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娜:又是一年麦花香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又是一年麦花香

王静娜

漫步,在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山间小路,紫色的野荆花、黄色的野枣花开满荒野,混合的清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晚风,拂动路旁满树的叶子铃铛般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舒爽、清幽。一望无垠的麦田撩动金黄的发梢,随风起伏的麦浪宛若一曲声势浩大的交响,散发出成熟的麦香,劳累一天的倦意一扫而空。 杏子黄时麦花香,万顷青衣换金装。

我正是在麦子成熟的时节出生的。母亲说,当时,清晨外出割麦的生产队队员刚刚收工回来,村支部的大喇叭正播放着《东方红》。我就根据这点细节推测了我的生辰。

母亲那一代人,是吃大锅饭长大的。那时所有的东西都归集体,粮食,锅灶,柴草,农具……家里是不允许开灶的,其实也没灶可开。集体的麦子经过收割,装车,扎断,碾压,打场,入仓等复杂的流程,每个环节都会丢失很多。所谓颗粒归仓,不过是流于口号。去粒后的麦秸堆在麦场,就像草原上一个个的蒙古包,其实里面依然裹藏着不少的金灿灿的麦粒,看的庄稼人心疼。 长辈们不忍心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们饿得面黄肌瘦,就趁着夜色去麦垛里收集些麦粒,用石头研碎,熬些稀面糊给孩子们解饿,怕烟囱里的烟暴露情况,就用砖块堵了,倒呛的烟把满屋的人熏得直咳。即使这样保密,也还是走漏风声,母亲的爷爷被抓去批斗,说什么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没人再敢如法炮制,任由金灿灿的麦粒变黑,发霉,出芽。浇过的雨水散发着霉味,也散发着几分酒香。

我的童年更多的是在姥姥家度过的,见证了一年又一年的麦的收割,那热闹的劳动场面,丰收的喜悦,是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记忆。小孩子们在麦田里奔跑,在麦场里打闹,吃一分钱的冰棍,用麦秸可以编织草帽,也可以折成戒指带满十个手指,玩得不亦乐乎,比大人们还忙碌。

那一年,我七八岁,小舅十二、三岁,正是调皮的年龄。记得麦收时节的一天,我午觉睡得正香,有人使劲把我从睡梦中摇醒,我揉揉惺忪的眼,懒洋洋地坐起来,小舅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问我想吃杏不?我如同被冷水激了一下,一下子来了精神。只见小舅从裤兜里掏出了几个黄澄澄的杏子给我,甜甜酸酸的真好吃。我问哪来的?小舅说用麦子换的,麦子是从生产队的晒麦场偷的。那时每年的麦收时节,燥热的中午,大街上就吆喝着诱人的叫卖声,卖杏子,卖油条的。美食的诱惑引得我也被小舅成功策反,午饭后,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正是晒麦的好时候,金晃晃的麦子晒满整个麦场,一个个高高的麦垛围在四周,是可攻可守的最好掩护。大人们都沉沉地睡去,就连负责看麦的老头也昏昏欲睡,其实就算他醒着,也很难防范神出鬼没的偷盗者。此时正是我和小舅行动的好时机,裤兜里,鞋兜里都装上麦粒,我们把背心掖到裤子里, 把麦子装到背心和肚皮之间,甚至把长裤的裤腿绑紧,也兜些麦粒,肉有些痒也不怕。我们用它偷偷地换了杏子、油条,改善童年的小生活,美气得很。要说一次也没被发现过,也不对,可看麦的老爷爷老眼昏花的,也没有我们的兔子腿。晒麦的时间也就短短的那么几天,我们的美好时光也是来去匆匆。

后来,落实了生产责任制,每家每户自种自收,生活也明显改善了许多。每到麦收时节,学校放假,紧张繁琐的抢收过程就是在和时间、天气赛跑。这里就单说晒麦吧,先强调一下,晒得可是自己家的麦子,不敢再拿去换杏子吃了。分离出来的麦粒不薄不厚地均匀地晒在麦场,火辣辣的太阳摆明了是要助农民一臂之力,干热干热地,地皮都晒得烫光脚丫子。辛辛苦苦的收得的麦子入仓前最后一个环节,这时候的麦子需要有人看守着,防偷,防鸡,防雨。看麦人可以躲在树荫下蔽日,可以不用下地,不用做饭。好像是美差似的,其实枯燥的很,就算躲在树荫下,可还是热得很。最主要的是闷得慌,连个合适的聊天的人都没有。虽说我也可以拿本故事书看,可看时间长了也烦,再说,那年月又哪来的那么多故事书让我看呢,都是些老掉牙的,翻烂的旧书,看着看着我就昏昏欲睡,甚至有时就真的睡着了,

那次,我不知道是在何时,身旁已经站了一个人,当我盖在脸上的书被人冷不丁掀开的时候,一道强烈的阳光刺痛了我的眼睛。我嗖地一下坐了起来,方才看清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女孩,个头和我差不多,估计年龄也相仿,模样还算清秀,只是穿了和年龄不相称的肥大的衣服,脏兮兮的一身汗味。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先开口了问:你会讲故事吗?

