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9岁女孩在猪肉店跳芭蕾舞,上亿网友为她点赞:拥有这种力量的孩子,到底有多厉害?

芭蕾舞与猪肉店,这样两个格格不入的字眼,被一个女孩放在了一起。

最近,一部《小小少年》的纪录片火爆全网。第一集中那个来自云南贫困大山的9岁芭蕾舞女孩小云儿更是圈粉无数。

她没有宽敞明亮的练功房,洁白如瑕的练功服,丝滑如缎的舞鞋,然而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清澈与坚定,对芭蕾舞的那份热爱,都让人动容。

一边是充满着血腥味的厨房,案头上还堆着猪肉;一边是女孩在专心地练舞,极大的反差,让人震撼不已。

我们总在说这个社会阶层已经固化,这些寒门孩子再难以跨越阶层,但是小云儿却使我们看到生命另外一种可能:

哪怕身处暗巷,那份对热爱的追求也终将使这朵梦想之花盛开。

梦想,唤醒了孩子的内驱力;内驱力,成就了梦想。

内驱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去学习并迎接新挑战,这是一种愿意通过努力做得更优秀的内在需求。

拥有内驱力的孩子,不需要任何外力逼迫,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主导自己的人生。无论走到哪里,TA都会拥有一份笃定的力量。

就如《自律的人都拥有开挂的人生》书中说:

真正想要恒久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依靠的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毅力”,而是内驱力。更多地了解自己,学会如何保存内驱力,才更容易成功。

1.内驱力被唤醒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支持

生长在大山中的小云儿父母,在女儿对芭蕾舞感兴趣之前,甚至都没怎么听过这个词。更无法把它和自己的女儿联系在一起。

在知道女儿的梦想之后,他们没有打压,嘲笑她一个农村孩子异想天开,勒令她认清现实。相反,他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支持孩子。

小云儿的妈妈带着她去见了当地的舞蹈老师。

孩子的天赋让这位老师惊叹,她嘱咐说:“孩子有天赋,千万别被埋没了,一定要尽快去昆明或者北京找更专业的老师指导”。

但是这样的建议却是这个贫困的家庭无法支撑的。但是为了女儿的梦想,她不愿意轻易放弃。于是,就继续和女儿一起找视频,学着里面打拍子的样子:

“人家妈妈怎么喊,我就怎么喊,人家妈妈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小小的猪肉铺里,母女俩一个打拍子,一个练舞,配合默契。

而小云儿的爸爸,这个淳朴的男人,虽然没见过真正的练功房是什么样子。但是为了圆女儿的梦,他硬是靠着自己的双手,用一根根木头为女儿搭建出一间练功房。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父母的支持就是点燃孩子心中那把火的火柴。

我们经常说有梦想的孩子了不起,其实那些能够支持孩子梦想的父母才是充满智慧的人。

还记得之前那个火遍全网的独臂篮球少年张家城,单手运球,脚步娴熟,精准投篮,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连NBA球星斯蒂芬·库里看到视频后,都忍不住为他点赞。

除了自身的毅力与努力之外,他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支持。他们没有因为孩子只有一只手臂而浇灭了他的梦想,而是引导他接受现实,勇敢面对:

“我不会告诉他'你不行’,我的儿子也会证明给我们看,他做得到,只不过他需要更多时间。”

每当儿子有一点点进步,他们就会肯定鼓励他继续尝试,去克服更多的困难。

内驱力被唤醒的孩子,他们脚下的力量远超我们的想象。不需要家长的督促,哪怕环境怎样恶劣,也会主动去努力,因为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变得更好。

《刻意练习》中说:

我们可以给孩子留下最重要的礼物,是帮他发展出本不具备的能力,让他发现可以掌控自己的潜能,并知道想梦想成真,一定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

每一个创造出奇迹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在奋力托举。2.毁掉一个孩子的内驱力控制逼迫他就够了

在追梦的路上,小云儿同样遇到了挫折。

毕竟之前所有的基本功都是靠着视频自学,当遇到张萍老师专业的力度时,她的脚和腿开始钻心地疼。毕竟还是个9岁的孩子,她疼得哇哇直哭。

但是面对要不要放弃的疑问时,她抹着眼泪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无论再辛苦,也要咬牙坚持。哪怕再难再累,也不愿意辜负自己的热爱。

乡间的田野,杂草从中的石头,只要是能立起脚尖的地方就是她的练舞室,任何一个练舞的机会她都不会放过。

小云儿能够一直不畏艰难险阻努力下去,是因为这份热爱来自她的内心,而不是父母强迫她去做的。

相反,如果孩子只是顺从父母的意见,也就是这个外界驱动力去做某些事时,早晚会失去热情,而停滞不前。

心理学家李雪说:

