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女儿国:爱一个人和爱众生有分别吗?

爱一个人与爱众生怎么可能没有差别呢?
乍一看,这似乎是个伪命题:

对比一下电影里那“爱众生的唐僧”与“爱一个人的河神”,答案似乎再清楚不过。

女儿国的周围有条河,河里有个忘川河神,二十年来他只爱一个人——女儿国里的国师。

二十年如一日,即使不曾直面表白,即使自己无法进入女儿国,即使国师已经明确告诉他:“自己只能离开去守护女儿国国王”,忘川河神依旧守候女儿国,依旧守候心中的她。

这算海枯石烂的“爱”了吧?

而东土大唐来了一个和尚唐僧,他有一个大愿——普度众生,他的一生只爱众生。

为此,他幼时出家,离开故土,远走西域,漫漫长路,放弃个人爱恨情仇,只为取回真经解脱众生于苦海。

这算感天动地的“爱”了吧?

但是,显而易见,爱一个人的河神与爱众生的唐僧差别太大了啊:

河神涂害生灵,他的河上全是翻船,是死尸。他为了爱国师,不惜杀死其他任何一个妨碍他的人。

河神二十年来独来独往,没有人可能成为他的朋友,更没有人接近得了他,他愤怒时可以化为巨兽,他爱时可以化为精灵。

而唐僧呢?
唐僧从不杀生,即使是妖精、鬼怪,他也让自己的徒弟们手下留情,他爱的不仅是人类,更是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在内的万物生灵。
唐僧多年前独自上路西天取经,而观音菩萨保佑他,齐天大怪、天蓬元帅、卷帘大将、西海龙王三太子全都臣服于他,他手无缚鸡之力,却拥有全宇宙最强的弟子。
所以,
“爱众生的唐僧”难道不比“爱一个人的河神”崇高很多吗?
“从不杀生的唐僧”难道不比“涂害生灵的河神”慈悲很多吗?
“西天取经为众生的唐僧”难道不比“二十年守河为女人的河神”伟大很多吗?
但是,《西游记女儿国》让你看出,这时的河神与唐僧在“爱”上没有任何差别,因为这时的他们都不懂“爱”。
河神二十年为一个人苦苦爱,到头来佛祖告诉他:“忘川河神,你二十年来全是执念。”
执念怎么可能是“爱”呢?
唐僧多年西天取经,可当八戒问他:“师父,如果有一天,你的缘来了怎么办?”他的回答是:“我去翻翻经书”。于是,八戒摇头。师徒两人共问苍天:“情为何物?”
都不知道“情为何物”,
又怎么可能知道“爱”呢?
所以,在没有进入到女儿国之前,在没有遇见女儿国国王之前,唐僧与河神是一样的,即使他口口声声守戒,即使他口口声声说爱众生,但是他与河神是一样的,甚至他都不如河神,因为他没有爱过,他根本不懂得“爱”。
但是,进入女儿国后,唐僧遇见了一个女人——女儿国国王。
就在相遇第一眼,唐僧爱上了她。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因为唯有它,可以避开你的头脑,直达你的心灵。
即使你的头脑拼命在说:“不要啊,不要啊”、“快走开、快走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即使你的头脑用尽父母的教训、师父的教诲、经书的教条......
你的心依旧呯呯乱跳,你的脚依旧寸步难行。
你就这么直直地看着她(他),周围的一切都不复存在,连过去、未来都不复存在,你在她(他)的眼里看见了全部的意义。这时,父母、师父、经书等等,统统化为虚无,没有任何一个人,没有任何一件事物会告诉你:你爱了。但是你自己,单单你自己,已经全然知道:你“爱”上了她。
唐僧就是在那个时刻“爱”上了女王。而这时,才可以说,唐僧看见了忘川河神拥有的那种“情爱”境界,因为他也来到了这个境界。
在这个境界里,唐僧会痴痴地看着女王,而忘了痴痴地念佛经;
在这个境界里,唐僧会听着肚子里孩子的心跳,幻想与女王厮守一生,而忘了那“以无所得故,心无挂碍”;
在这个境界里,唐僧会宁愿为了救心爱的国王重返女儿国,而忘了出了女儿国便可以继续取经路;
在“情爱”的境界里,唐僧痛苦、纠结、挣扎、疑惑;

他所经历的一切都在告诉他:
爱一个人与爱众生差别太大了啊:

爱女王一个人,就必须脱下袈裟,蓄起长发,背叛那“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誓言,忘却众生;

爱女王一个人,就必须破戒破规,生儿育女,在情爱里纠缠,再不问佛祖“如何解脱”;

爱女王一个人,就必须驻守女儿国,放弃西天路,背叛那“一生只为求取真经”的誓言,任由众生挣扎于苦海......