我一时猜不准她的目的,不知该怎么回答。

她没有放过我,

又问:我看见过你看书,你能讲个故事给我听吗?

我并不认识她,主要是初次见面,也没有对她产生好感。就搪塞说,

“我不会讲。”

“我看见你昨个在这看书,今天又在看”

呵呵,原来我早被人家观察了敌情了。

“那又怎样?”我觉得她也挺可爱的。

“你给我讲一个吧。”

“喏,书给你,自己看吧”我估计她应该也和我差不多该读五年级了。

“我不识字,我没上过学”,她用脏兮兮的小手挠了挠蓬乱的头发,眼里掠过一丝感伤,也正是这一丝感伤湿润了我心中柔弱的那个地方。

于是,我就翻开书,给她读了一个故事。她把头凑过来,几乎挨上了我的头,眼睛很认真地盯着我翻开的书页。一副好像能看懂的样子,一会儿却又扭头盯着我看,我知道那是崇拜的目光。这种被崇拜的感觉让我陡然升起一种自豪感。

第二天,她来了,带来一本破旧的小人书,我读给他听。

第三天,她又来了,用报纸包裹了一本童话故事,书皮也已经脱落,很郑重地递给我,

“这里面的故事能读不?”

我问“哪来的?”

她告诉我说是她的舅舅的,她经常见舅舅读,觉得一定很好听,可舅舅不讲给她。她是偷出来的。

这的确是一本很难得的童话故事,里面的故事好多都是我们口口相传所没有听过的,我读给她听,自己也被深深的吸引了,时间过的好快,我不再觉得看麦是一种煎熬。

我们读得正起劲,全然不知天气已骤变,乌云遮住了太阳,天瞬间就暗了下来,我赶紧把书撇下去收拢散开一大片的麦子,她也帮我收,很快父母也赶了过来,天气越发阴沉了,母亲催促那个女孩赶紧回家,当时各自忙着,她走得也急匆匆的,谁都忘了书的事,

我一直想把书还给她,毕竟那个年代,一本好书也是来之不易的,何况她是偷拿的她舅舅的。可雨一直下到了黑,后来我家也就不再晒麦了。后来我也试图在那个地方等过她,可还是未能如愿。我也不知道她住在哪家。其实我还是有很多疑惑没来得及了解的。

好奇心驱使我不断打听,后来知道,是因为她的母亲连生了三个女儿,招来婆家的嫌弃,精神上就有些抑郁,变得神经叨叨的,婆家打发母亲回了娘家,连同最小的她。在姥姥家遭受的白眼也不少,不过好赖还有口饭吃而已。

再后来,就在我读初三时的那个麦季,才又听说了她的消息:她跟一个三十多的老光棍私奔了,那年,她才十六岁。几年后,她撇下两个年幼的女儿,又同另外一个老男人私奔了,听说又生了一个女儿。

那本书就一直流转在我和同伴的手里,直到破烂不堪,甚至尸骨无存,不知所终。

又是一年麦花香,所有的陈年旧事又涌上脑海。我也好多年不和麦子打交道了。记之,怀之。

2018.6.10

作者简介

王静娜,女,1973年出生,籍贯:河北省博野县人,现任河北唐县教师。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饶阳人的麦收:不用收割机,遭了雹子砸

    前几日发文,我说我的性格很有些顽固不化.    其实,这是潜藏在基因里的,爹的性格更是九头牛拉不回来的人.    我脾性倔强,但是,懂得变通,爹是一个碰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这可苦了我们兄弟姊妹几个. ...

  • 马西良丨麦收,飘香的季节

    节气到了小满,麦尖逐渐泛黄,布谷鸟开始不分昼夜的鸣叫,骄阳烘烤着旷野,浓荫遮蔽着乡村,桑葚已由红变黑,黄鹂.麻雀们在枝头唱着甜甜的歌,广袤的原野荡漾着金色的波浪,大地飘来了一股股麦子的香气,搓一把青麦 ...

  • 麦收的记忆

    一矼场 如果说晒粮入仓是麦收的尾歌,那么,矼场则是过麦的序曲. 二:磨镰刀 有句话讲磨刀不误砍柴工. 其实,镰刀镰刀,镰是刀的一种,是收割的工具. 三:腌鸡蛋 盖房打坯割麦子,是农村最累的活.既然最苦 ...

