”的进化和发展。
地处穷乡僻壤的陕北民间,一些贫困之家至今仍能找到先民“穴居”的印迹:依山劈崖,深凿洞穴丈余,简置门窗,土炕土灶台,上铺粗糙石面。于窑洞左右崖壁上挖凿数尺方形洞穴,便成搁置箱柜家什之处。于窑掌(窑洞后墙)崖壁再开凿与人等高的拱顶洞穴,深数尺或数丈,俗称掌窑。陕北地处边陲,自古多战乱,一旦敌情发生,可将家什、粮食藏于掌窑之内,窑口用石块或土块垒封,再用细泥泥平,干后不留丝毫破绽。可别小看这省工省钱而又十分简陋的土窑洞,它的顽强生命力正在于它上接厚土下接地气,形成特有的冬暖夏凉的保温特性,深受贫苦民众喜爱。有关专家指出,草原游牧文化的入侵和渗透,使得陕北这一方土地上的衣着、饮食、作物、语言、礼仪及至血缘、人种等都产生了许多异化,而唯此“窑洞文化”始终坚持固有的模式,从未发生过本质上的丝毫动摇。
随着时代进化,人们渐渐不能仅仅满足于土窑洞的冬暖夏凉之上了,开始寻求如何表达窑洞之美感,这就诞生了“接口窑洞”时代,这个时代大约在上世纪初、中叶较为普遍。“接口窑洞”是指在土窑洞的口部用石头垒砌,深三二尺,拱顶及墙面与土窑洞齐平。这种结构既加固了土窑洞囗部,仍不失冬暖夏凉特点,更达到了美化居住环境的目的,石头窑面的坚固、大方、美观尽显其中。这是陕北人在“窑洞文化”发展中的一个创举。
米脂县有个著名的地主庄园叫杨家沟,当陕北广大贫苦农民仍在土窑洞或接口窑洞里过穷日子的时候,杨家沟的几十户富豪们已经在建筑豪宅上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富有和阔绰了。依笔者估计,陕北窑洞由“接口窑洞”到“全石窑洞”的飞跃,大概是杨家沟的地主们最先起的头。这些人有的是钱财,在营造自己安乐窝上毫不吝啬,土窑洞和接口窑洞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奢侈欲望,于是动用各地能工巧匠,为他们筑城堡,箍全石窑洞。毛主席住过的那家窑洞主人,是留学东洋攻读建筑的人物,他家的中西风格全石窑洞就是他自己设计并亲自监工筑成的。笔者曾数度参观杨家沟,亲眼目睹那一处处全石窑洞的高大、气派,窑面石活的细腻和门窗的精雕细刻极尽华丽,连院落也用大青石板铺就,整个宅院不见泥土裸露。
而陕北广大的普通百姓普及全石窑洞的历史并不久远,距今也就几十年而已。陕北,特别是绥德、米脂一带,这里自古文化发达,人们接受新事物的意识明显超前。这一带盛产上等石料,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石匠艺人。这些艺人们首先是自采石料,自己凿打,自己箍砌石头窑洞。后又被人请去或以营利或以变工形式为别人箍砌窑洞。如此一来,全石窑洞迅速普及起来,普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土窑洞只能是靠山而建,而全石窑洞可以建在交通便利的川道平地之上,面口朝南不再成为难题。全石窑洞的出现是窑洞文化的一次革命,它的坚固、美观和宅地选择的自由性,是古老土窑洞所无法比拟的。
全石窑洞比纯粹的土窑洞,外观要讲究得多,窑面石块的数量、尺寸、形状完全由匠人事先计算好后打凿而成,朝外的每块石面做成平形纹或斜纹,砌成后给人华美光洁质感。青色的石头与白色的石灰勾缝,强调出色彩反差,平添一份清爽秀雅。门窗是最能体现陕北人的讲究和爱美之心的,每个窗户的设计都体现了主人的审美个性和匠人的高超技艺。一般人家的窗格子大都有方形、长方形、菱形组成,角隅以云勾纹装饰,均以对称图案布局。殷实之家的窗棂竟有着精美的雕刻,吉祥图案,花鸟鱼虫,美轮美奂。
当此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标志着古老文明的“窑洞文化”势必要与现代文明激烈碰撞,碰撞的结果,促使“窑洞文化”走向新的天地。那些先富起来的陕北人,大量采用现代装饰材料,对窑洞实施内装修,脚地铺地板砖,炕围炕沿贴瓷片,双层玻璃代替传统的糊窗纸,再将现代化的灯光、家电、新型家具引进窑洞,使陕北窑洞一改过去土朴面貌而呈现出高雅、现代的格调。
有段陕北民谣描绘到:“三眼石窑可切切,龙门高墙独院院,精打细凿出面面,白灰勾缝一线线。”确切表达了陕北老百姓世代的理想和追求。伴随着这种理想和追求逐渐变为现实,慢慢走向富裕的陕北人民不断与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交融。那么坚信“窑洞文化”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必将步入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