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解《水浒》(七)为什么赌徒石勇传递一封书信就能当将军?
今天老郭就来拆解一下跳涧虎陈达和石将军石勇这两个梁山上排名比较靠后,本领又比较低微但是在故事里又不可不提的人物。
跳涧虎陈达在《水浒传》当中是存在感比较低的一位好汉,但是出场时间还是比较早的在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就已出场,陈达原本是邺城人氏,早年流落江湖,绰号叫作跳涧虎。他因累为官司逼迫,与朱武、杨春一同在华州少华山落草,聚集五七百个小喽啰打家劫舍。陈达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欺软怕硬了。
朱武因山寨缺少钱粮,与陈达、杨春商议,打算下山劫掠。陈达是少华山上三位头领中武艺最高的那一位。要去华阴县”借“粮,而史进所在的史家庄正在陈达的山寨和华阴县县城之间,到县城”借“粮必然经过此处。
而杨春对武艺高强的史家庄庄主史进有所顾忌,建议去打蒲城县,朱武也表示同意。陈达叫到: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他是一个人,又不是三头六臂,我不信。执意点兵下山,表示要”先打史家庄,后取华阴县“。
陈达不听劝阻,披挂上马,点了一百四五十个军士,下山飞奔史家庄去了。
只见史进早已全身披挂,骑着一匹火炭赤马,手里拿一把三尖两刃刀。领三四百庄客,一马当先,直到村北路口。陈达飞奔到路口,见史家庄有了防备,又见史进威武,心中先怯了阵。面对史进的大声喝问,陈达却耐着性子欠身行礼,只敢哀求借路,却无宿日半点威风。
陈达说:四海之内皆是兄弟,望史进卖一个薄面,麻烦放他通过去华阴借粮。史进答:说什么废话!我倒是同意,可是我有一个兄弟不肯,他要是能同意的话,那你就过去!
陈达连忙问:好汉是你哪位兄弟不同意呀?史进大笑道:自是我手中这口三尖两刃刀了。陈达被史进戏耍大怒,把手中点钢枪一挺,拍马过来。史进不敢怠慢也抡刀迎战。
两个斗了好一会,史进露个破绽,让陈达把枪朝他心窝里戳来。
史进把腰一闪,陈达戳了个空,向前一倾。史进只一挟,便将陈达摘离了马鞍。
陈达被史进掷在马下,庄兵过来五花大绑捆作一团。陈达的战马也一阵风似的跑得不见了踪影。陈达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就被史进活捉了。
陈达这个人物并不出现在《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上,乃是属于施耐庵原创的一个人物。表面上看这个人物对于全书没有多大的作用,但实际上他的作用不在于这个人物的大小,而在于你把他的星位、排名、绰号、姓名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句重要的话,这句话才是施耐庵想要说又不便说的话!读懂这句话,也才能读懂”水浒“!这一点至关重要,所以我不得不一提再提!
星位对应地周星 排座次排在七十二位,跳涧虎——陈达
我们把这一句话拆解一下,“周”字,说的是时间,意思是周朝的时候;“七”就是欺、欺负的意思;“十”就是世、世宗郭(柴)荣;“二”就是儿、儿子的意思。有人欺负周世宗郭(柴)荣的儿子郭宗训。
“跳涧虎”就是老虎在山涧的左侧,而你在山涧的右侧,你自认为你和老虎是保持着安全距离的。不料,突然间老虎跳过山涧,把你扑倒在地,张开血盆大口,死死地咬住你的喉咙,你喊也喊不出来,动也不能动弹,只能任由老虎摆布,听天由命。这意思就是说致命的危险瞬间就降临了。
“陈”就是陈桥驿站,位于都城汴京(今开封市)北四十里处。“达”就是达到、办到、实现的意思。
这句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在周朝的时候,有人欺负周世宗郭(柴)荣的儿子后周恭帝郭(柴)宗训。致命的危险瞬间就降临了而且彻底无法反转,这样诡异的事情居然在“陈桥驿”就这么轻易地就实现了。这件诡异的事情也就是被后世评为宋初三大疑案之一的”陈桥兵变“。
石勇,北京大名府人(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绰号“石将军”。
石将军石勇
出场剧目在第三十五回【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中,日常只靠放赌为生。本地人给他起了个奇怪的绰号叫作“石将军”因为赌博的时候一拳打死了个出老千的赌徒,逃到柴进庄上避难住了几个月,因为多次听到江湖上人士提到宋江的大名,所以专门去郓城县投奔宋江。到了宋家村宋江家,因为见了宋江的弟弟宋清,得知宋江因为杀了阎婆惜避事在逃。听说宋江在白虎山孔太公庄上,在宋江家里住了一夜,宋清托石勇给宋江送信,石勇开始一路追寻宋江,直至石勇在对影山附近一酒店喝酒与宋江偶然相遇。
宋江带着燕顺等人在赶往梁山的的途中,路遇一个酒店便准备在小酒店中吃点儿东西歇歇脚,宋江因为人多,又想让弟兄们都 坐在一起喝酒。只见店中有三个大桌和几个小桌,便请店小二让独自喝酒但是又占着个大桌的石将军石勇换个座位,不料石勇不但不同意换座还口出狂言:天底下只有两个人能让他换座位,否则,就是当今圣上“赵官家”来了,“哼”“哼”,只有拳头伺候,座位也照样不换!
