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作品欣赏(二)

《天池石壁图》

元 黄公望

立轴 绢本 浅绛 139.4x57.3厘米

收藏: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题跋:自跋: 至正元年十月,大痴道人为性之作天池石壁图,时年七十有三 赏鉴跋: 柳贯长题,不录

钤印:作者印: 黄公望印,黄氏子久,一峰道人 收藏印: 元钱良右,明邹迪光、李蔚等鉴藏印记9方,又半印1方

简要介绍: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服膺全真教之后,号大痴道人,子久学画师法董,巨,兼习李成,后得同时代赵孟頫指授,终成“元四家”之首。子久与云林二人以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了后世文人画的两座丰碑,而子久的画所呈现出来的浑境则是元代以来文人画发展的最高境界。

今人读黄子久的画,透过画中笔墨便有一种雄浑的天地元气充斥其中。这与元代之前五代两宋所构建的山水典范是有着明显不同的。在此之前,艺术家注重在山水画中对真山水的表现,无论是董巨还是李郭,从画幅中我们都能找到“真”的存在。一山一水,皆为自然之山水,一草一木,皆为天地之草木。而到了黄子久这里,山水未必是自然之山水,草木未必是天地之草木。在黄子久的笔下,山水草木更是艺术家生命体验之后所形成的山水草木。既不是写实派的山水草木,也不是表现派的山水草木。这种模糊感始终存在于黄子久的绘画语言中。这种模糊性无疑与黄子久服膺全真教有着莫大的关系。看黄子久的画,总会感受到一股仙气萦绕在画面之中。尘世与仙境时常在其画中形成一种平等的对话和交融。《天池石壁图》便是这种绘画语言的典范之作。

此图描绘的是苏州城西吴县境内天池山的景色。画面兼用高远和深远的构图方法。近景丘陵溪涧,长松茂树。山径迂曲,通向主峰。画面正中层峦叠嶂,天池居于右上,两侧石壁对峙,池中水阁数椽。主峰两侧烟云流润,使画面虚实相生。  

此幅构图繁复,高坡陡崖错落分布,雄秀多姿。画家笔意虽较简略,杂树多用横点,山石作披麻皴,但线条却显得自然流畅,起落有序;笔法朴厚苍润,变化多端。设色采用“浅绛法”,多用淡赭,并以墨青、墨绿合染,冷暖互补,极佳地表现出山色的青葱与阳光的和煦。正如清吴修所云:“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   黄公望擅长的“浅绛法”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此图即其典范作品。

局部1

局部2

局部3

局部4

局部5

|

|

END

晓涵畫苑

是集艺术创作及展览、艺术体验、艺术品定制收藏为一体的艺术体验圈,

欢迎你的加入!

让艺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