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快速养成的,从启蒙阅读阶段,家长们都能做对吗……

有家长问我,小岛老师,我们很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现在孩子上三年级了,我们家长在家停掉手机,专心陪孩子阅读,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还参加了各种各样阅读习惯培养打卡的活动,可是孩子似乎仍然对阅读不感兴趣,不爱看书,这可怎么办?三年级现象也马上出现了,语文成绩很一般,生怕开学赶不上学习的进度……家长说了一大堆,隔着屏幕都能感到家长对语文学习的焦虑。都已经三年级了,还没建立好良好的阅读意识,这确实是比较让人着急的一件事。

但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着急是没有用的。我常收到这类“速成家长“的困惑,上了7天作文辅导班,还是写不出优秀作文;连续打卡21天阅读,还是没培养出阅读习惯,孩子根本不拿出,还不忘书架前走;每天进行练字,都快练习了2个月,还是写不出一笔好字……家长非常着急,付出了精力和时间的陪伴,孩子一点进步都没有,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通过我的教学经验,这是家长的问题,语文学习没有速成,全都是靠积累和日复一日的练习。阅读打卡、写作辅导、练字都需要长期的练习和培养,想通过几十天的学习就达到优秀学生6年、10年的学习成果,怎么可能呢?尤其是在阅读问题上,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小书虫“,在家里,孩子不是写作业,就是看书的学习状态最好了。可是我们的孩子不是学习机器,阅读也不是学习任务,而是文学素养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家长不重视启蒙阶段的阅读,恐怕孩子到了六年级,还是不喜欢看书。

1、         阅读为什么要趁早

我常和家长强调,在学龄前的阶段,不要去学什么拼音、写字,语文想培养出好习惯,一定是先培养孩子的阅读。通过阅读,就有识字量的积累。为什么阅读要趁早?这就是早期语文学习的启蒙,在学龄前阶段,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学习负担,没有考试压力,没有头疼的作业,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来阅读。这个时候,通过建立规律的阅读意识,培养孩子和书的关系,以阅读的兴趣为主,鼓励孩子去看书。在时间的积累中,养成阅读习惯。也就是看到书,我们的孩子就会翻一翻、读一读。

有的家长说,这个阶段孩子也不认识字,让他读书有什么用?阅读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它的学习目标是不一样的。学龄前的孩子,做阅读启蒙的练习,就是一个行为意识的培养,不做能力理解的要求。早期阅读启蒙,家长可以给孩子创设场景式阅读体验。比如在家里设立专门的读书角,让孩子有固定的时间,去固定的地点进行阅读行为的体验。让孩子把阅读内化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就不会觉得阅读难、看书难了。

2、         家长需要反省自己

早期的阅读启蒙,不求孩子看得懂,只求孩子去看得到。看不懂的时候,需要家长的解读,这也是为什么早期阅读启蒙都是亲子阅读。多和孩子沟通,分享阅读的故事,提高的不光是孩子的阅读兴趣还有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提炼。入学后,孩子不爱看书,家长就需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在家做的不够?家长在家很少和孩子沟通,孩子没有分享的渠道,最直接的就是去打游戏,看电视。不练说,也不练读,自然小学语文的成绩不佳。

很少有家长能做一个话痨家长,家长的沟通方式一贯是下命令。要求孩子去学习,去看书,而不是同分享,推荐孩子去学习,去阅读。所以孩子对于阅读练习,都当成了作业,而不是日常交流的分享。孩子在早期阅读启蒙的时候,没有参与感,全部都是在家长的要求下去完成阅读体验,这样是培养不了阅读兴趣的。

3、         阅读是和吃饭睡觉一样普通的事

让早期阅读启蒙给孩子建立好这样的阅读意识:阅读是和吃饭睡觉一样普通的事,是生活中的必须,阅读无关学习成绩,就是一种自然的体现。我想通过阅读来放松心情,通过阅读来探寻世界的奥秘,通过阅读来交朋友,这才是对阅读习培养的目的。家长不能把阅读和学习成绩强行捆绑在一起,这样就会给小学生形成阅读负担了。习惯阅读、喜欢阅读,我们就能养成习惯。关于小学生阅读,家长都做对了吗?大家有哪些阅读困惑?欢迎留言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