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霁霞:清明祭

清明祭

作者:王霁霞

早晨没看见扑向窗户挤进屋的刺眼的亮光,却听到了窗外潇潇雨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古人的诗总有现代景,不知是雨应诗景,还是诗道流年,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气总有天阴雨湿相衬,让人心生悲凉,思亲念旧。

耳畔频闻故人离。结婚三十年,经历了太多生死别离,父母忍心抛我而去,纵有万般不舍,心痛泪滂沱,也只能留父母音容于心,梦里相约。而当年与公婆坐在门前聊天纳凉的大伯大娘、叔叔婶子也如公婆一样没能忍住病痛折磨相继作古,人世间太过残酷,一抔黄土阴阳两界。

就在我望着窗外发呆的时侯,户主长叹一声,“昨晚做了一宿的梦,稀里糊涂地,真累啊。"

“梦见什么了?"我问。

“忘了,反正梦见俺爹了……"

"忘了梦,好了病。清明呢,梦见你爹正常,明儿天好了。赶紧给他们送钱去吧。"我打趣道。

户主应了一声望着窗外不再理我,人家也在思亲吧。

公婆离世在"非典"前一年2002年,婆婆先于公公几个月去世,那一年小女儿四岁,因此她的记忆里有晚几个月离世的爷爷的影子。而我受女儿的影响,也时不时念起公公生前的事情。

我结婚时,公婆已经六十多岁,名符其实的老人,老人循礼守旧,第一次吃饭公公竟不在饭桌上,独自一人在里间吃饭,婆婆把饭给他端屋里去了。我觉得怪怪的,吃完饭问户主:你家规矩真大,你爹还要人给端里屋吃饭?

还不是因为你,怕你不好意思张嘴,躲屋里去了。

真的,我那么脸小,当着你爹面吃不下饭吗?我自嘲道。你忙让你爹在一块儿吃吧,哪有那么多礼啊。以后饭是在一张桌上吃了,但称呼比吃饭还怪。那天,婆婆户主都没在家,公公问我要什么东西吧,他冲着我说了句:“他嫂子……"我看着他笑出了声,也没听清他说的啥。这古老的称呼我可接受不了。不过仅此一次。相处时间长了,老人家也就不再循那些旧礼了。

公公是六十年代从天津返乡的。也是县棉织(色织厂)最早的一批工人,我到他家时他已经退休,待小叔子结婚后,哥俩分家另过,但地里的活计公公是全程参与的。

九十年代初,农村机械化程度低,麦子收割晾晒全凭人力,公公自然是带头的,头天晚上把镰磨快,第二天凌晨3点多叫起一家人就开始了披星戴月的麦收模式,六七十岁的年纪一点也不逊他儿子,割捆装车拉到场里轧麦,摊场轧场扬场,不得一点轻闲(有谁怀念那时的麦收,我想都只为了忘却的纪念吧)。虽然是我自己的活但我却远没有公公干得多。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孙父母甘愿受累。

牛在那个年代是农村每个家庭必养的,公公是家里的饲养员,喂牛饮水牵出牵进几乎都是他在做,这样户主不在家我从不担心牲口的事。

机械化的进程让繁重的农活轻松了许多。随着女儿的出生,公婆便担起了看孩子的重任,女儿很爱跟爷爷玩儿,爷爷抱着孙女嘴里说着自个编的顺口溜,逗得孙女咯咯笑个不停,大女儿记得爷爷那“咚咚锵、咚咚锵,孙女大了当省长”的心愿。小女儿模糊的记忆里,只要我说她一句,她立马就哭着找爷爷去,爷爷宠着她,好吃的都给她,她说,爷爷对她最好,可惜爷爷走得早。

公公是个要强的人,平日里头疼脑热也没当回事,由于婆婆病程长忽视了公公,以致婆婆走后,公公咳嗽得越发厉害,儿女们才开始关注自己的父亲,沧州医院去检查为时已晚,拿了药在家调养,记得公公坐在门口的石礅上默不作声,应该是忍着病痛不跟我们说,他儿子说实在疼就喊两声吧,公公说没事,其实他不知道自己的病,还盘算着好了以后要如何如何,但他终究没逃过病魔的掌心,带着千般不舍离开了。

人生无常,正所谓"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何处去,生非甘心,死非情愿,所谓人生只是生死之间短短的一橛"。清明时节欲断魂的行人在田间坟地里点燃烧纸,清烟氤氲处迷漫着哀思。

明天户主多烧些纸钱祈祷公婆在另一个世界里一切安好吧。

清明前后,咱“咧咧”号将陆续推送多篇肃宁人追忆亲故、寄托哀思的缅怀文章。敬请关注,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将对已故亲人的哀思书于文字,追忆亲人生前种种良善亲慈,撰文成章,永久缅怀。用精神祭拜代替实地实物祭扫,用现代文明方式表达情感。
清明倡议:撰写缅怀文章,用现代文明方式表达情感
肃宁人缅怀亲人部分文章链接:
李文龙:父亲,请原谅清明不能回去扫墓
宁肃:清明节里忆父亲
刘铁檩:清明祭祖记事……
(一小)刘红霞:怀念姥姥
花儿朵朵:杏雨纷纷,遥向故乡祭
王俊喜:清明
水云天:遥远的思念
马素格:12年没有上坟祭扫了,不知道远在天堂的爹娘是否安好
王荣:清明缅怀奶奶
刘湛英:清明忆公婆
吴向英:清明祭
刘一品:别样清明
李化普:祭清明
吴富英:缅怀爹娘

投稿加微信

——点赞是一种鼓励,分享是一种支持——

(0)

相关推荐

  • 喘息(祖阔)

    田惠芬走出第七家养老院的时候,两腿已是软得再没一点力气.不单腿软,心也是凉的,从心底处一直向外寒着那种,让人身体随时要打颤.腿软也罢了,心怎么凉呢?是因为她走过的这七家养老院里面,竟没有一家同意接收一 ...

