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摘
1中医对中心性视网膜炎的认识
中心性视网膜炎,是一个现代医学病名,按其症状特证当属于中医眼科“瞻视昏渺”的范畴,如拖延失治,亦可发展成为“青盲”。如《审视瑤函》在瞻视昏渺条下说: “此症谓目內外无症候,但自视昏渺蒙昧不清也”,在青盲条下说: “夫青盲者瞳神不大不小,无缺无损,仔细视之,瞳神內并无些小别样气色,俨然如好人一般,只是自看不见”,其病理机制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①神思劳倦,伤及心脾,心伤则心血暗耗,脾伤则无以化生精微,致阴血更亏,不足上行灌输养目。
②肝气郁结,肝血亏损,肝藏血,开窍于目,若目失血养则视物昏花。
③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久病失养,积劳內伤,渐至元气虚弱,精微不得开发散布荣养于目。
④肾藏五脏六腑之精气,上行转输以涵养瞳神,才能神光充沛视觉正常,若脏腑有损,肾精亏虛,瞳神失养,视物不明。
此证原因虽多,但在临床所见,以肝肾阴虚,阴血亏少,或阴不潛阳,虛阳上扰者较为多见。
2辨证治疗及方药选用
常用方药: 干地黄、杭白芍、女贞子、桑椹子、北沙参、霍石斛、黑玄参、茺蔚子、制首乌、枸杞子
方中生地、玄参大补肾阴壮水以制火,女贞子、桑椹子、制首乌、枸杞补益肝肾滋养阴血以明目,沙参、石斛清热益肺胃之阴,白芍养血和肝敛阴,茺蔚子清肝明目。
以滋肾养肝益阴血以明目为总则而随症化裁。如肝阴不足,虚阳上扰,症现头目昏胀、头痛眩晕、脉弦者,加珍珠母、勾藤、生龙骨以平肝潛阳。如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胸痞胁痛,气闷不舒,脉弦者加柴胡、郁金、香附、陈皮以舒肝、利气、解郁。
如肾气虚,症现坐起眼前发黑、目眩、耳鸣、阳萎、小便频数,脉细弱者,加复盆子、菟絲子、沙苑子以益肾固精。
如肝经郁热,口干口苦、耳聋耳鸣、心烦易怒、舌赤苔黄,小便赤灼,脉弦数者,加黄芩、梔子以清热泻火。
如元气虚弱,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心悸、脉虚弱无力者,加黄芪、台参、白术以益气补中。
如心肝亏虚,神不守舍,魂不安归,症现失眠多梦,易惊者,加炒枣仁、夜交藤、硃茯神、柏子仁、远志以养心益肝,安神定惊。
总之,在治疗方面应以四诊八纲,整体辨证,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之阴阳平调为基本原则。
例1患者刘xx,男,33岁,门诊号170058,于1963年12月13日初诊。 两眼病已年余,开始时两眼抽感不适,视力降低,经市xx医院诊断为:“中心性视网膜炎”,住院治疗两个多月,视力有好转,出院时视力右0.4、左0.7,至1963年10月底视力又逐渐下降,又经市某医院诊断为“陈旧性中心性视网膜炎”,并介绍去省级xx医院眼科、神经科检査会诊,结果同上。现症:两眼视物模糊不清,头痛,多梦,眼涩不适,小便黄,两眼外形无异常,神光不足,舌淡苔白,脉弦细。视力:右0.07,左0.5+3,西医诊断: “视力右0.08左 0.6-1,眼底: 右眼视乳头正常,生理凹陷很深,上支血管静脉搏动,黄斑反光(中心)不明,周边反光紊乱,拟诊: 陈旧性中心性视网膜炎。”
中医诊断:青盲症; 病机为阴血不足,水不济火,肝阳上扰。治以滋养阴血,平肝明目。
方药: 大生地30克、珍珠母30克、勾藤12克、女贞子12克、桑椹子25克、生龙骨12克、车前子9克(布包)、杭白芍12克、北沙参12克,水煎服。
