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树森《请敕雷正绾率兵赴陕疏》【1】

奏:为陕省兵力空虚,復乏将才,请敕记名提督【2】、本任陕安镇【3】总兵雷正绾【4】,迅率所部驰赴陕西,选将练兵,并提调全陕之军,以资防剿而保完善,恭折奏祈圣鉴事。

窃照大股发捻分窜河南,直趋陕境,业经臣等遵旨奏派总兵何绍彩【5】驰赴郧阳,相机助剿,并将商榷路径,分析缕陈在案。伏思秦中形胜,古称隩区,北出榆林,实为京师后卫。历年各省用兵,筹防筹剿,独陕西一省桴鼓无惊,尚能筹解京饷,并分兵四出,协济他省。诚以陕省大势,守在邻封,不仅境内也。现在四川之贼窜入陕西阳平关【6】,扰及沔县,河南之贼窜入陕西武关,蔓延商州,外险已失,日来情形若何,尚未接据确报。昨准多隆阿【7】咨称,庐州攻克后,逆首陈玉成【8】率领残寇乘间兔脱奔窜,寿州仍烦兵力。

上年臣严树森在陈州军次,搜获苗党伪文,本有“勾结发逆窃踞寿颍,然后力争中原,直犯西安”之说,曾经函致陕西抚臣严防在案。今者苗练【9】虽云就抚,拥众不散,反侧未定。陕逆已到商州,陈逆逃窜寿州,揣其诡计,似与前言䐇【10】合,安知不纠合死党,为铤而走险之计。

臣等闻庐州捷音,固为庆幸,而揣度贼情,顾瞻全局,日夜徬徨。又深隐虑河南兵力自顾不暇,安能恤邻?陕西留营之兵,未经戎阵,一闻烽警,势必震动,防剿两无可恃。鄂省兵勇,连年苦战,尚知步伐,可以应变。奈自皖省至襄樊,布列千数百里,非惟各居要隘,末敢抽分。而欠饷如山,追呼时来。倘经调拨,立索旧欠,追饷愈急,至军资行装更无所出。臣等百计思维,迄无长策。

查:近日发逆所最畏者,江北则多隆阿一军,血战两省,屡拔名城,部下将士多有以一当百。庐州克后,攻剿尚急,兵力饷力本难他分,兹于无可设法之中,力图补救,只有就多隆阿所部抽拨一军,兼程赴陕,以为西陲保障。查:记名提督、陕安镇总兵雷正绾,明干骁果,谋勇兼备,驭士有方,随多隆阿数年,每战必克,其威望堪以独当一面。且陕安镇总兵是其本缺,若蒙天恩,饬赴陕西,即令其率所部一营,再容臣官文于多隆阿部下另挑数营精锐,交该镇统带入秦。如自潼关入,则由颍州取道陕州、开封,河南陕州所属地方,此路虽捷,但无兵接应,殊可虑耳。如自武关入,则由汝州历光、固、罗、信、桐、泌等州县,取道南阳、镇平、内乡,惟光、息、信、罗一带捻巢林立。俟该镇过境时,或知照皖鄂两省防兵,分途接护。惟此一枝劲旅,专为援陕而设,沿途帅臣疆臣不准奏留,以利戎机。俟该镇到陕后,再调集陕兵加意教练;陕兵质性坚朴,较少浮滑之习,一经训练,可成劲旅,无庸借才异地;并恳敕下陕甘督臣、陕西抚臣,将陕省绿营兵弁,统归该镇拣调管带,日事操练,如不率教,听其裁汰。不必另派统领,反致掣肘,不得尽其所长。西窜之贼,闻知该省有备,该镇又以精兵蹑其后,自不敢深入为寇。兼以陕西之镇将,练陕西之兵丁,服其约束,悉其险要,视外省客兵往援已易为力,更以所带数营百战之楚勇为师承,观感尤速。如此则陕西安,畿辅【11】亦安,而天下之大局举安矣。

如蒙俞允,应请特颁谕旨,敕令雷正绾带兵迅赴陕防,并准提调陕省绿营弁兵,以一事权。所有该镇随带楚营,臣等自当竭力筹备口粮,惟欠数过多,刻日难给,反恐耽延时日,致误戎机。可否敕下陕西抚臣,量力佽【12】助饷银,由间道解楚,俾该营裹粮有资,愈作士气;其抵陕以后,照楚军营制,全归陕省支应,合并陈明。谨会同帮办军务、荆州将军臣多隆阿,恭折驰陈,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文见民国《新繁县志.新繁文徵.卷六.奏议》)

广西巡抚新繁严树森第六世裔孙严训朝恭录

二〇二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向为录注此文提供帮助的马大哥和山后人老师致谢!

