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九江温补命火法验案摭拾

姚九江温补命火法验案摭拾

发表者:赵东奇 863人已读

姚九江主任中医师乃江苏著名老中医,年逾七旬,仍从事临床工作。先生行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他擅长用温补命火法治疗杂病,探隐索微,造诣颇深。兹录验案五则,以示一斑。 
    案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Ⅰ型)

李××,男,22岁。全身浮肿,反复发作,已历三载。1994年某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Ⅰ型)”,经使用塞替脉、强的松等西药治疗,症情缓解。近因感受时邪,而致旧疾复发,于1995年4月5日来诊。倾面肢浮肿,面白无华,肢凉怕冷,腹大如鼓,纳谷减少,大便溏薄,溺少色清,腰脊酸痛。苔薄白质淡而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两尺弱右尤甚。血压、肾功能均正常,尿常规:蛋白+++,红细胞0~2,颗粒管型0~4。24小时尿蛋白定量5.2g,血胆固醇7.84mMOL/L,血浆蛋白25g/L。此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之咎,法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处方:熟附块10g(先煎半小时),淡干姜5g,补骨脂9g,仙灵脾15g,巴戟天9g,熟地黄12g,炙黄芪15g,炒白术12g,茯苓皮15g,建泽泻15g,车前子15g(包)。15剂。

二诊:服上药后,尿量增多,食欲增强,大便转实,精神转佳。效不更方,原方附子减为4g,茯苓皮易茯苓15g。15剂。

三诊:续服15剂后,浮肿全消,四肢转温,腰痛减轻,尺脉已起。复查尿常规正常,血浆蛋白62g/L,24小时尿蛋白定量72mg。

以后数诊,均以此方增删,益肾健脾,培元固本,再调治二月,诸苦若失,多次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至今再未复发,已正常工作。

按:本案系命火衰微,火不生土,土不制水,故面肢浮肿,腹大如鼓。肾阳不足则面白无华,腰脊酸痛,溲少色清。脾阳不运而致肢凉怕冷,纳呆便溏。苔白质淡而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两尺弱右尤甚,乃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之明征。证情虽重,病程虽长,姚师投以益火温肾之品,振奋元阳,治病求本,而收佳效。

案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江××,男,47岁,农民。咳嗽气喘二十余载,时作时辍,缠绵不愈,诊断为老慢支、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近年来发作较重,剧时面苍肢冷,汗出溱溱,甚则呈现厥脱等危象。进服中药平喘止咳剂鲜效。服用西药强的松、氨茶碱等,迄未效果。危象严重时,须用西地兰,始得挽回。倾又发作匝月,于1995年12月12日来诊。刻下咳喘频作,动则气促,难于平卧,心悸不宁,面苍唇绀,全身浮肿,下肢尤甚。苔灰腻质暗,脉沉细。此心肾阳虚,痰瘀阻肺,水气泛滥之候也。亟宜温阳气,化痰瘀,利水湿。

处方:熟附块12g(先煎半小时),太子参15g,生黄芪15g,紫石英15g,葶苈子12g,茯苓皮30g,生姜皮5g,泽兰叶12g,车前子15g(包)。上方出入连服12剂后,症情稳定,时值寒冷季节,临床随访三月,未见复发。

按:肾为先天之本,中寓命门之火。肾阳衰微,脾虚失运,水饮内停,溢于肌肤则全身浮肿,下肢尤甚。上凌心肺则心悸不宁,咳喘频作,动则气促,难于平卧。面苍唇绀,苔灰腻质暗,脉沉细,为阳虚失运,气滞血瘀之征。本案乃本虚标实之候,本虚为肾中真阳虚弱,标实系水饮、痰瘀。姚师拟温阳益气以治其本,参入化痰瘀、利水湿之品,标本同治,处方严谨,用药活套,心得独到之处,应仔细玩味。

案三:慢性肠炎

许××,男,34岁,农民。三年前,夏天在田间劳动,因口渴,服大量井水,嗣后遗留腹痛便溏,每日腹泻少则3~4次,多则7~8次,经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肠炎,迭治未瘥,于1995年4月6日来诊。近半年来,拂晓之前,脐下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怯冷乏力。苔白质淡,脉濡细,右关尺难及。此命门火衰,肾关不固之候也。法当温补命火,固肠止泻。