  • 初夏时节麦飘香

    颜克存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田间五月,麦子成熟,一阵微风拂过,麦浪滚滚,"波涛"席卷大地,在阳光下泛起层层金波,煞是耀眼. 在我 ...

  • 散文天地|布谷声声催收忙 文/严冬

    站在岚山之巅,举目四望,湘江古镇与龙光宝塔尽收眼底,三水六桥,步云飞虹历历在目,远山崎岖连绵直奔八闽百粤,湘水绵水在山下汇为贡江蜿蜒九曲,飘然西去,车水马龙田园村舍,风景如画使人心醉神迷,宠辱皆忘,禁 ...

  • 话说传统麦收-郑州日报数字报

    ♣ 燕英超 传统麦收不仅是一个紧张繁忙的季节,它还是一种收获仪式,更是一项农耕文化.仅麦收使用的专项农具就有:木掀.桑杈.扫帚.木掠耙.竹耙子.石磙.椤框.捞耙.镰刀.扁担.捆绳等达十多种.正是&qu ...

  • 王霁霞:过完“六一”过麦收

    儿童节·麦收 作者:王霁霞 儿童节和麦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但六一儿童节惹得些中老年人羡慕,想回童年,于是就有了"放学以后割草,积肥,拾麦穗"的美好回忆.其实,美好不美好都是 ...

  • 布谷声声麦飘香

    雨后初夏的清晨,清爽的风裹挟着一袭芳香从门窗缝隙挤进了我的卧室,在医院病榻之上躺了小半月的我,得以酣畅淋漓地呼吸这来自乡村四野的麦香,顿觉神清气爽. 早饭后,布谷鸟"布谷.布谷.麦子熟了:布 ...

  • 姜广富:麦收时节|散文

    姜广富:公社院里难忘的事(三)|散文 文/姜广富 [作者简介]姜广富,喜爱文学写作,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活跃在文学创造圈内的老兵.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置身逶迤连绵的麦海中,眼望着上 ...

  • 【诗词鉴赏】又是一年麦花香,十首麦花的诗词,风吹麦浪麦花飘香!

    品 ADMIRE 鉴 春末夏初,正是小麦抽穗扬花之时.小麦花白色,花期很短,只有2-4天左右.绿波盈盈起微浪, 麦花阵阵扑鼻香,风吹麦浪,花穗的清香随着风越飘越远. 古人面对微小的麦花也留下许多精彩的 ...

  • 永日屋头槐影暗,微风扇里麦花香。又是一年麦花香

    春末夏初,正是小麦抽穗扬花之时.小麦花白色,花期很短,只有2-4天左右.绿波盈盈起微浪, 麦花阵阵扑鼻香,风吹麦浪,花穗的清香随着风越飘越远.古人面对微小的麦花也留下许多精彩的诗句,杜甫有诗" ...

  • 王静娜:又见“溜溜”红艳艳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又见"溜溜"红艳艳 王静娜 四十多年后,我才知道,原来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我吃过的那种酸甜可口的"红溜溜",其实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枸杞" ...

  • 王静娜:二丫头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二丫头 王静娜 家乡的方言里,没有关于"二"这个数字的特殊含义. 在电视剧<闯关东>中,婆婆说自己的儿媳什么都好,就是有点"二",结合剧情,我猜出& ...

  • 王静娜:冬,去了 | 原乡诗刊

    冬,去了 诗人:王静娜 冬,去了 年就这样过了 冬真的要去了 如一缕炊烟 消散在料峭微冷的春寒里 消散在香飘未远的年味里 消散在风筝摇曳的舞姿里 消散在亲友聚而又别的叮嘱里 年就这样过了 冬真的要去了 ...

  • 马金泊:又是一年秋风起 | 原乡文学奖征文(诗歌)

    又是一年秋风起 马金泊 我漫不经心地走着 踏着被钢筋水泥加固的堤坝 黄昏的恋人在护栏旁携手呢喃 彳亍之余 一阵风起,催的几片黄叶落枝头 一位衣着光鲜的妇女从我身旁走过 她是这座城市的主人 熟悉并享受着 ...

  • 姚志忠:又是一年春草绿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又是一年春草绿  姚志忠 清明时节,青山依旧,细雨蒙蒙,一夜风过,杨柳伤怀,草木含悲. 儿时的每年清明节,我都要随着父亲上坟祭奠先人,父亲的大手拖着我仿佛攥着一把希冀不敢轻易放开,又恰似捏一颗珍宝玉珠 ...

  • 原乡文学奖征文作品目录(2017—2018)

    点击标题 可直接阅读 初选作品(2017一2018年度原乡文学奖) 散文类 1.武春梅:别样的春节 2.赵庆峰:打秋千 3.江亚平:戏如人生,岁岁年年 4.闫玉莲:往昔不复见 5.辛真:窗花,玻璃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