  • 《装台》闫妮:离婚了,我依然将前公婆当亲人

    闫妮 2020年12月,"陕派电视剧"<装台>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时,女一号"蔡素芬"的扮演者.著名女演员闫妮又传来喜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l ...

  • 傅彪去世16年,父母生活现状怎样?

    张秋芳 2005年8月30日,"平民影帝"傅彪,因肝癌不幸在北京离世,年仅42岁. 傅彪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他的英年早逝,将父母推入悲痛深渊.而今16年过去了,老两口走出丧子悲痛了吗 ...

  • 老公出轨,我在公婆面前吵闹,却惨遭公公甩耳光,真相让我心寒

    网友倾诉: 今年过年前,老公有了外遇,他们在一起半年多了,这让我接受不了.发现后,我没有跟老公大吵大闹,而是跟老公认真地谈,希望他可以为了女儿,跟小三断绝关系.这期间,小三不时的发短信来骚扰,我忍了, ...

  • 我啥也不图,不就想帮女儿带带外孙么,咋就那么难?

    "你这女儿可真心疼亲妈,孩子跟谁姓,就得谁来养,天经地义的事儿!你别不听老姐姐的劝,千万别接手,养孩子够你苦的呢!" 某日坐公交车,听到一个大妈正在给另一个大妈做思想工作,在她们的 ...

  • 灵璧南关菜市场的腊梅传说(中)

    腊梅花开(上) 文/张晓群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灵璧南关菜市场的腊梅传说(上) 四 第二天上午,赵忠就带着礼物去腊梅家.腊梅早早的就在村头等他.看得出赵忠特紧张,但他必须面对,男人就要敢作敢当.希 ...

  • 陈润逸:电话情丝 | 品读

    电话情丝 陈润逸 小女多年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365天与电话.手机还有我和她爸,结下了难解的电话情缘. 不禁忆起了我的小时候.那时,电话刚刚普及.想当年,在我老家那个地方几乎没有几户能与我家的条件 ...

  • 求老师救我的孩子!【一】

    水曰清滌 我22岁结婚,到现在已经是18年了. 18年里,没有一丝快乐是假话:18年里幸福度达到60%也是假话:这段婚姻永远就像如鲠在喉般的存在,又如鸡肋一样的取舍两难. 2003年5月份,来自农村的 ...

  • 王霁霞:我也是快乐的缝纫工

    我也是快乐的缝纫工 作者:王霁霞 肃宁针纺服装业享誉一方,万里镇是它的发源地,由此辐射周边村子里的服装加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家又一家,昔日那些"热炕头上纳鞋底,槐荫树下好乘凉" ...

  • 王书奎 || 清明祭亲三篇

    清明祭亲三篇 楚楚 拙笔千钧重 思情万丈长 文短表寸心 意切禀天堂 时近清明.连日来,夜里总是不断的做梦,一次次在梦中与故去的亲人相聚.一觉醒来,惆怅之后,梦里的情景,勾起了对已故亲人无尽的思念,历历 ...

  • 王霁霞:2020,元宵日记

    2020,元宵日记 作者:王霁霞 元宵节,中国传统节日,是和春节一样隆重热闹的.2020年的元宵也的确和2020年的春节一样,既不隆重也不热闹,冠状病毒这个恶瘟神侵蚀武汉,蔓延华夏,让本该祥和的中国年 ...

  • 王霁霞:2020,惟愿安好

    2020年,惟愿安好 作者:王霁霞 每年进入腊月,我便会忙碌起来,今年尤甚,因为今年的春节来得早,人们年货也备得早,我几乎天天朝七晚七的过日子,忙个昏天黑地,焦头烂额,带着一身疲惫把自个扔床上,看着咧 ...

  • 王霁霞:冬月十五浮光掠影

    冬月十五浮光掠影 作者:王霁霞 窗外麻雀的叽喳声叫醒了梦中人,习惯于第一件事拿手机看微信,早上六点多闺友微我:"的姐不容易,我也不容易,我已在出差路上,你仍在暧被中酣眠,你幸福地偷着乐吧.& ...

  • 王霁霞:43年前的7月28日

    7月28日这一天 作者:王霁霞 2019年的7月28号,天照例热,槐荫底下也挡不住汗流夹背,邻居家房前的太阳花却不惧炙烤的太阳,五颜六色挨挨挤挤比肩竞放,不见花容失色. 一望无垠的青纱也不惧热浪来袭, ...

  • 王霁霞:儿女论

    儿女论 作者:王霁霞 前言:我家住农村,三十年前,户主跟人搭伙开了家油坊,当时主要是给窝北.韩村粮站加工冷榨花生油,原料是农民交公粮的花生.但随着国有粮站的消逝,油坊也就慢慢歇业了.十五六年前为了糊口 ...

  • 王霁霞:过完“六一”过麦收

    儿童节·麦收 作者:王霁霞 儿童节和麦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但六一儿童节惹得些中老年人羡慕,想回童年,于是就有了"放学以后割草,积肥,拾麦穗"的美好回忆.其实,美好不美好都是 ...

  • 王霁霞:写给爹娘

    写给爹娘 作者:王霁霞 街上一声高过一声的叫卖:谁要洋钱票,谁要烧纸.叫卖声告诉人们又到烧纸的日子了.一辆大三马子拉着一车的花花绿绿还有金银闪烁在村子里穿街串巷,那纸钱似乎是真金白银,真能让逝去的先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