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春天》

一位农民工随迁子女逆袭MIT博士研究生的成长之路
              序言

虽然现在刘玉珍的生活也有许多不如意,但比起三十年前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呢!是啊,谁会对自己的一生处处都满意呢?她只是一位五十岁左右再普通不过的家庭主妇,有一点想要过上好日子的向往,有着普通人的爱和亲情,也有着面对生活里各种困难带来的挑战时所需要的勇气;而她的职业是“家庭主妇”,她的信念是“家庭必须美好”。
    刘玉珍是2004年5月2日来的北京,她走的前一天回娘家看望妈妈,那年妈妈80岁,她老人家的身体很好!院子里那棵老杨槐树,满树的白花早就凋落了,已经长出了繁茂的绿叶。可到了北京,她发现这儿的杨槐树,满树成串成串的白绿色花骨朵才刚从每一串的根部开始绽放,她就觉得很奇怪,难道说北京的春天跟她老家的春天里杨槐树开花的花期会不一样长?后来她才知道,是气候的原因,春天从南到北是会跟着春风一路走过来的,就像她自己从老家河南带着两个孩子,追随丈夫坐着火车一路来到北京一样。
    刘玉珍的丈夫王成安2003年一来北京就成了真正的农民工,两年之后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他带领着手下那二十多名工人,来到了某小区内干起了基础装修工程,这一干就干到了现在,并且小有成就。但王成安也有其另一面,那就是不懂得珍惜家人和亲情,这就和一般人对待外人差不多啦。
    人们都知道,没有任何出色的事情是不艰难的;在北京的生活,处处都能感受到刘玉珍对这个家的全力以赴。虽然为着一些不可调和的家庭矛盾,夫妻俩也有着志趣不合的大分歧,但她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配以王成安的勤奋和努力,使得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刘玉珍作为农民工的妻子,不光是留守在家那么简单;她用了十年时间,专心致志地把儿子从一个农民工随迁子女,培养成麻省理工学院物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两个女儿也都结婚有了她们自己的家。但快要进入老年人行列的刘玉珍,最近总是回忆起小时候跟着妈妈生活的情景,那情景又使得她感受到了现在的生活时而苦恼时而幸福!
    我在这里用最烦琐的通俗小说的路数,去谈论刘玉珍在这个家里所经历过的爱和恨、痛苦和幸福交织在一起的生活,她不慕虚荣,不贪享受,不显山露水,甘于平常;她唯一在乎的是亲情。
    “如果每个人都做你刚才做过的事,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守秩序,尊重别人,而如果我们又能容忍那些不尊重我们的人,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子?”从难处的世界中放掉难处的烦恼,一并把过程中可喜的世界写出来,谁都希望出入于清净界般的晴朗天地里,忘掉私欲和羁绊,无灾无难地平安生活,要真这样那就更幸福啦!
     可是,阳光所照的地方一定会有阴影,过了五十岁,就这样想:欢乐多的时候忧愁也多,幸福大的时候苦痛也大,倘要根除这情况,世界就不成立,所以,梦寐和欢喜都应该伴随一生才对啊!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祈祷着,很操心吧!刘玉珍觉得她是一粒妙小的尘埃,能与更宏大的事情发生关联,这是一种机缘。  
    人离开家的时间越久,就越想念故乡,尤其是小时候那故乡的春天。因此,我就这样思沉着:能不能把我现在想要叙述的故事起名为《故乡的春天》呢?那就试试吧。

我描述刘玉珍的儿子从初中到大学,为了名校的炫目光环而努力着,儿子人生的目标和内心的热爱一直受到妈妈的关注和尊重,并且能与儿子同步思考和探索着,最终实现理想的欣喜,是整个故事有了一个完满的结局;这就是我写这部故事的目的。
     一位作者当他头脑里生出的无数人物向他告别的时候,怎样觉得好像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投进了那朦胧的世界,这些事对读者来说,也许是无关紧要的,然而我没有别的话可说了,除非让我坦率地说(也许这就更无关紧要了),任何人在读这篇记述的时候,也不会比我写的时候更觉得它真实。除此之外,所有该说的话,我都尽量在故事里说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