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漆器经典纹饰—博古纹
博古纹是指以鼎、尊、彝、瓷瓶、玉件、杂宝、盆景、琴棋书画、花卉果品等为内容进行排列组合而成的一种纹样,具有清雅高洁、博古通今的寓意。
沈绍安兰记款《四扇博古纹挂屏》
博古之道,早在高古玉石器上业已萌发,最初源于先民对于图腾的描绘。而以博古一词指代古器物,最早则出自宋代《宣和博古图》。博古纹自宋代定名后,开始散见于各种工艺美术品中,明末一度流行,清代纹样内容逐渐丰富,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布局模式。晚清民国时期,博古纹成为福州漆器比较常用的纹饰之一,既用作画漆的主题纹饰,也常以漆制博古构件的方式来呈现。
博古之由来
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命人编绘《宣和博古图》,成书三十卷,收录了宣和殿所藏商至唐代铜器839件,集宋代所藏青铜器之大成,并将古铜器的纹饰加以详细的分类与定名,甚至诠释了不同纹饰的含义,并探索了古人以不同动物作为纹饰的原因和目的。后人因此将图绘瓷、铜、玉、石等各种古器物的画,称为博古。
林大美款《黑漆彩绘博古纹琴几》
福州漆器博古纹通常采用组合纹样,鼎彝爵瓶、琴棋书画、文玩花卉随意组合,巧妙搭配。博,有广而多之意,纹饰中少则四五件器物,多则八九件,有的多扇屏风甚至达到十来件。出现频次最高的物件有鼎、瓶、香炉、花几、如意、书卷、古琴、蕉叶、花卉、瑞草等,基本上属于文人喜爱的案头珍玩、祥瑞古雅之物。同时,往往以鼎、瓶作为画面设计的中心,寓意万事平(瓶)和、安定(鼎)为贵。这是源于当时文人名士的慕古风尚和文化取向,是借助博古来怡情自乐、标榜雅好的产物。
美中奇款《蓝漆彩绘博古纹托盘》
《彩绘五套盒》
以画漆形式表现博古纹,常见之于瓶、盘、盒等器物之上,写实与写意两种风格并存,画面给人的感觉是琳琅满目、错落有致。沈绍安兰记、林钦安、美中奇等名店出品的博古纹漆器,通常绘画较为精湛细腻,构图疏朗俊秀,线条流畅硬朗,设色柔和淡雅。
公私合营福州脱胎漆器公司款《金漆博古纹围屏》
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博古纹漆器屏风,有挂屏和围屏两类,在正面屏心上镶嵌各式各样的漆制博古纹,其形态逼真,造型秀丽,薄料彩漆装饰,既具有古朴庄重之感,又彰显华贵之气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东南大观》 1935 年 元旦特刊
晚清民国时期,博古纹漆器屏风成为了福州漆器中的重器,常常见诸于各种展会和报刊杂志中。例如,在1928年中华国货展览会上,姚传鸿漆器店制作的“大号屏风全堂,正面堆刻彩色博古图,后面金漆百寿图,橘黄美丽,允推最精之品,价值可值千元”;沈幼兰之出品“另有博古堆花彩色围屏一堂(单面有花),售价亦须数百元”。
新中国成立后,博古纹漆器屏风更是成为了国礼。1955年,朱德副主席在出访朝鲜时赠送了一堂《四扇博古纹挂屏》;1961年,毛泽东主席将一套精美的《五扇博古漆器围屏》赠送给尼泊尔王国国王沙阿·德瓦。
《五扇博古漆器围屏》(郑修钤修复)
观赏福州博古纹漆器精品,在感叹于漆工名匠的高超技艺之余,还可以感悟文人名士的儒雅情怀,必将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