注:

【1】严树森(1814—1876):初名严澍森,字渭春,四川成都新繁人,祖籍陕西渭南,道光二十年举人。历任内阁中书、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咸丰十年(1860)十月,擢河南巡抚兼提督衔;十一年(1861),调湖北巡抚;同治三年(1864),为官文劾,降为道员;同治十一年(1872),署广西按察使;光绪元年(1875)四月,授广西布政使,十一月擢巡抚;二年(1876),卒于广西巡抚任。

【2】记名提督:即有资格出任提督职位,可穿提督品级官服的官员;但是无实际职务。提督:各省驻防武官,从一品。

【3】陕安镇:属陕南二镇之一。辖地和名称随朝代更迭时有变化,主要负责今汉中、安康两地区的防务。合设一镇时,名兴安镇或兴汉镇;分设两镇时,名汉中镇和陕安镇,陕安镇则辖今安康地区。

【4】雷正绾(?—1897):字伟堂,四川中江人。初任把总,积功至游击,随多隆阿转战安徽,擢升副将。咸丰十一年(1861),授陕安镇总兵;同治元年(1862)后,擢陕西提督,驻防西安;同治三年(1864),任西安将军兼陕甘总督,屡败于义军而被革职留任;光绪二十三年(1897),再被革职,后卒于家。

【5】何绍彩(1829—1892):字星庭,道州(今湖南道县东门村)人。曾统领湘军霆军“仁字营”,因功任湖北宜昌总镇,钦命头品顶戴,赏戴花翎,提督军门,赐利勇巴图鲁名号,诰授连威将军。殁于上海行营,赐祭葬、赐祭文。

【6】阳平关:①据《三国志》载,张鲁“横山筑城十余里”,阳平关原位于走马岭上,今人习惯上将此关称作张鲁城城址(便于区别移址于岭下的阳平关);②《水经注》记载的是由诸葛亮移建于走马岭下的阳平关,位于今勉县(原沔县)西边白马河入汉水处,是汉中盆地西边的门户,是川陕交通要冲,本文中的“阳平关”即是此处;③古金牛道中线上,汉中宁强县阳平关镇也称阳平关,其居于宁强县西北,鸡公山之北,嘉陵江之南,位于宝成铁路(宝鸡—成都)和阳安铁路(阳平关—安康)的交汇处,是汉中循南栈道入川的交通咽喉。

【7】多隆阿(1817—1864):字礼堂,呼尔拉特氏,生于齐齐哈尔,达斡尔族,清隶属满州正白旗。多隆阿十六岁披甲当兵,被选入前锋营;从咸丰二年(1852)起,历任骁骑校、协领、翼长、副都统,咸丰十一年(1861),迭升至正红旗蒙古都统和荆州将军。同治二年(1863),任西安将军;同治三年(1864),与李、蓝义军战于盩臣(今陕西周至),头部中枪,伤重不治身亡,赠太子太保,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谥忠勇。

【8】陈玉成(1873—1862):广西藤县(一说桂平)人,原名(丕成),后洪秀全为其赐名“玉成”。十四岁以童子兵参加太平军;咸丰四年(1864),在攻克武昌之役中一战成名,升为殿右三十检点;咸丰九年(1859),因战功卓著而受封英王;同治元年(1862)四月,庐州(今合肥)失守,陈玉成突围后,被苗沛霖骗至寿州擒交于清军,在河南延津被凌迟处死,时年仅二十七岁。

【9】苗练:即由苗沛霖所统领的团练。苗沛霖(1798—1863):字雨三,安徽凤台武家集人,县学生员,初以塾师为业,曾投捻军,分道后,于咸丰六年(1856)办团练,接受胜保招抚,累功授记名道员;十年(1860),于蒙城自称“河北天顺王”,为太平天国封为“奏王”;同治元年(1862),倒戈诱捕陈玉成献于胜保帐下,二年(1863),再度反清,被僧格林沁部击败,死于乱军中。

【10】䐇:同“吻”。

【11】畿辅:京城附近地区。

【12】佽(cⅰ):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