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治理的多维性
2)人与资源、环境(包括气候)、生态的关系:重点是①人面对欲望与稀缺资源环境时的权衡与选择;②社会契约、伦理道德与政策激励的作用;③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④人的心理行为与自然规律的统一(天人合一);⑤发展与保护的统一。
2.个体与社会融合维度
1)个体内部、社会内部的关系:重点是①商品生产者与垃圾产生者之间关系;②家庭与小区、社区之间关系;③垃圾产生者与垃圾处理者之间关系;④小区、社区、集体(聚落)、更大范围社会之间关系;⑤政府与社会之间协商共治;⑥生产与生活的统一,垃圾治理融入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2)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点是①垃圾治理体系,共治体系、产业体系、法制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②外部性内部化,垃圾排放的外部不经济性,垃圾治理的外部经济性;③私利与公益的统一;④管理与人及其社会的心理行为的统一;⑤跨域合作,城乡一体化;⑥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政治人的统一。
3.供给与需求均衡维度
1)供给与需求规律:重点是①垃圾处理需求曲线及其变化;②垃圾处理供给曲线及其变化;③垃圾处理需求量和供给量,垃圾处理刚性需求、供求均衡和应急供给;④垃圾排放费、垃圾处理费及其统一;⑤垃圾处理体系;⑥政府、社会与市场之间协同增强。
2)垃圾处理供求的政策激励:重点是①垃圾均衡处理、弹性处理、从容处理;②维护社会秩序、效率、正义与公平;③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化;④同质垃圾协同处理;⑤垃圾治理集约化,自动化、电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在垃圾源头需求侧管理和垃圾处理的应用。
4.垃圾治理体系和谐维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