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千古奇诗,全文56个字正反都能读,道尽相思苦
可以说古往今来的诗词名篇都始于“情”,人因为有情而生感悟,不管是家国情还是儿女情均能激发人的表达欲,文人寄情于诗词向世界宣告自己的感悟和诉求,于是留下多少风流篇章传颂百世,而其中关乎爱情的诗词最是易被传诵,文人骚客之名也多半来自于关乎情事的名篇经典。

李清照画像
越是情感细腻的人写出的诗词越是动人,比如女性文人史上不多,但李清照就凭着自己更细腻的情感写出过令无数男性文人无不佩服的经典,因此古人常说一个人有“才情”,用今天的话就是有智商有情商,可见才华其实是基于情感的,而具体到诗词这种才情的实体表现时,“情”仍然是必定贯穿于作品当中的。

对酒当歌
而古人在抒发情感的时候往往是“对酒当歌”来享受“快意人生”的,其中的“歌”便是以诗词吟赋为主。古人认为酒能解忧,平常人都会遇到的忧中一定有爱情带来的“忧”,譬如相思之苦。古代有一个才子就写下过一首奇诗,这首诗全文只有五十六个字,但是正反都能读,道尽了相思之苦,成为了一首千古奇诗。

古装人物画
这首诗之所以奇,不但奇在整首诗正反皆可读,还奇在读的顺序男女有别。正反皆可读的诗词并不罕见,古人称这种诗文为回环诗,亦即回文体,回复诵读皆可成文,宋代苏东坡就写过很多首回环诗,这样奇特的文学形式唯有华夏汉字可以实现,人类其他语种都没有这样精妙的文化产生。

两相思之思妻诗
这首诗是宋代一个即有名又无名的诗人留下的,说他有名是因为他的大名因为这首诗而流传了下来,他叫李禺。说他无名,是因为这个叫李禺的人除开名字之外没有留下其他生平任何信息,不像其他著名诗人留下了生卒年月和生平事迹可供考证。他留下的这首奇诗名为《两相思》,同一首诗仅五十六字却能读出两首诗来:《思妻诗》(图四)和《思夫诗》(图五)。

两相思之思夫诗
那么李禺对这首回环诗是如何定义的呢?这首诗写的是夫妻相思之叹,假设是要读《思妻诗》,则必须是丈夫来读,应该顺着读(图四);假设是要读《思夫诗》,就由妻子来读,妻子必须反着念(图五)。正着顺读是以丈夫视角代入诗中,反着倒读则是以妻子视角代入诗中,让人读罢不禁击掌叹妙!

古装人物画
无论是丈夫读还是妻子读这首诗,都能让各自的心绪情感代入其中,无论反顺读起来又暗合韵律,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让汉字语言文化的精妙充分得到了体现,因此“无名”诗人李禺留下的这首只有五十六字的诗,才能被誉为千古奇诗广为传诵了。
这种回环诗如今也有文化学者认为只能算是“小技”,只不过是讨了汉字音律设计的巧而已,但是古人对回环诗这一独有的文体早有定论,譬如刘坡公就曾言这种文体并非“小道”,否则怎么会连白居易苏轼这等文豪也热衷于此类诗文的创作呢?
(文: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