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团队在香港发现大型二战遗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香港讯 目前本港大众最有机会接触到的二战遗迹,都是由英军建造。但其实日军亦曾经在香港建造过不少防御设施,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房地产及建设系黎伟聪教授领导的团队,用了超过十年时间考证,确定这些设施的地点并考究其中的建筑特色。
其中新界鹿颈山头的一个大型防御建筑群,目前仍然保存完好,且具备相当规模,而根据其设计和地理位置,团队估计主要是用作防御本地的抗日力量,非为应付盟军从大鹏湾方向登陆反攻。据报道,1943年3月3日,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港九支队的成员,曾经在鹿颈的南涌村与日军激战,纵队成员死伤和被捕,而相信日军是在事件后,开始兴建鹿颈的防御设施。
“1943年3月3日,两连日军士兵与五十多个全副武装的宪兵进军南涌村,突袭游击队所在地。游击队由于寡不敌众,火力不强、十一名高级干部被打死,四人被抓。”(改写自陈瑞璋《东江纵队:抗战前后的香港游击队》74-75页)
专家对鹿颈枪堡羣的研究显示,当年本地抗日力量促使日军守备队于日暮途穷之时,耗费大量资源,甚至征用不少原居民为民夫,以构筑鹿颈与其他枪堡羣。鹿颈枪堡群虽然一度被茂密树林盖掩,但团队确定这是状态最为良好之日军防御构筑,具重要历史价值之余,更位处郊野公园内。团队希望政府认真重视及复修香港保卫战与日占时期的军事遗迹,作公民教育及国际旅游的重要文物资源。
研究团队包括黎伟聪教授、戴伟思教授、何志荣教授、蔡荣灿博士、滕玉果先生、程肇堂博士、叶裕显先生、张礼明先生(已身故)、梁迭起先生、陈诺衡先生等。他们透过参考航空照片及实地考察,考究在沙头角(白虎山、伯公岰、山嘴、乌石角)、鹿颈、西贡(黄竹洋)等地日军军事遗迹的建筑特色。(王焕 林雨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