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 “评析类”题型 教学设计
2021年广东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
“评析类”题型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评析类”题型的问法。
2.归纳“评析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3.运用解题技巧进行练习
二、学习过程
环节一:例题分析
【2020年广东中考】
21.周一清晨,某校正在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全校师生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奏唱国歌。国旗迎着朝
阳冉冉升起,嘹亮的国歌声响彻校园。在整个升旗的过程中,小吴同学既没有致敬,也未唱国歌,事后,班长小军提醒小吴,小吴却说:“致不致敬,唱不唱国歌是我的自由。”
(2)请运用“法治与自由”的相关知识,对小吴的言行进行简要评析。(6分)
答:①小吴的言行是错误的。
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③学校举行升旗仪式符合法律规定,学生有参与的权利,同时学生也有义务,在升旗时应该致敬、唱国歌,我们行使自由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④小吴应增强爱国情怀和法治意识,规范参加升旗仪式。(6分)
问法:运用权利与义务(法治与自由)知识,对---进行评析。 解题技巧: (1)判断 (2)书本知识(写出某某知识) (3)联材 (4)做法 |
环节二:再练一题
结合“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相关知识,请你评析信息中男孩的观点。
答:(1)男孩的观点错误。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3)疫情期间出入小区,男孩有出入的权利,他也有带口罩、测体温,遵守社会规则的义务,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生命健康。
(4)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男孩要遵守疫情期间的相关要求。
环节三:(2020 江苏苏州)【垃圾分类:开启美好生活】
《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2020年6月1日正式实施。某校初三(1)班同学就“垃圾分类新时尚,水清天蓝新苏州”搜集了相关资料,开展了主题研讨。20分
材料二《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规定,未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垃圾分类是靠自律还是他律?靠道德还是法律?薇薇和元元同学对此展开了讨论。
薇薇:垃圾分类要靠外在的强制执行,发挥法律的作用。
元元:垃圾分类要靠内在的自觉遵守,发挥道德的作用。
(2) 请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6分)
选择薇薇观点:
答:①观点片面。
②垃圾分类需要外在的强制执行,发挥法律的作用。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强制性,保护着我们的生活;
③同时要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有利于提高公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性。
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垃圾分类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⑤垃圾分类是靠自律和他律,靠道德还要法律。
选择元元观点:
答:①观点片面。
②垃圾分类需要内在的自觉遵守,发挥道德的作用。因为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即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有利于提高人们道德水平,所以垃圾分类要自律,同时也要他律。
③垃圾分类还要法律约束,因为法律具有规范和强制作用。
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垃圾分类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⑤垃圾分类是靠自律和他律,靠道德还要法律。
“补充型评析”
解题技巧:(1)不全面
(2)找出合理的地方,解释为什么
(3)补充正确知识,有何好处
(4)讲两者关系
(5)做法
环节四:再练一题
材料: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两章,细化了法律责任以增加法律刚性;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未成年人的偏常行为分为三个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干预或矫治措施。
有的同学认为“只要有了法律的保护,未成年人就能健康成长”。请你对此观点作简要评析。
答:(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2)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3)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法律保护,还需要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是,也需要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
(4)还需要未成年人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未成年人还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补充型评析” 解题技巧:(1)不全面 (2)找出合理的地方,解释为什么 (3)补充正确知识,有何好处 (4)做法 |
环节五:限定语评析
【2019年广东】30.背景材料:腿有残疾的小高申请参加本可免考的1000米跑,经专家组研判,家长和学校同意其请求。认为自己和常人没啥不一样的他,拄着双拐,向前艰难跳跃“跑”完全程.没有人向小高投去异样的眼光,同学们都在为他鼓劲,为他顺利到达终点欢呼。林老师激动地说,一场考试,两个感动!小高感动我,同学们也感动我!
请你从心理和道德的角度,对引起林老师“两个感动”的行为进行评析。(10分)
答:(1)小高和同学们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和令人感动的,(1分)
(2)小高不因有残疾而认为不如他人,不想做者,是自尊,自信,自强的表现。(2分)他坚持“跑”完全程,体现了身残志坚的优秀品质,这有利于小高战胜并超越自我(2分)
(3)同学们用平常心来看小高的1000米“跑”,为小高加油,为他成功欢呼,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的表现,(2分)这既体现了个人的修养,也维护了小高的自尊,让他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和温暖,(1分)
(4)我们要自尊、自爱,养成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要学会尊重他人,不凌弱欺生,不枝视他人。(2分)
“用心理与道德知识限定”评析 解题技巧: (1)判断 (2)材料的行为是---表现,有利于 (3)做法 |
环节六:小结归纳
1.问法:运用权利与义务(法治与自由)知识,对---进行评析。
解题技巧:
(1)判断
(2)书本知识(写出某某知识)
(3)联材
(4)做法
2.问法:“补充型评析”
解题技巧:
(1)不全面
(2)找出合理的地方,解释为什么
(3)补充正确知识,有何好处
(4)做法
3.问法:“用心理与道德知识限定”评析
解题技巧:
(1)判断
(2)材料的行为是---表现,有利于
(3)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