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钱眼中看历史:三国时期的奸雄与仁主
三国演义这部书中将曹氏父子描写得奸诈跋扈,所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白脸奸臣的形象令人望而生厌。作者对刘皇叔却青眼有加,将一个爱民如子一心想要光复大汉王朝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这些经典桥段流传千古!那位江东孙仲谋更是位少年英雄,知人善任英明天纵。可惜三国演义到底是小说做不得数,真实的历史与小说中相差甚远,奸雄未必奸诈,仁主未必爱民!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魏王曹丕篡夺了汉家天下,建国号大魏,改元黄初。建安元年(196)八月,曹操将献帝迎往许都,挟天子令诸侯以王师之姿翦灭群雄平定北方。北方的局势稳定后,曹操大规模推行屯田制度,使其治下的地区在战火频繁的乱世中得以发展生息。虽然在之后的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损兵折将,但其国力尚在。曹丕篡汉时,魏国的国力疆域远超吴蜀,统一的基础已经奠定。
自董卓之乱以来,钱法大坏,恶钱流通于市,百姓深受其害。黄初二年(221),魏文帝曹丕下诏罢五铢钱,使百姓布帛为市。恢复了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如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恶钱流通造成的通货膨胀,却极为不便。一直到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227),曹魏朝廷方才仿汉五铢重铸五铢钱,魏五铢钱形厚重,文字粗壮,颇有粗犷之风,与秀美的汉五铢风格迥异。魏五铢虽然粗陋却是魏国国力强盛物价稳定的最好证明,相较于吴蜀两国虚值大钱的疯狂压榨,魏国的百姓何等幸运,曹魏虽然背负着乱世奸雄的恶名,却对百姓颇为仁厚令人不胜唏嘘。
咸熙二年(266),权臣司马炎逼迫魏帝曹奂禅位。曹氏父子机关算尽终究还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占据益州,领益州牧。奔波半生的刘皇叔终于有了安身之地,但川蜀之地偏狭局促难以维持连年征战的巨大耗费,刘备在同年采取了大臣刘巴的建议,铸造直百五铢。
直百五铢直百二字为隶书,五铢仿汉五铢样式。其中直百五铢背为钱是益州犍为郡铸造,是最早的纪地铸币。
直百五铢早期皆为铜钱,后期出现铁钱。初铸者重约十克,到了后期重量竟不足一克。刘皇叔用一枚直百五铢便要兑换百姓手中的一百枚五铢钱,为了匡扶汉室,皇叔真是拼了!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篡汉的消息传至蜀地,刘备当即称帝,国号汉,改元章武。这一年刘备铸造了太平百钱,其形制比直百五铢更加恶劣,如此恶钱仍要兑换一百枚五铢钱,当真是丧心病狂。刘备铸造此钱原是祈求国家太平之意,但如此作为国家又怎么会真正的太平呢!
章武三年(223),刘备留下一幕感人至深的白帝城托孤后含恨而死。丞相诸葛亮继承他的遗志,五次北伐。诸葛亮之后姜维又数度兴兵,蜀汉的百姓苦不堪言。终于在百姓痛苦不堪的哀嚎声中,景耀六年(263),魏国名将钟会、邓艾攻破成都,蜀汉灭亡。
袭杀关羽夺取荆州,夷陵之战使刘备忧愤而亡,吴蜀联盟彻底决裂。孙权审时度势依附曹魏,黄初二年八月,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直至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四月,孙权于武昌称帝,改元黄龙,不久迁都建业。
东吴地处富庶的江南又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但毕竟不如魏国那般强盛,军费开支巨大入不敷出,孙权欣然接受了大臣谢宏的建议铸造虚值大钱应对财政危机。孙权平日里好读书,对铸钱圣手王莽的光辉事迹甚为崇拜,于是他决心超越偶像!
嘉禾五年春(236),孙权仿照新莽大泉五十铸造大泉五百。
初铸的大泉五百重量约为十克,后期减重者只有两三克,如此一枚钱却要兑换五铢钱五百枚,看着渐渐丰盈的国库,孙权很得意。他决定再接再厉。
赤乌元年(238),孙权铸大泉当千,此钱钱文奇伟,结体方折以隶写篆,与《天发神谶》碑一脉相承。赤乌八年(245),又铸大泉二千。
次年,孙权彻底放飞自我,铸造大泉五千。
如此情景即使王莽在世也是自叹不如。王莽铸造一刀平五千还良心发现的放上两根金丝。孙权却极是抠门,休说金丝连铜都舍不得多用。如此横征暴敛已然断了百姓们的活路,先前数年间东吴已经爆发了三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此时面对疯狂到极致的掠夺与剥削百姓们怨声载道,东吴朝廷风雨欲来。皇帝孙权敏锐的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在同年废止虚值大钱。仍行旧钱兼行布帛,朝廷和百姓的矛盾得以缓解。但百姓心中的仇恨早已种下,东吴的灭亡已成定局。
东吴天纪四年(280),晋军渡过长江,连克东吴州郡,兵锋直指建业。吴主孙皓请降,东吴灭亡。诸侯争霸的三国时代正式落下帷幕!
在历史遗留下来的铁证面前,让我们得以窥见三国时代真正的仁主与奸雄!它胜过史学家手中的生花妙笔,更胜过小说家口中的不实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