外驱力也能驱动一个人,但它带来的感觉是较劲、痛苦和内耗。靠外驱力支撑的人,能量难以持久,早晚会遭遇反噬。

在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中,维达斯的父母在发现儿子在钢琴方面的天赋后,当即决定要把儿子的天赋发挥到极致,培养他成为一个出色的钢琴家。

他们不仅把才满六岁的维达斯送进成人学院,还赶走了一直教授他钢琴的皮小姐。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最顶尖的教育才能配得上儿子的天赋。

原本,凭借自己的天赋,维达斯完全能够成为他想成为的任何人,但是每每被问及梦想时,他却茫然无措。他日复一日地练琴,但是却不知为何所练。

妈妈挂在嘴上的那句:“就当作是为我而弹吧”彻底令他崩溃。

最终,为了反抗,他从楼上一跃而下,假装摔坏了脑袋而逃避再练琴。

维达斯的父母用逼迫的方式让孩子顺从他们的意愿成为钢琴家,却忘了他作为一个人的意愿和心情。

不是孩子容易放弃,而是父母根本没有给他们选择的权利。

内驱力是能够被激发的,同样也是容易被摧毁的。

曾奇峰老师说过的:

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就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很多时候,孩子就是在父母“为你好”的旗号下,被毁掉了做事情的热情与毅力,而内驱力的种子也慢慢被扼杀了。他们没有机会去探索和试错,也就很难发现心中的热爱。而热爱才是内驱力的源动力。

剥夺了孩子选择权的父母,实际上也剥夺了他们掌握自己人生的动力。3.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在《正面管教》中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很痛苦,那一定是你用错了方法。

与其一味抱怨孩子不自觉上进,不如去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尊重孩子的喜好,给予他们自主感

田亮作为跳水名将,女儿森碟却没有把跳水作为兴趣发展,相反对打网球表现出了极大的热爱。

为了练球,哪怕练到浑身是伤,也不会喊痛。对于女儿的这份热爱,田亮表示尊重,并且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找好的教练指导,不错过女儿的任何一场练习。

12岁时森碟就加入了职业网球俱乐部,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的内在兴趣。

当孩子去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他们会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进去,而没有兴趣的孩子,可能连一成的动力都不到。

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为之努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主感。

帮助孩子分解目标,带来胜任感

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分级目标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产生一种我可以做到的感觉,也就是我们说的“胜任感”。

这个目标既不能过难也不能太简单,而是孩子觉得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目标。这样他们才能在完成之后产生一种我可以做到的信念,激发继续挑战的内驱力。

李开复的女儿曾经因为害羞不敢在学校里举手发言。他便和女儿一起制定了一个目标,比如今天主动举手发言一次,一周以后增加到两次,就这样慢慢增加次数。

一年后,李开复从老师那得知,女儿有了足够的自信心,已经成为了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孩子。

父母利用这样切实可行的目标分解法,让孩子能够清晰看到自己的进步,因此变得更加自信,胜任感就产生了。

用积极的鼓励,调动孩子的积极感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如果你对一些人抱有强烈的期待,那么这份期待就可能会成为现实。

记得在一部短片《努力一点点》中,小男孩非常喜欢踢足球,但是身高不高,协调性也不是很好。换句话说,就是既没有天赋也没有一个优秀的身体素质。就连教练也不看好他。

但是妈妈却始终相信儿子可以成功。她不断地鼓励他说:“教练说你一直都很努力。在这之前,你都完全不用头去顶球呢,但是你现在时不时都能做到了呢。再努力一点点。”

于是,在妈妈不断地正面激励下,他反而越练越有动力,技术越来越娴熟。最终,为球队赢得关键一分。

著名的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说过: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正面激励就是给孩子提供的水和养分,不仅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感,也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

2020年1月,小云儿和其他热爱舞蹈的少女一起登上了央视的舞台。她离自己的芭蕾舞梦又近了一步。

当被问到长大之后要做什么时,这个依然质朴的小女孩说:“想跳舞!”,说话间她的眼神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有人说,年少时就发现了毕生热爱,把兴趣当成未来职业目标真的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

每个孩子的能量都是无限的,只要有目标有动力去努力做一件事,那么他们脚下的力量远超我们的想象。

正如《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一书中所说:

内驱力是君主、篮球巨星、商界领袖等世俗意义上取得成功的人,在已经坐拥权力、名声和财富之后,仍然能推动自己前进的东西。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用接纳,尊重,与支持去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每一位孩子都能坚定勇敢追随自己的梦想,迈向成功。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作者简介:卡卡辛,左手执爱,右手执笔,与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共同探索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