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节栽培香菇技术

鲜香菇在世界各地常年畅销,但是香菇生长发育对环境温度有严格的要求,传统的香菇栽培方式在夏季和冬季无法正常生产。反季节栽培香菇,也就是打破香菇鲜菇的生长季节限制,在酷热的夏季或寒冷的冬季出菇,有利于实现香菇周年供应市场,从而为菇农开辟一条有效的致富门路。但是,反季节栽培香菇需要执行严格的技术规程。

一、主要栽培模式

截至目前,反季节栽培香菇主要有三种模式:林地或果园栽培;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工厂化栽培。

1. 林地或果园反季节栽培香菇

在炎热的夏季,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与果园阴凉潮湿的环境栽培香菇,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能够在炎热的夏季向市场供应鲜香菇。由于这种方式是利用自然形成的条件栽培香菇,节省投资,方便操作,缺点是环境可控性差,经济风险大。

2.工厂化反季节栽培香菇

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机械化作业于一体的香菇现代化生产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生产香菇需要一次性投入较大资金,且投资的回收期长,存在较大风险,目前在我国应用于香菇栽培的还不多。

3.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反季节栽培香菇

利用能透光、保温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香菇,可以在不适宜香菇生长的季节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相比工厂化设施,能节约大量投资,是我国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反季节栽培香菇模式,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重点。

二、生产周期和季节安排

22℃~27℃是香菇菌丝生长最为适宜的温度,当温度达到8℃~21℃时子实体原基将会分化,而5℃~25℃则是子实体的生长温度。

使用日光温室栽培香菇,冬季室内在不加温的前提下需保证最低温度在5℃以上,以保证低温型香菇能够正常出菇。在夏季,最高温度要保持在25℃可保障菌袋安全过夏。主要环节有:备料、制袋、灭菌、接种、发菌、转色、越夏、出菇以及采收等,确定接种栽培时间为关键环节。为了提高菌袋的耐高温能力,春栽时间应在接种后至高温来临菌袋完成转色时进行。春栽香菇最佳种植期在1月下旬—2月底,2月—6月在温室内完成发菌,5月底需要在温室棚膜上加盖草帘遮阴降温,在6月底前基本完成转色,7月初—8月底在温室内遮阴越夏,以避免影响产量,在9月—第二年3月为出菇期。

三、主要栽培措施

1. 选择适宜品种

不同品系的香菇要求也不同,按子实体原基分化对温度的要求可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种类型。5℃~15℃为低温型品种,8℃~20℃为中温型,15℃~25℃为高温型。低温型品种是春栽香菇最为适宜选用的。

2.原料配比与灭菌

将阔叶树的木屑和麸皮作为原料进行代用料栽培香菇,需使用新鲜无霉变雨淋的木屑,一般木材加工厂的木料粉碎后即可使用,粗细适度的硬质木屑为最佳。麸皮使用新鲜无虫蛀霉变的最佳,可选用以下两种配方(水比均为 1∶1.1~1.5)。

配方1:木屑83%~85%,麸皮15%~17%,石膏2%,玉米(破碎)2%,石灰0.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4%~0.5%,多菌灵0.2%~0.3%。

配方2:木屑和秸秆粉各40%,麸皮20%,石膏2%,玉米(压破)2%,石灰0.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4%~0.5%,多菌灵0.2%~0.3%。

配好原料后,使用24 cm×55 cm的聚乙烯塑料袋采用手工或机器进行装料,并将装好的菌袋按“川”字型在灭菌锅内排放及时进行灭菌。尽量在6 h之内完成从拌料到装锅全过程,这是为了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基料发酵变质。在一次装料2 500~3 000 kg,常压灭菌,温度为100℃的条件下,灭菌时间需要16~18 h。具体的灭菌时间要按照锅内装料多少来确定。

3.接种与发菌管理

3.1 接种

一般采取半封闭式的接种方法,即把在菌袋上将菌种分3排,每排3穴接入菌种,在接种箱内一边打孔一边接种,之后再套一层塑料袋。将接种后的菌袋按“#”字形堆放于温室内,堆高不超3层。接种菌种的方式有两种,用木屑为原材料制作的菌种和用枝条制作的菌种。使用枝条制作菌种,一瓶菌种可接种十几袋,接种方便,萌发率高,便于深层发菌,还可缩短培养期,保证发菌质量。1周左右,当菌丝蔓延至2~4 cm时,即可选取一个无风的晴天脱去外袋。

3.2发菌管理

发菌时的管理要点需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培养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②为了便于发菌需要室内保持空气新鲜;③适时进行菌袋刺孔,增加氧气供应,提高发菌速度,同时有利于袋内的热气散发,以避免温度过高。

