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氢能产业迎发展“窗口期”

导读:“十三五”期间,我国氢能产业实现了产业化起步和相关技术的积累,尤其去年9月燃料电池汽车“以奖代补”政策落地,进一步加速释放了产业发展活力。

作为新兴产业的氢能,“十四五”期间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其利好政策能否迎来叠加?产业瓶颈又该如何得到解决?

01

成本有望快速下降

根据国家能源局去年发布的《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氢能被列入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重点任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多省发布了“十四五”氢能规划,抢滩布局氢能产业。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秘书长张焰峰表示,作为新兴产业,氢能是高投资高技术密集产业,只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氢能产业将在规模经济效应下实现成本的快速下降。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阶段产业面临的成本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在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魏蔚看来,液氢技术的出现、管道局域网的逐步试点、市场规模的扩大,都将导致氢能设备、工程建设的成本下降。“换言之,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将带来储运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市场规模的扩大将带来装备成本的下降。”

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洵认为,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成本会持续下降,预计每年下降20%-30%,在“十四五”中后期,成本预计能够降到与柴油发动机竞争。其中,氢气成本的下降是大势所趋,考虑到氢气主要来自我国丰富的煤炭及可再生能源,国家层面可能会做一些价格杠杆调控。

谈及氢能企业如何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张焰峰指出,企业不应过度依赖补贴政策,而是需要基于真实的市场需求制定研发方向,跳出补贴带来的束缚,挖掘真实市场需求,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

魏蔚也认为,企业要谋求商业化发展,应抓住“十四五”这个氢能产业的窗口期,同时也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以降低成本。

02

多种商业模式及应用领域尚待探索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领域目前发展最火热的产业,但事实上,受访专家纷纷指出,氢能适用于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四大领域,不应忽视氢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是氢能科普教育的切入点和新型产业的示范点,同时能够让大家注意到氢能对我国能源安全、碳中和的重要意义。”张焰峰表示。

记者了解到,除了汽车,氢能在其它领域的应用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和发展阻碍。比如政策体系尚未建立、法规标准未完善、供应体系和应用体系未建立等;与此同时,准入、监管、安全、应急等能源保障体系和建立统一的氢能数据平台也亟待进一步推进。

除了科学的规划和政策的有力支撑,在市场推广初期,合适的商业模式也非常重要。“探索并制定合适的商业模式将会带动燃料电池车辆的推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氢储运加成本的降低,能够快速找到可以商业化的切入点,实现商业化运营,是帮助产业逐步摆脱补贴的重要路径。”魏蔚强调,氢能产业链非常长,涉及的企业较多,因此,良好的商业模式需要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应在氢能资源丰富、产业集群密集的区域大力发展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欧阳洵表示,对燃料电池商业模式而言,集中于运输和电力两大应用场景,预计“十四五”期间,燃料电池的发展重心仍会在运输行业,重要的商业场景将包括港口物流、城际物流、干线物流、轨道交通以及船舶等。与此同时,基于光伏发电的成本大幅下降,氢储能发电也面临新的机遇,便宜的电价用来制氢,对于燃料电池在发电领域的推广以及整个氢能经济的成本下降十分有利。

03

需尽快明确国家层面发展路径

展望“十四五”,氢能产业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张焰峰认为,氢能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处于产业的启动和示范期,随着国家及多省市“十四五”规划落实,氢能在国家能源体系的占比和重要性会更加凸显,完全没有碳排的绿氢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

“在'十四五’期间,氢能政策会聚焦在一些特定的应用领域,比如重型货车,另外在'以奖代补’的基础上增加'择优奖励’。”欧阳洵表示,业内希望“十四五”期间保持产业政策的连续性,避免大范围的调整。预计在后期,补贴会逐渐从电堆系统转移到应用端,同时,无论是公交车、环卫车、重卡、叉车,对购置和使用成本都比较敏感,因此对氢气价格的补贴也将成为未来政策制定方向之一。

“希望'十四五’期间,氢能的能源属性能够进一步明确,国家层面的氢能发展路径尽快明确,国家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尽快出台。”张焰峰建议,国内氢能体系建设可参考韩国去年颁布的全球首部氢法——《促进氢经济和氢安全管理法》,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部门将提升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效率,让产业发展更具章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