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小屋——温馨十载
欢迎光临冬歌文苑~
小屋——温馨十载
范景来||北京
1984年毕业后,我被分在了县政府大院一部门工作,当时没有职工宿舍,我们一同分配的被暂时安排在了政府招待所,大约过了一个月时间,才搬到了政府大院后面的宿舍。
政府大院很大,也很气派,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纪检几大机关均在一个院办公。政府大院后面(距大楼不足五十米)是一排平房,从东到西至少有30余间。那年同时分在政府大院的人很多,有三十几人。宿舍面积不大,七、八平米,是经过简单改造而成的。
在政府大院工作,环境是不错的。办公大楼前面是一个硕大花坛,花坛中央是假山,外围有各种花卉,正中间是一个水池,池子里面有水莲。夏天,池子里面有各色的鱼,轻松游荡,十分惬意。花坛的东面是两个羽毛球大小的场地,西面是一个标准的篮球场,供职工健身。每天上午十点,有十分钟短暂休息,楼里的职工会不约而同走出大楼,有的打羽毛球,有的打篮球,有的晒晒太阳,踢踢毽子,还有的在花坛边观赏游动的鱼,也有的做做操,放松一下心情。那种氛围是其他单位没有的。因此,外面的人对在大院上班的职工都投以羡慕的目光。
院内有食堂,凡在院内上班的职工,都可以换取饭票就餐。食堂的伙食其实一般,只是很方便。管理员很是抠唆,菜的分量给的十分节俭,和我们年轻人饭量相比,很不匹配。管理员售卖时,有一个标志性的动作,就是一份菜,总是盛了一勺后,还要留下半勺,因此,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留半勺(他本姓刘)。在食堂就餐有时会看到书记和县长就餐,他们也没有什么特别,一样排队买饭。食堂每个季度会有一次吃结余,免费的。吃结余时,饭菜的数量和质量要好些。因此,凡是在食堂就餐的人,总期待吃结余的时刻。
在大院里,住宿、上班、就餐都很方便,娱乐设施也不缺。定时有热水供应,一天三次,冬季集中供暖。工作之余,便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
我在大院宿舍住了整整十年,对那间宿舍不仅印象深,同时还有别一样的情感。
宿舍起初是三个人,有些拥挤。不过,住的都是年轻人,没有更多的家当,只是睡觉休息而已。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大一点的开始谈恋爱,进而结婚成家,陆续搬了出去,宿舍的人也就少了。那个年代职工有一项福利——福利分房,分房的标准和面积好像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主要依据单位的经济状况而定,能够分上福利房的,哪怕是一间平房,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光靠运气和工作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需要有一定的背景和关系。没有这方面关系,住房就得自己想办法。我没有任何背景可以依靠,单位是清水衙门,没有更多的福利。好在一个宿舍三人中,我的年龄最小。上学时年龄就小,比同班年龄大的要小四五岁。过了大概四五年时间,同宿舍其他两人都先后结婚搬了出去,只剩下我一个人。其他宿舍也有这样的先例,就是最后住在宿舍的,结婚后就把宿舍变成了婚房。我没有分房的运气,家里条件也是一般,不能提供更多经济资助,所以,我早就觊觎能把那间宿舍变成婚房了。好在对象也同意我的想法,因此,时机成熟,我们就抓住机会,及早结婚,把宿舍变成了婚房。
一间宿舍,容不下太多的东西,一个双人床,一个写字台,一台电视,便是全部家当。墙体简单刷了一下,置办了一套煤气灶具,以备生活使用。为了做饭方便,起初,我在宿舍里面进行了简单隔断,用木板和草纸板做了个小厨房,把睡觉和做饭的地方隔开。使用了一段时间,觉得还是不方便,于是就萌生了将小厨房移到外面的想法,准备在宿舍外面靠近窗户地方,搭建一个厨房,那样,屋里的空间就大些,厨房和睡觉的地方也算是彻底分开了。念头归念头,可要实施,还是有些谨慎,毕竟大院里没有一个先例,不敢轻易行动,但暗地里我还是悄悄准备着材料,一些砖、木板、油毡等,准备择机而动。
结婚第二年十月一,趁放假间隙,院里人员少,我便开始施工。即当瓦工,又当木工,一个人设计,一个人施工,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搭建。靠窗户左侧和前面用砖垒起齐胸高的墙,四个角用木板搭起结构固定,小屋的上面铺上油毡作防水,侧面安了一个简易木门,加了锁。砖墙和屋顶之间用塑料布封挡,便于采光。总之,一切都以简单适用为原则。厨房虽小,倒也适用,不失别致。假期结束,左右的邻居看到了我的那个小屋,都很惊讶,不知是做什么用的,纷纷驻足观看。庆幸的是,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反倒是纷纷称道——挺好。其实,我是很担心别人议论的,担心因为议论会给我的小屋带来灭顶之灾。听到别人的赞叹,我紧张的心有些释怀。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屋算是堂堂正正地使用了。建了厨房,的确方便了不少,居住的空间大了很多,我和妻子的心情也高兴了不少。
因为我的率先,其他的住户也纷纷效仿,大概不到一年的时间,在那排宿舍居住的家庭,都不约而同地建起了自己的厨房,只是后来建的标准高了,样式好看了,面积也大了,不像我起始的那个有些寒酸。
我的另一个创新就是解决了宿舍夏天热的问题。一间宿舍,没有通风,夏天的热是可想而知的。那个时候好像没有空调的概念,风扇也很少有人用。如何解决宿舍热的问题,我开始想解决的办法。宿舍面积小,夏天热,和通风不好有关系,我想,如果在墙的后面开一个通风口肯定会好些。俗话说,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因此,我有了在墙的后面开洞的想法。因为是公房,是不允许私自开洞的,明着干不行,只能偷偷干。下班后,一有时间,我便开始悄悄行动,没用几天时间,便打开了一个孔,先是一寸大小,后来逐渐拓展,有个手臂那么粗,果然,效果奇妙,室内立刻凉爽了很多。为了安全,我在洞口的位置安上了纱网,一来防止蚊蝇,二来也是安全。夏天,别的住户热的难耐,而我的屋里确凉爽得很。但这个秘密,我始终不敢向外透露。冬天的时候,我便提前封好,一点也不影响取暖。
我在那间宿舍住了十年,结婚后住了四年。后来妻子的学校分了住房,我便搬到了学校居住。
虽然那间宿舍面积很小,但我和妻子都感到很温馨,我们的孩子也是在那间宿舍出生的,直到2岁的时候,我们才搬出了大院那间小屋。
没过几年,我和妻子都调到了市里工作。又过了几年,政府大院全部卖给了开发商,异地新建了,政府的那栋大楼,连同后排所有的宿舍,全部被拆除,建起了新的住宅小区。巧的是,妻弟在那个小区买了房。每逢假日回到县城,到妻弟家里时,不免会想起当年的那间宿舍,妻弟也会指点出小屋曾经的大概位置。
时间在变,万物也在变,但曾经的那个小屋,在我心中始终还是那个模样,那样清晰,那样值得回味。
插图/网络
简介
范景来,现居北京,本科学历,爱好文学,喜欢用文字抒发情感,享受生活乐趣。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1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