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油画的绘制秘密】一分钟看懂

原创 2017-07-28 鲁伦伟 美术基础教育论坛

【组图】维米尔绘画技巧的研究与实践

历史背景
    维米尔是荷兰17世纪黄金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一生都在家乡荷兰代尔夫特小镇度过,41岁英年早逝。死后迅速沉寂,200年后当摄影术发明之后,人们对他的绘画所呈现出的摄影式的焦距感,产生浓厚兴趣。19世纪50年代,才被一位法国艺术评论家杜尔发现,并竭力寻求整理他的遗作公布于世,才使这位埋没了近两个世纪的伟大风俗画家再度光照史册。
技法分析
    实际上维米尔的画作之所以,在当时独树一帜有两个原因,一是,维米尔的观察方式和当时很多画家不同,无疑他使用了所谓的光学仪器暗箱,当时荷兰著名的科学家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是维米尔的好友,此人精通显微镜和光学透视,维米尔显然从他那里学到了这门技术。这一点很多史料都有记载,毋庸置疑。
    其次,是维米尔使用的绘制技法,和他的观察方式相辅相成的手法。这和当时的荷兰小画派的画家比较大同小异,相同的是,和当时的大部分画家一样,做好一个透明有色底子,然后以熟褐黑色薄涂暗部,以白色提亮所画物体的亮部,以银灰色薄涂中间调和暗部及反光以这样一种方式画好底层画,并实施罩色,多次调整提白罩色之后,后期也局部使用直接的方法绘制。不同的是很多画家是裸眼观察,造型方式以线和面为手段,维米尔早年也用这种造型方式,后来随着暗箱观察的参与,他逐渐习惯使用点和搓的手法。所以我们看到他作品仿佛闪烁着光斑,光晕,相机了原来的胶片照相机。

维米尔早期的作品,笔触感很强,底层画绘制手法与当时画家无异

维米尔成熟期的作品提白层笔触以色点为主,手法主要是点和搓。这种手法的形成无疑,是使用暗箱透镜的杰作。
绘制步骤

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原作
步骤一:
绷画布:将画布认真绷紧,绷在内框上。
熬制兔皮胶:将兔皮胶颗粒泡制6小时以后,低于60°c隔水加热,反复搅拌,直到形成均匀胶液。(兔皮胶和水比例是70:1000ml)
做底子,根据记载维米尔所处的巴洛克时代,通常大部分画家使用半吸收性底子,配方如下,即:将1份铅白粉+1份硫酸钙(或碳酸钙)+1份兔皮胶液(70:1000ml),液态兔皮胶倒入两种粉的混合物。随后混入0.5份亚麻油(或核桃油)这个比例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油少了底子的吸收性过强,又多了底子干燥慢,没有吸收性。同时加入乳化剂,肥皂或蛋黄(注意蛋清没有用,鸡蛋不过多底子会发黄)若干,以防止底子油水分离。整个过程加热搅拌,但温度应低于60°c(否则不但兔皮胶失去了粘性,蛋黄也会煮熟成了鸡蛋羹)
当然有学者研究维米尔晚年的少量作品使用过油性底子,即铅白粉+白垩粉(硫酸钙或碳酸钙)+少量有色色粉+干性油直接磨☞。这种底子在巴洛克晚期的时代非常普遍一直沿用至19世纪末。
将做好的底子均匀刮到画布上,要迅速,因兔皮胶冷却会成为果冻状。
刷底色:将普通油画颜料稀释,在底子上制作透明底色层。不要小看了它,作为中间调子的调节层,在画面当中将来会起到很大作用,同时降低了底子的吸收性。如果做的是油性底子就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了。

步骤二:
透稿,维米尔用的是暗箱,我们条件所限,使用打印扑粉透稿的办法。

如图,将高清图按画框比例打印出来,纸的背面铺上黑粉(或碳粉),贴在画布上,在打印图上勾线,稿子就转印的画布上了(不要沾沾自喜,很多人因为这一步不认真画走了型)

步骤三:
   薄画暗部,用熟褐和黑色。褐色要少用并且透明,要高效的利用已有的调节层,不要盖死,也不必画的过重。为将来罩染提供种颜色,同时给最终的重色留有余地。

步骤四:提白
当时的底层画尤其是提白部分仍有大量,混合技法的特色,即使用油性或水性坦培拉铅白。(当然如果条件限制只能使用现成的钛白颜料,效果上有差别)
亮部以纯白色为主色,根据素描关系,利用底色和白色的薄厚关系,做出素描关系,注意越靠近中间调子尽量要薄,交界线前后是以黑加白为主的银灰的薄擦。这一步也不要过于厚,要更高效的利用上一层,透出暖底色,形成合理素描关系的同时与银灰形成冷暖交替的状态最佳。(这一步和很多人理解的不同,并不是所有部位都被黑白灰填满,那样的底色就白做了,同时为后面的罩染提供过多的冷色,画面染起来会吃力)。同时,提白也不必考虑,固有色的轻重,只需考虑物体固有色的纯灰,固有色纯的往往多提白,以保证其纯度,固有色灰的,少提白多提银灰以方便将来降低染色层的某些纯度。
      总之,底层画往往和我们理解的素描是不同的。它是染色层的载体,载体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罩染的效果和效率。

