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的一首佳作,只有二十八个字,看似在写蜜蜂,实际是表达人生
大唐诗人们为后世留下了绝美的诗文,但是他们的人生却经受了太多的坎坷。这其中最“难”的当属诗人罗隐。古代没有照相机,我们只能从一些只言片语中了解诗人们的容貌长相,绝大多数诗人们都是“才华”和“颜值”兼备的,比如李白、王维等人,但是罗隐却是一个另类,因为他长得很丑。罗隐被称为“大唐第一丑男”,他的丑让他接连落榜频频失业,他虽然拥有才华,却因为容貌而仕途不顺。
罗隐一生参加过十次科考,每一次都名落孙山,他的内心痛苦不已。所以他的作品中多是表达内心愤怒的,正是因为深切感受过人世间的世态炎凉,人间冷暖,在他的笔下才有对人性深刻的解读。他的作品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特别是经历过之后,再度罗隐的诗,总能引发人们的共鸣。譬如他的这首《蜂》,就是一首佳作。看似在描写蜜蜂,实际上是表达人生。
如果单纯是为了歌颂蜜蜂,那罗隐这首诗就显得有些普通了。因为他在最后两句发出了一个千百年来都令人无法寻找出结果的问题。他站在蜜蜂的立场上发问:“我”采尽百花,不敢有一刻偷懒,最终酿成人间甜美蜂蜜,“我”到底是为了谁的甜蜜幸福而甘愿付出“我”一辈子的辛劳呢?
对于这个问题,也就是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图有很多解释:第一种是认为,诗人在歌颂蜜蜂的勤劳与无私奉献,这种观点比较多,特别是人们喜欢用这首诗来赞美辛勤工作的人们,借用蜜蜂来咱们劳动者们;第二种观点是认为,诗人是借蜜蜂的勤劳与贡献,来讽刺那些才华平庸却不劳而获的人;第三种观点认为,诗人是在嘲讽蜜蜂的浅薄,它们自以为风光无限,却不知道一生匆忙只是为了他人做嫁衣裳;第四种观点认为,这是诗人在嘲笑那些生忙于钻营、聚敛财富来满足无穷贪欲的人,到头来终究要离开这个世界却什么也带不走。
每一种观点都很有道理,一首短短的《蜂》只有28个字,却能引发这么多不同的理解,这正是罗隐的高明之处。每个人都能从这首诗中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解读出不同的意义,这也正是诗歌能够传续至今的魅力。对于罗隐个人而言,他博学多识,却生不逢时,仕途不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正是对自己命运的论述。
临近春节,我们总会总结一年的学习成果和工作得失。这一年,你是否忙碌?你是否辛苦?你是否想过,这些辛苦忙碌,这些努力付出,究竟是为了谁呢?也许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加进步,也许是为了家人能够生活更好,也许是为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付出的背后都是辛勤的汗水和坚韧的泪水。直到现在,可能仍有许多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让我们为所有辛勤工作的人们点赞,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们,感谢认真且努力生活的自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