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陕西考古研究院:造假,请专业一些!

人类历史,有治有乱。治时安居一处,乱时颠沛流离;治时雕梁画栋,乱时栖居山野;治时山珍海味,乱时野果充饥;治时敬天祭祀祖,乱时只求活命。

因此,六代以上,祖宗的名字都很难搞清楚,何况墓地在哪里呢?

但是,我们足智多谋、神勇无敌的考古专家,披荆斩棘,拨开重重迷雾,克服种种困难,找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名人墓。

考古专家之所以这么厉害,指哪儿打哪儿,是因为他们有一种秘密武器,那就是:自证身份。

什么叫自证身份呢?

比如说,某地发现了一个墓地,不知道墓主人是谁的。但是呢,又很想将这个墓地搞成名人墓,这样搞经费、搞政绩、搞旅游开发就都容易多了,怎么办呢?

让死人说话,让死人自己说,我是哪个历史名人。

比如最近,陕西考古研究院就对外公布说:他们发现了唐代太平公主驸马薛绍的墓地!

证据呢?

就是这个,据说是薛绍的墓志铭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翻译过来:大唐故薛府君之墓铭。

猛一看,没啥问题;仔细分析,问题大了!

先来看看正常的墓志铭

(图片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对比正常的墓志铭,在看看所谓的薛绍墓志铭,我们就会发现诸多的问题。

问题一:“大唐”二字。

大唐,在当时看来是国号,在后人看来是朝代。在墓志铭上使用大唐二字,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死在国外,使用国号以明身份;还有一种情况是后人备注,使用国号以别朝代。

就像今天,我们在国内给名人写墓志铭的时候,需要在前面加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吗?

那么薛绍并未死在国外,墓志铭上又怎么会使用大唐二字呢?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该墓志铭并非唐代人所写!

问题二:当代篆体。

我们看这上面的字体,猛一看,有的像篆体,有的像金文;但仔细一看,又不是正经的篆体或金文,而是错别字。

比如“府”字,篆体应该是这样的,上面是一个广字头。但是上面薛绍墓志铭中的“府”字,却并非如此,以致于本人刚开始一直搞不清楚这是一个什么字。

再比如“君”字,篆体是这样的,下面是个酒杯的形象,这是因为古代君的本意,就是负责分酒之人,后引申为领导。

而薛绍墓志铭中的君子,下面是一个四方块,这明显是今人书写所犯错误。

字体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篆体、楷体是不同地方的书写方式,因此篆体是秦汉流行,而到了唐代流行的就是楷书了,篆书只在印章或书法研究中使用了。薛绍墓志铭上使用篆书,是明显的漏洞。

问题三:“之”字错用。

按照语言习惯,某人墓铭、某人墓志铭即可,加上之字,纯属画蛇添足。

——————————

综上所述,陕西所谓的薛绍墓志铭为造假无疑。

前人文物造假,尚且在真文物上进行刻造以附会史料;而今观陕西考古研究所,直接使用今天刻制的石碑来愚弄民众。套用周星驰的一句台词:造假也要有一点专业精神好不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