上药曾加夜交藤30克、蔓荆子9克、陈皮6克,共连服27剂,症状完全消失,视力恢复正常(1.2双)。1964年1月27日经原医院检查:“视力已恢复正常(1. 2双),眼底水肿基本消失,中心反光已看出”。
例2患者翟xx,男,36岁,门诊号170380,于1963年12月19日初诊。右眼病已三个月,开始时右眼抽感不适,视物模糊,经区医院诊断为“中心性视网膜炎”,住院治疗70多天,最近经省級xx医院检查,诊断同上。现症: 头痛、眼干,眼抽感不适,多梦,右眼视物模糊,眼前中心部有暗影,视物体变小,视直弯曲,小便频数色黄,尿道灼痛,精神不振,面黄瘦,舌苔薄白,右脉弦数,左脉弦细而弱。西医诊断: ''左眼一般正常,右眼视力0.2, 眼底黄斑中心反光不明,周边反光紊乱,黄斑区有多数灰白色点状渗出物,已现陈旧状态,诊断: 右眼中心性视网膜炎(病情比较陈旧些),视力右0. 2, 左1.2。中医诊断: 瞻视昏渺; 病机为阴血亏损,虛热內生,阴不潜阳,肝阳上扰。治以益阴血,平肝明目。
方药: 大生地25克、杭白芍12克、珍珠母25克、茺蔚子12克、女贞子12克、桑椹子25克、黑玄参12克、北沙参12克、车前子9克(布包)、大麦冬12克、夜交藤30克、川郁金6克,水煎服。
12月29日复诊,上药连服9剂,眼干及视物畸形等症状均有好转,视力右0. 4,以上方略加以调整如下:
生熟地各18克、杭白芍12克、珍珠母25克、茺蔚子12克、女贞子12克、桑椹子25克、黑玄参12克、车前子9克(布包)、大麦冬12克、野台参12克、霍石斛12克,水煎服。
上药服四十二剂,症状完全消失,视力恢复正常(右1.2、左1.2),1964年3月2日经市医院检查: “视力已恢复正常(1.2),眼底炎性症状巳消失,只留下少数变性斑点”。
例3患者崔xx,男,28岁,门诊号174826,1964年3月17日初诊。左眼自1963年5月视物模糊,视力降低(0.2),经市医院诊断为“中心性视网膜炎”,治疗四个月视力恢复至1.0,至1964年2月视力又逐渐降低,近三、四天右眼亦感视物模糊。现症: 头痛,口干,疲倦乏力,小便黄,面色精神尚好,苔黄白,神光暗淡,脉弦细。视力右0. 3,左0. 7。西医诊断: 医院检查诊断: “视乳头 一般正常,中心反光消失,周边部有一较大的水肿环,未见变性斑(右),左眼中心反光良好,周边反光不明显,黄斑区有多个变性斑”。中医诊断: 瞻视昏渺; 病机为阴虚血少,肝肾失养,真阴失守,肝阳上扰。治以滋阴养血,益肝肾,平肝清热明目。
方药: 大生地30克、杭白芍12克、女贞子12克、桑椹子25克、茺蔚子12克、广陈皮6克、车前子12克(布包)、北沙参12克、珍珠母30克、炒梔子4.5克、霍石斛12克、蔓荆子9克,水煎服。
以上药加生山药18克、制首乌25克,共连服30剂,症状郎消失,视力恢复正常(右1.2, 左1.2),1964年5月4日经医院检查: “经散瞳后见双侧眼底中心反光良好,周边反光轻度紊 乱,黄斑未见水肿及变性斑,眼底一般正常,视力1.2(双)”。
眼睛虽是视觉器官,但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眼睛发生某种病变时,则是脏腑经络偏胜偏衰而在局部的具体反映。因此,在诊疗中必须从局部验证结合整体情况来溯本求源,找出所属脏腑虛实盛衰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症 虽以肝肾阴虚为主,但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往往错综复杂。临床需结合具体情况随症加減,方可达到辨证论治目的。
在眼科的用药面,应该加重剂量才能达到调整脏腑经络上行至高之位以增强视力之目的。例如,上述病例中则重用生地、桑椹、珍珠母等以平肝滋阴养血补肾水真阴而明目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