由于春栽时温度较低,发菌期较长,所以一次刺孔不宜太多,每袋刺孔100个左右即可,孔深约1.5 cm,分3次进行。第1次刺孔应该在菌袋上菌孔的菌落直径达8~10 cm时进行,用毛衣针在距离菌丝圈边缘1 cm的内侧扎1 cm深的小孔5~6个;当菌袋上的菌丝圈快要相连时,需要进行2次刺孔,仍是在离菌丝圈边缘1 cm处扎1.5 cm深的小孔5~8个;第3次刺孔是在菌丝长满菌袋时进行,在菌袋表面均匀刺孔20~30个。需要注意的是,刺孔时要根据菌袋菌丝的发育情况、温度以及湿度灵活掌握刺孔数量的多少、深浅和时间。当菌袋上有瘤状物的突起、污染或菌丝不到位的现象时,则不宜进行。

采用枝条菌接种的菌袋,为了加快菌丝生长,需要在菌落直径长到10 cm时,应及时拔出菌枝,以增加氧气的供应量,之后再刺孔2~3次。

3.3 转色管理

菌袋转色通常在培养菌丝的温室内进行。宜使用不脱袋的方法,为的是方便管理和菌袋保湿。转色时室内温度在18℃~24℃,湿度在75%左右,保证一定量的散射光和良好的通风。温度高于28℃或低于12℃时会减慢菌袋转色速度,湿度过高或过低会使菌丝徒长或难以转色。温度过高时会分泌黄水,要及时刺孔防水,为了避免高温季节杂菌污染,所以要在越夏前基本完成转色。

转色正常的菌袋呈有光泽的棕褐色且出菇正常。转色不正常的菌袋会有出菇迟早或菇蕾分布疏密不一、大小不一等现象,影响产量和品质。

3.4 越夏管理

7月—8月,是香菇越夏季节,越夏管理环节决定着春栽香菇能否成功。5℃~32℃是香菇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33℃以上将暂停生长,如果将菌丝体长时间处于33℃以上的环境中,将会产生烧菌、烂袋以及死亡等现象。因此,香菇越夏管理最重要的就是降低环境温度。主要管理方法有以下5个方面。

(1)将菌袋呈“#”字型或“三角形”在室内整齐叠放排列,并留有过道,不超过5层为宜。也可选择在培养架上单层排放,以利于通风散热。

(2)当持续高温时,可在温室顶部加覆盖物,门窗关严,减少热辐射。

(3)采取昼关夜开门窗的方式通风降温,使菌袋内温度不超过30℃,要及时剔除有污染的菌袋,避免其他菌袋感染。

(4)阴雨天要关闭好门窗,保持室内干燥,防治杂菌污染。

(5)菌袋要尽量避免翻动,若必须翻动,要选择在中午高温时进行操作,以避免振动刺激菇蕾导致产量过量,增加管理难度。

3.5 出菇期管理

越夏后将菌袋移入出菇温室,进行科学规范管理。

1. 蕾期管理:催蕾、护蕾和疏蕾

(1)催蕾指促进香菇原基发生顺利分化成幼菇。此时需要:①温度在10℃~18℃,昼夜温差8℃~10℃,保证低温和温差刺激,便于菇蕾形成;②相对湿度在85%左右,连雨天须封闭棚膜,降低湿度;③经越夏的菌袋失水较多,需注水使菌袋含水量在55%~60%;④及时通风换气,保证充足氧气和适量散射光;⑤若上述条件都具备仍不现蕾,可用振动方法催蕾。

(2)护蕾是在现蕾后用刀片去掉周围薄膜,当幼菇顺利伸出薄膜时尽早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

(3)当菇蕾生长较密时应及时疏蕾,疏小留大,疏密留稀。

2. 出菇管理

一般从出菇到结束可收5~7潮菇,按季节可分为秋菇、夏菇、冬菇和春菇。冬天温度低生长发育慢,1个月出1潮菇。不同的环境对应不同措施。由于菇农的投资能力和生产设施有限,没有足够能力抵御极端天气,因此,要正确应用反季节栽培,以确保提早上市或延长上市时间。如选择在夏季的“三伏”天前后出菇,在接种前就要做好计划,错开极端高温天气。

(1)秋菇管理:9月—11月所发的为秋菇。此时气温由高变低,越夏后菌袋内的菌丝经几个月生长贮藏了大量营养,现蕾量多,需要疏蕾,此外,还要根据天气、光照以及室内温度和湿度等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措施。

(2)夏菇管理:夏季反季节栽培可选择覆土出菇的栽培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使菌袋充分利用畦面潮湿的土壤达到降温、保湿的功能,改变常规叠放的栽培模式,从而为夏季香菇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经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栽培模式种植出来的香菇不仅高质高量还有省时省力等优势,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可提高20%以上的经济效益。

(3)冬菇和香菇管理:12月—翌年2月是冬菇生产期。北方冬季气温低,应着重是提高温室温度。夜间温度保持在5℃以上,白天最高可达到27℃,采取加厚温室覆盖物、减少通风次数和通风时间等措施,使温室内温度保持在10℃~20℃,湿度维持在80%~90%。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多种反季节栽培香菇模式中,使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是较为理想的反季节栽培模式,在提升香菇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