爱一个人分明就是爱众生的阻碍,
爱一个人分明就是爱众生的牵绊;
爱一个人,便不可能再爱众生!
就像,爱一个人,怎么可能再去爱他人呢?
一个倾国倾城,手握王权富贵;一个玉树临风,身负千里之任。两人的头脑都在告诉自己:“不可以、不可以”,但两人的心都在告诉自己:“在一起,在一起”,在无奈中两人一起抄起了经,唱起了那最美的一段词: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反省凡心损梵行,从来如此莫聪明;
既生苦难我西行,何生红颜你倾城;
如何抹去你身影,如同忘却我姓名。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上下五千年,这个问题被多少人问过?又有几人得了答案?
唐僧问,女王也问,国师不问吗?国师也问,河神不问吗?河神也问。
可以说,直到这时,唐僧依旧比忘川河神高明不到哪里去,两人因“情”而起的烦恼、纠结、挂碍,执着没有任何差别。
但是,当女王为了唐僧放弃王权富贵和万千子民,在迈出女儿国的刹那让自己和万千子民化为僵石时,唐僧看见了自己“爱”的卑劣;
当唐僧为了救女王放弃西天取经和三个爱徒,背叛誓言,回到女王身边只为唤她醒来时,女王看见了自己“爱”的绑架。
是在两人都宁愿为对方牺牲自己时,两人看见了对方的灵魂。
换句话说,是自己达到“无我”时,才真正看见了对方。
就像影片中,当女王愿意为唐僧放弃自我、为唐僧而放弃使命时,唐僧却看见了女王的灵魂,看见了她身负的使命,看见了她生命里最宝贵的东西。哪怕女王用行动证明“爱”可以让自己放弃这些跟他走,但也正因为唐僧也深爱她,所以唐僧更要守护她的灵魂,更要守护她的使命。
爱她,便要成就她的灵魂,这才是“爱一个人”的真正方式。
就像影片中,当唐僧为女王愿意放弃自我,放弃西天取经时,女王却做了一个梦,梦见唐僧为自己蓄起了长发,脱下了袈裟,两人在一起了,自己很快乐,但是唐僧却不快乐。
当女王把这个梦告诉唐僧时,她也懂了他的灵魂、他的使命、他最珍贵的东西。因为真正“爱一个人”,于是守护他(她)的灵魂。
到了这里,唐僧和女王都超越了忘川河神那自私、狭隘、占有的“情爱”,而走向了彼此懂得、彼此成就、彼此守护的“真爱”。
这样的爱,无我,才看见你;
这样的爱,有你,却不要你;
这样的爱,放你,故成就你。
这样的爱痛苦吗?痛苦!因为要学会放,要仍旧一个人面对孤独;
但这样的爱幸福吗?幸福!因为学会了放,才更加拥有了彼此的灵魂;才能够摆脱纠缠,超越轮回,永不分离。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当唐僧问观音:“我该如何是好?”
观音的回答是:“但凡能放下的,都是你未曾拾起的。你是选择爱一个人,还是爱众生呢?切记,重披袈裟之日,才是你启程西行之时,切记。”
直到唐僧完完全全付出了自己,也完完全全拥有了女王时,才懂得了“放下”。
直到唐僧完完全全进行了一次痛苦的、占有式的“情爱”时,才懂得了无我的“真爱”。
也直到唐僧完完全全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爱一个人”时,他才懂得了“爱众生”。
他终于懂得了“爱一个人”与“爱众生”毫无差别。
为什么?
如果没有自己经过一场“爱一个人”的折磨、疯狂与痴醉;如果没有自己品味过其中的七情六欲;如果没有自己感受过那病态的贪婪与占有、那失去的恐惧与惊慌、那拥有的执着与迷恋,怎么可能回首看见在情爱苦海里挣扎的众生,怎么可能体贴众生种种情感的来源,又怎么可能感受众生的眼泪如同感受自己的眼泪?
没有自己苦过,怎么可能走向慈悲?
这世上任何一个人都与众生是一体的,你的七情六欲就是众生的七情六欲,你的问题就是众生的问题,懂了自己,便懂了众生。
而且,也只有当你真正走进“爱一个人”的苦海,并实实在在从苦海中走出来时,当你至此懂得了“爱一个人”的真正方式时,你才有可能谈“爱众生”的真正方式,因为真爱的方式是无差别的。
没有自己解脱,何谈让众生解脱?
正如观音所说,唐僧重新披上了袈裟,再次踏上了为众生的西天取经路。但再次披上袈裟的唐僧,遇到“情为何物”的问题时不会再问经书,他心里就有了答案,那答案便是“爱”。


观悟13部电影 走完12个环节

赠送价值68元《高维智慧看电影》书籍一本

点击图片扫描二维码订阅

单独购买书籍《高维智慧看电影》

点击图片扫码购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