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蜀州,观花崇州
第一次来到成都西站,比东站和北站的人少了很多,还差个成都南站,成都火车站打卡就集齐了。
今天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蜀州,在这首诗里他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名句,给无数分隔天涯的好友带去豁然的慰藉。苏轼的孙子苏符曾知任蜀州,陆游也在蜀州做过签判。这里有一座陆游祠,见证放翁与这座城市的交集。
早饭没吃,因为想着9:24就能到达崇州,到了之后还有机会体验一下当地的早餐。谁知走了很久,都没有发现开门营业的饭馆。也许刚过完年,店铺还未恢复正常的营业状态,又或者这原本就是小城的常态,与成都浓浓烟火气多有不同。
途中赶上了当地的早市,主要卖蔬菜和水果,竟也在两段路的两侧排开。本地居民摩肩接踵,穿梭其中,充斥着讨价还价的声音。这一场景,与我小时候在家乡小镇上的集市看到的场景竟也有几分相似。
车站距离文庙2.8公里,因为不赶时间,我就不紧不慢地走着,感受着这座县城的清晨。于是,也不亦乐乎地加入了赶早市的人群,在一个摊位上买了五枚大橘子。对了,古代蜀人比较喜欢“五”这个数,我也入乡随俗一下。付款时,询问老板价钱,他说了一句我听不懂的表述,像是行话。我只得以普通话再次询问他,他也用川普回复了我,这一次我听懂了。付款之后,淡淡开心,继续走路。
崇州文庙是川西四大文庙之一,规模不算小。崇州文庙背靠罨画池,文庙南起南米市街南口,北至罨画池南畔,中轴线约一里长。近五百米的中轴线上,依次分布“万世师表”等三座牌坊、“宫墙万仞”照壁、棂星门、鼓乐亭、泮池、戟门、大成殿、钟鼓楼、启圣殿、尊经阁等主要构、建筑物,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斗胆来跟夫子攀个老乡,晚辈后学前来拜谒。
大成殿前遇见一位以大号“毛笔”蘸水写字的大爷,此类大爷似乎在很多地方都能遇到。虽然不觉得惊奇,但也还是忍不住观看大爷所写的内容,认出了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于是,和大爷攀谈了几句,称赞了一下他的书法,并在征得他同意之后,拍了一张他握笔书写的照片。
“草长接春意,湖皱引东风
蜀州梅正盛,循香觅放翁。”
陆游在蜀州期间曾多次游览州中山川名胜,写下100多首寄怀蜀州的诗词,抒发他一腔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从陆游祠正门走进,走廊的墙上刻着陆游所作的诗。一边读诗,一边往前移动,一边感受着陆游笔下呈现出的画面和情感。
刚来成都的时候,在一面墙上读到了陆游的一首小诗《梅花绝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我也住在锦城西,对他诗里从青羊宫到浣花溪的景色也颇为熟悉。陆游喜爱梅花,这在他的另一首《梅花绝句》里有更直接的体现:“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梅花,已经和陆游有了难分难解的联系,一见到梅花,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陆游,那么在这些梅花身上,或许可以看到放翁的影子。
罨画池园林始建于唐朝,初名“东亭”,是一座衙署园林。唐代,从蜀州城西北向东南穿行的河流是州圃后园与民居的界河,高适诗中可见沿河植柳。五代时采土筑城,城内形成西湖与东湖。北宋赵抃受邀来游时,东湖已名为罨画池。加之后来苏轼的孙子苏符任职蜀州时的增建以及陆游等文人的经营,罨画池的园林格局大体奠定,并成为蜀中名胜。明代,官方在罨画池内增建以纪念陆游、赵抃两人为主题的赵陆公祠,罨画池因而逐渐演变成为现今的公共性纪念园林。
罨画池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此为官而闻名。唐代裴迪与流寓成都的杜甫曾来此赏梅,相互和诗,杜甫在此留下了被誉为“古今咏梅第一”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逛完文庙、陆游祠和罨画池,打车前往元通古镇。在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崇州的公共交通,文庙到元通古镇只有12公里左右的距离,没有可以直达的公交,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前往,要转四五次、坐几十站,好不折腾。这可能是因为到此游览的大多是成都自驾而来的游客,像我这样的散客并不太多。
川西有很多古镇,元通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元通古镇历史上为文井江上一个重要的码头曾经繁华一时,文锦江、味江、泊江三江汇合,贯穿元通全境。在古镇里走上一遭,颇费了些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