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强迫选择原则,让你效率倍增
强制选择法原是从美国部队为考察军官的绩效设计的,后被引入企业界。主要着眼于尽量避免考评心理因素掺入所造成的偏差。
强迫选择原则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他主要是指,你在询问他人的时候,不要以“是不是”、“能不能”的方式来进行询问,而是要给他一种不是A,就是B的选择项。
也就是不让他回答是什么,而是让他回答哪一个,给他足够多的选项让他进行选择,能够让对方快速做出回答。
当你询问一个人晚上是否有空一起吃饭的时候,他或许会对这个问题做出模棱两可的回答,甚至思考很久。
当你转变问题,询问他晚上是想吃烧烤,还是火锅的时候,他可能会迅速地在烧烤和火锅当中选择出一个。
这就是强迫选择原则在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规的一种体现。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活当中对回答别人的问题或者进行详细的思考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很多人在日常的工作或者生活过程当中,都会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思考别人的问题和是想怎样回答问题上面。这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让工作效率和做事效率也没办法得到提升。
但其实换种方式进行思考,你将“是不是”这样的问题转变为只有答案A和答案B两种选项,那么你可能在这两者中迅速地做出选择,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在应用强迫选择原则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应用到你与他人的交往当中。
比如说,在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当中,我们经常会选择在节假日期间出门玩或者一起聚餐吃饭。但在此之前,我们会做出一定的计划,选择吃什么、喝什么、或者玩什么。
这些计划通常都要给出一定的选择上,而给出选择的人,往往就是圈子内部的主要领头羊。
一般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完成朋友聚会或者朋友聚餐计划的团队,都是那些能够提前将决定和计划制定好的人,大部分有效率的领头羊都会让自己的朋友在A和B之间选一个。
举个例子,我们周末想要去逛街或者看电影,“逛街”和“看电影”,让朋友们这两个当中任选一个,而不是提出一个空泛的提问,我们周末要看什么、干什么。
范围太广了,朋友们你争我抢,或者他都不愿意提出自己的看法的时候,这个题就成了无解题。
而当你将选择看电影,还是逛街,这种选择题选项给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只有限定的范围,可以选择不是选择一种是选择。
而这种时候就有效地提升了你们商量的效率,从而节约了彼此的时间,还能够对最终的结果产生一定的正向影响。
强迫选择原则不仅表现在与人交往相处过程当中,甚至会在更多的工作团队内部表现得比较的明显。
譬如说,在大部分的工作团队内部,领导者都会根据不同的工作方向来制定一定的核心计划和方案。
在方案形成之初,会让团队里面的每个人都提出自己对于这种产品方向或者活动方向的看法。
大部分的人在提出看法的时候都会表现得比较的主观和自我,以自己为中心出发来做出一定的产品描述或者对活动方案的看法。
但这种方式所做出来的就是让整个会议显得比较的冗杂,各说各的的,没有核心统一的观点和核心统一的方向。
从效率的方向来考虑,其实团队的领导人可以有效地利用强迫选择原则,这种方式来让团队内部的成员达成一致。
让他们在方案A和方案B之间进行选择。考虑和比较两个方案之间的差别和正确性,从而得出更优势的那个方案。
你先给到他们一定的选择范围,再让他们选择,会比你没有给范围,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范围更加的容易。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多数的公司内部开会都要以选择的方式来进行开展,而不是让所有员工各抒己见。
因为每个人他会有各自自己的想法,在你没有任何范围设定和方向引导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是毫无意义的,而且还可能激化彼此之间的矛盾。
从更深远的应用意义上面来说,强迫选择原则这个心理原理,其实除了在日常的实践应用当中比较管用之外,在理论知识层面的应用也可以有一定的发展方向。
比如说,问卷调查已经成为了目前大多数社会实践调查和学术研究的团队普遍会应用的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他们可以了解社会上的某种现象某种趋势,或者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看法。
而对于做问卷调查的团队来说,他们就可以运用强迫选择原则来进行问卷调查的设置。
譬如说在所有的问题当中给出A、B、C、D等几个选项,甚至更多的选项,让他们在选项当中做出相应的选择,会比问他们是否喜欢某个东西,有多喜欢这种方式更加的管用。
也会更加的容易将他们的偏好喜好细化到一定范围之内,从而对整体的社会调查研究结果提供有效的合理数据。
你自己想要做成某一件事情或者想要对方做成某一件事情,就需要给他一个比较明确的选择题,而不是问他是什么或者为什么。
这样会帮助你双方节约一定的时间,提升双方的工作效率。
正确利用强迫选择原则,对于人们的生活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