宋江一听自是非常好奇,连忙询问:不知是江湖上的哪两位好汉能受到阁下的如此敬重?石勇答到:第一个便是沧州横海郡的贵为柴王爷之后,江湖人称小旋风柴进的柴大官人的便是。宋江说道:那是自然。不知另一位好汉是什么来头?石勇抬起右手,坚起大拇哥在胸前一伸,仰头说道:这位好汉更是了得,便是家住山东郓城,急功好义、仗义疏财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郓城押司人称及时雨宋江宋公明的便是。
宋江一听心中不觉暗喜,不动声色地低声说道:在下便是宋三郎。
石勇闻言立即翻身离座,双膝跪地,纳身便拜,宋江忙出手相搀。石勇扶住宋江的手臂,失声道 :哥哥叫兄弟好找。
宋江扶起石勇细问,石勇赶忙从怀中掏出书信,双手递与宋江。宋江一看书信不由大惊失色,原来宋太公突然亡故,教宋公明速速回程。宋公明将石勇托嘱给燕顺,留下亲笔书信一封,捎给梁山泊主晁天王。自回山东郓城宋家村奔丧。石勇则跟着燕顺一起上了梁山,开启了一段崭新的生活,日后成为宋江坚定的追随者。
星位对应地丑星,座次排名九十九名,绰号“石将军”石勇。
这就是施耐庵对这位姓石的将军的评价:“丑”说的不是容貌长得丑,而是行为丑陋,灵魂丑陋。“九十九”是说他一点优点都没有,百无是处,百无一是。(九十九这个数因为是一百减去一所得到的差,代表的意思就是百无一是)。
“石将军”这个绰号如何解释呢?那是因为这个人他本身就是一位将军,不用解释,只不过石勇可不是他的真名儿,他的真名其实叫作石守信,任“后周”的“殿前司”禁军都指挥使一职。
施耐庵为什么这么不待见这位石将军石勇(石守信)呢?还是这位石将军做了什么让人不耻的事情呢?那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石将军在“陈桥兵变”中的表现吧?
石守信
广顺元年(951年)正月丁卯日(初五日),周太祖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今开封市),史称“后周”。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壬辰日(2月22日),后周太祖郭威驾崩,是月丙申,晋王郭(柴)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后周世宗”。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北伐幽燕的周世宗郭(柴)荣病重,伐辽战争因此停止,郭(柴)荣也自“雄州”返加“汴京”。回到“汴京”之后,郭(柴)荣病情愈发严重,六月十九日(癸巳日)驾崩,终年三十九岁。真真是天妒英才!一代雄主带着无限遗憾和留恋与世长辞。年仅七岁的皇四子郭(柴)宗训(前三子均被汉隐帝刘承佑杀害)于六月甲午日,在后周世宗灵枢前即皇帝位,由符皇后垂帘听政,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
显德七年960元旦初一(2月1日),“定”、“镇”两州传来消息,契丹联合北汉率军南下进犯。朝中一阵慌乱,因皇帝年幼,太后年少,辅政宰相范质、次相王溥一时不明真伪,匆忙之中就让少帝批准,派遣禁军最高统帅、”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北上抵御“辽汉”联军。但是,赵匡胤以兵少将寡为由推辞。不得已宰相范质把全部兵权交给赵匡胤,赵匡胤这才同意领军抗敌。
正月初二(960年2月2日)朝廷下令,“检校太尉”、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 检点”、兼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率军北上迎敌。
大军还没出发,汴梁城中就开始出现传言。再次出现了“点检为天子”的谣言,官民慌乱不已。有的富户甚至携家带口,卷金银细软出逃,以避战乱。