步骤五:
罩染:有罩和染的分别,罩指的是大面积大范围的透明薄涂,世纪笔法为涂抹搓揉基本上无笔触。“染“”可以理解为小面积小范围的透明色局部调整,实际笔法是,摆点画甚至有笔触。其实可以简单把罩染理解为,不含白或少含白的透明色薄涂,直接画法难在调色和衔接上,手法却相对简单。间接画法却难在颜色预判和手法厚薄操作上。如何控制颜色饱和度,合理高效的利用上一层显得尤为重要。

步骤六:
二次提白
在亮部高光部位适当把画面提亮,为下一次罩染提供载色体。和罩染一样,不是所有地方都需要提白,提也是很薄的提,而不是简单地覆盖。大部分要利用地下的染色层颜色从白下面透出来。

高效使用反复罩染法提白需牢牢记住以下几点:
1,一旦纯色为主控制大的色调,复合色可以通过单纯色反复染出,也可以以调和色染(两种效果略有不同)。
2,罩染时尽量不用过多的干性油(亚麻油或核桃油)稀释。非万不得已不用,更不可滥用。
3,稳定的土色先上,鲜艳的颜色后上,单纯的颜色先染,丰富的变化后染。纯色和重色都要提前留好余地,最后染。
4,提白不是覆盖,罩染也不是平涂,要根据需要,高效合理的利用底色。历史上最优秀的画家都善于留白提白,薄涂罩色,而不是覆盖。
步骤七:
深入调整直至完成。
需要间接罩染与直接画法巧妙地结合
尤其是非常局部的提白和罩色,要注意形体。罩染同时也注意形色结合。
巴洛克后期大量优秀的画家得到共识,这一步很多人将即将罩染的透明色掺和白色,直接以提白的方式画了上去(后世的直接画法就是来源于此)。

(上图绘制过程由学员边静,夏天提供
以下是学员边静拍摄的绘制全过程:

【鲁评】
    维米尔是荷兰十七世纪黄金时期的代表画家,他一生平静而又不平凡,他生了十几个孩子,和妻子过着贫困的生活,死前的遗产拍卖只有几件破家具和衣服因负债累累,死后宣布破产,而维米尔的画作此时被抵债兜售一空,维米尔同时又是自学成才,天资聪颖的创造者,他没有素描作品传世,由于他的邻居是著名的显微镜学家光学专家,在这方面维米尔的艺术上得到了其实利用小孔成像术弥补了他早期素描训练的不足,随着创作的增加维米尔素描能力和驾驭色彩的能力与日俱增,创造出了如同摄影一样的画面效果。由于种种原因维米尔被埋没了200多年,十九世纪摄影术发明以后,人们对他的兴趣与日俱增大师作品才重见天日。
       维米尔画作画幅小而精细,在多使人啧啧称奇。同时期的荷兰小画派也同样技艺精湛,然而近年来研究维米尔的学者,多数像美国理工男Tim一样,从观察方式(主要是暗箱和透镜)入手研究(详见文章【质疑】理工男用14年证明维米尔是“骗子”乃无稽之谈),而忽略了维米尔的材料技法和同时期没有多大差别。显然Tim等人用科学的方法还原场景和暗箱是可取,用十几年时间使用现代厚涂的技法创作一张画是不可取的,业内早有共识。

维米尔《戴珍珠耳环少女》传统技法原作与现代人直接厚涂法所临摹的画作对比,通透细腻,宁静而神秘(不愧被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

维米尔和同时期巴洛克画家对比技法几乎相同,只是手法不同。
  当然维米尔终生只留下三十几张作品,靠的的毅力和匠心,不是简单地暗箱透镜所能揭示的(不信你瞧现代多少画家都用更先进光学仪器——投影仪作画,画面仍没有出现那般宁静神秘的画面)。
    在这里,我们践行了我们所认知和了解的维米尔技法——做到知行合一,而非“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传统技艺,应用到每个人的创作当中去。
       (感谢古典油画研究小组学员边静,夏天记录供稿)
--------2017年7月鲁伦伟记
附:关于维米尔一些作品及文章

珍藏油画专家解析——维米尔技法大揭秘(专业人士强烈推荐)
维米尔是荷兰绘画大师《珍珠耳环的少女》《倒牛奶的女仆》《绘画艺术》这些名作脍炙人口耳熟能详。
维米尔绘画材料和技法简介
Jonathan Hanson 花了25年时间研究维米尔。