处方:补骨脂9g,淡吴萸5g,肉豆蔻9g,五味子5g,仙灵脾12g,鹿角霜9g,炒白术12g,广木香4.5g,广陈皮5g。7剂。

二诊:上方连服7剂后,腹痛已释,泄泻趋止,惟怯冷依然,脉濡细,右关尺弱。此命火欠振之咎也。继当温补命火。

处方:上方加生硫黄末1g(吞服)。5剂。

三诊:投上药后,大便稍干,精神较振,周身有暖感,惟口干犹在。故上方去生硫黄加大熟地12g,继服5剂后,大便已成形,精神振作,诸恙均减,予四神丸,续服巩固。

按:拂晓之前,脐下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系肾阳不振,命门火衰所致。怯冷喜热,食少面黄,神疲乏力,苔白质淡,脉濡细,右关尺难及,均系脾肾阳衰之征。恙延虽久,姚师投以温补命火之品,始终驾驭病情,效如桴鼓。

案四:前列腺肥大、尿潴留

黄××,男,66岁,工人。一月前,突然小便闭塞,特请我院泌尿科诊治。B超示“前列腺肥大,膀胱充盈”。直肠指诊亦示“前列腺肥大”,诊断为前列腺肥大,继发尿潴留。给予乙烯雌酚、氟嗪酸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半途中断治疗。于1995年11月16日,症状突然加剧,小便滴沥不爽,下腹胀满,颇以为苦,邀姚师诊治。刻诊:患者面色白光白,卧床不起,呻吟不已,少腹胀满,小便十余小时未解。腰脊酸痛,怯冷倍于往昔,神疲乏力。苔白质淡,脉沉细,两尺尤弱。腹部切诊;膀胱充盈膨隆。证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膀胱以化气,是以“无阳则阴无以化”以致癃闭。治拟温补肾阳,益气通窍。

处方:淡附片6g(先煎),肉桂6g,巴戟天9g,鹿角片9g,荆芥9g,桔梗9g,赤茯苓12g,淮牛膝10g,车前子15g(包)。2剂。嘱膀胱区热敷并按摩,以便更好地发挥药效。

二诊:内外合治后,小便渐能解出。但仍腰冷畏寒,四肢不温,苔白质淡,脉细尺弱。一派肾阳不足之征,侧重温补肾阳。

处方:上方删去荆芥、桔梗,加入熟地黄15g,淮山药12g,山萸肉12g,淡苁蓉12g。3剂。并嘱服右归丸,调理善后。

按:本案患者,年近古稀,肾气日渐衰弱,肾阳不足,而致传送失职,故小便滴沥不爽。气化不及州都,膀胱传送无力,故下腹胀满。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是真阳衰惫之征象。腰脊酸痛,怯冷倍于往昔,为精血俱亏,病及督脉。苔白质淡,脉沉细尺弱,均为阳气不足之象。姚师一诊采取标本同治,常中有变,以荆芥、桔梗开宣肺气,上窍开则下窍通,即提壶揭盖法。以温补肾命诸品治其本。二诊因小便渐通,故撤去治标之药,侧重温补肾命,以治其本,防止复发。临床随访,癃闭未发,一切正常。

案五:功能性子宫出血

俞××,女,38岁,工人。经行量多如崩,已越一载,经本院妇产科医师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服中西药,收效不显,1995年7月11日来诊。倾已届期,面浮足肿,经量仍多,持续不断,血色较淡,少腹冷痛,形寒怕冷。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此肾阳虚馁,冲任不固之候也。故拟温补肾阳,固摄冲任。

处方:熟地黄30g,淮山药15g,菟丝子15g,甘杞子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巴戟天12g,仙灵脾12g,仙茅5g,煅乌贼骨15g(打),血余炭9g,蚕砂炭30g(包)。5剂。

二诊:上方服5剂后,经量显著减少,精神亦振,步行来院,嘱续服5剂。

三诊:连10剂后,传红已止,浮肿全消,诸恙悉安,以右归丸,续服巩固,遂获痊愈。

按:本案由于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致脾阳不振,血失统摄,故阴道下血,持续不断。肾阳不足,不能温化血液,故血色稀淡。阳气虚弱,故形寒怕冷,少腹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肾阳虚馁之征。在治疗上,姚师思古人有:长服附桂,大辛大热而致伤津劫液,产生消渴最终死亡的记载。而施用益肾填精、温补命火之柔剂,无“血得热则行”之流弊。制方之妙,可资效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