显德七年正月初三(960年2月3日),北上先锋军由“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超”带领,一行人马先行渡过黄河,直扑“定”、”镇“二州。
陈桥驿
“殿前都检点”赵匡胤率领中路军随后出发,下午到达京城汴梁东北35里处的陈桥镇(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晚上赵匡胤因为喝醉了酒在陈桥驿站早早睡下。
随军之中有一位自称懂得星相的人叫“苗训”,此人擅长观察天象、星相变化以定吉凶。军队驻扎在陈桥驿站之时。苗训发现黄昏之时太阳之上又有一个太阳,二者互相摩擦、震荡很长时间,最终二日合于一处。就指给赵匡胤的亲随,门官楚昭辅看,说这是天意如此,天命所归啊!此话一出,迅速在军队之中传播、散布。
初三当晚,赵匡胤的家臣赵普派亲军将领郭延赟快马赶到京城汴梁,将情况通报给留守京城的“”殿前司“”禁军都指挥使石守信(石将军石勇)、殿前都虞侯王审琦。石守信、王审琦一向归心赵匡胤。得到消息后,各做准备,率领属下将士整队,把守城门。
或许是受了“点检当做天子”的谣言影响,军中将士纷纷聚在一起议论:主上幼弱,未能亲政。现在我等出死力,为国家破贼,谁能知道?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辽汉”也不为晚。
显德七年正月初四,天将拂晓,将士们身穿铠甲,手持武器。聚集到“陈桥驿”站门前,接着欢呼、鼓噪着冲入驿站。此时赵匡胤还没有起床,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随在军中,急忙进入赵匡胤的房间,向赵匡胤报告。赵匡胤大吃一惊,起身出门查看。只见院中包括赵普在内几位将领已抽出兵刃,在院中环顾。
见赵匡胤出来,齐声说道:将士们觉得没有主人。愿意推举大人为天子。还没等赵匡胤回答。马上有人冲上来把皇帝穿的黄色袍服披在他身上。
众人立即在院中跪下,高呼万岁!赵匡胤坚决拒绝,众将士不听。扶着赵匡胤走出驿站跨上战马,推搡强迫赵匡胤返身南行,回向京城汴梁。
显德七年正月初四(960年2月4日)赵匡胤陈桥驿兵变之后,立即开始回师都 城汴京(今开封市)。
赵匡胤陈桥兵变
汴京(开封市)外城一共有十二座城门,其中北面的城门共有四座,分别是“陈桥门”、“封丘门”、“酸枣门”、“卫州门”。
叛军开到汴京的“陈桥门”下,守城官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征辽大军会去而复返?守城军官陆、乔两位将军恪守职责关闭“陈桥门”城门,不放赵匡胤进城,向城下喊话:按律无天子召书将军不得进入京城,我这儿没接到放将军进城的命令,等命令下来自然会打开城门。
无奈之下,赵匡胤又率领叛军转向其他几个城门,其他几个城门守将也一样坚守城门,拒不放行。
赵匡胤只得绕向“封邱门”。哪成想“封丘吏”主动投降,早拿了城门钥匙打开城门,躬身迎在城门外了。叛军顺利通过“封邱门”,进到外城以内,下一步就是进攻内城了。
叛 军兵至内城”仁和门“,殿前都虞候王审琦掌控着这里,作为赵匡胤的内应,王审琦赶紧打开”仁和门“,放赵匡胤叛 军通过。
赵匡胤率领叛军转到皇城的“宣祐门”时,皇城的守城官军已经清楚发生了什么事,见到叛军近到前来立即开弓放箭,射向叛军保卫皇城。
叛 军立即避开“宣祐门”转向皇城的”左掖门“,”左掖门“当时由石守信(石将军石勇)负责,石守信当时负责保卫内廷是“殿前司”都指挥史,是留守京城“殿前司”的最高长官,接到头一天赵匡胤的来信,就做好了准备。石守信立即登上”左掖门“布置重兵严防,关闭大门等待赵匡胤叛军一到,就开门迎接。
赵匡胤率叛军通过石守信控制的“左掖门”进入皇城,顺利通过最后一道防线,率贼众直逼朝堂大殿······。
老郭解《水浒》,和老郭一起拆解《水浒传》里的千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