虽然维米尔尝试过无数技法来表现自然光线,但证据显示他的作画方式基本上是在北欧画家传统作画方式范围之内:起稿、单色底、完成刻画、修改和罩染。
20世纪后期的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荷兰的大师门没有使用任何特殊的材料或复杂的作画程序,他们主要依靠过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人们对伦勃郎的绘画媒介也作过无休止的猜测,然而最后发现他只用最普通的亚麻油,难得用点核桃油和鸡蛋媒介。
支撑物和基底: 现存的维米尔油画,只有两幅是画在板上的,其它都是用了画布。维米尔的两幅木板油画:

浆底:动物胶
画底:亚麻油+白垩粉+碳酸铅+不同组合的色粉。' 下面这幅用了黑色、铅白和一种土质颜料,最有可能是褐色。一些画用了两层画底,这幅只用了一层。在颜色稀薄的部分可以看到画底:

这一幅有比较强烈的红色画底:

起稿维米尔没有留下任何素描,被油彩覆盖的初稿也只能被看到很少的痕迹。
在《手持天平的女子》中,显微摄影能看到前手臂褐色起稿线与完成的形体非常吻合,其它凡是能被观察到的起稿线都与完成的形体相当接近,说明他起稿非常仔细。

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显示维米尔用单一的褐色画出构图和明暗。
Philip Steadman相信维米尔使用了投影机,但这个推测也有很多人不认同。
底色(underpainting/dead coloring)
维米尔的底色阶段被认为是非常关键的,实验室的分析证明他在这个阶段作了很多的修改。在《地理学家》这幅画的局部可以看到未被油彩完全覆盖的底色:

维米尔底色假象图

下一步是用颜色局部完成。在需要强烈颜色的部分(如红色、黄色和蓝色的长袍)都是按既定配色和底色的轮廓画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他的成熟时期,很多笔触都只包含1-2种颜色。他的全部颜色大概只有20种,其中常用的只有12种左右

在《读信的蓝衣女子》中,可能用了铅白、群青、赭石和土黄,右下方的椅背用了黑色和红色,脸部有红色的痕迹,多半是因为日久而退色了:

画面的整体性:构图形体明暗关系等,依靠素描底色维持。
亮部基本上是由一两种颜色混合的厚颜料,暗部是很薄的半透明色层,偏暖的底色作为一种统一的基调罩染
当今有很多关于维米尔罩染技法的讨论,然而其中有些是将它过分强调了,如果认为他的画是完全依靠了层层的罩染,那是一种误解。
需要区分仅仅以调整为目的的罩染和为了创造某种预期特殊效果的罩染。
大部分17世纪的绘画是用了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颜色。荷兰的画家如维米尔,是很有选择性的使用罩染。
《戴红帽子的女孩》是一个很好的罩染例子。帽子先用朱红和黑色塑造,干后再用深茜红罩染。这一特别的透明和不透明的组合自有油画以来就有运用。

Jorgen Wadum 是一位修复专家,在1994年亲手修复了《戴珍珠耳环的女孩》。
以下是Jorgen在接受Jonathan采访时的谈话记录摘要(大意)。
记得被我去除的有色光油是多么的黄和混浊,我很惊奇在那种状况下,她依然得到如此多的关注。很痛苦如此精致的画面品质长期以来被蓄意掩盖了。
由于维米尔在大约20年的时间里只画了很少的作品,人们一直以为他作画非常缓慢、小心和细致。然而检测的结果明确显示,他的技法实际上并不如最初想象的那样细腻,在他早期的历史题材作品中,他的画法实际上很直接和生硬。
在《戴珍珠耳环的女孩》的帽子和肩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底层塑造的直接性。在这幅画中,脸部画得非常细致,柔和的笔触使色调过渡几乎消失,鼻子上看不到生硬的转折,但眼睛却画得非常锋利和清晰,嘴角有煽动性的高光。。。维米尔的目的在于表现整体的的色调,空间的微妙感觉和捕捉对象和观者之间有感染力的亲密关系

没有17世纪的画家象他那样在艺术生涯的一开始就使用非常昂贵的天然群青。. 他不仅是用在最后应该是蓝色的部分,也用在其它底色中。如《音乐课》和《一杯葡萄酒》中窗户下面的阴影。在这些部分是先涂上深色的群青表现背光,然后染上多层各种土色表现墙壁

将色料加入某种粘合媒介,典型的是干性油,即能画出罩染层。与他同时期的画家一样,维米尔对“罩”和“染”都有运用。在室内画窗下的阴影部分,他常用土黄“染”群青底色。在《戴福特风景》中,他先用铅白染底色,再“罩”透明的色淀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