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要求因人而异,一文读懂

合并2型糖尿病使心血管病患者的致残、致死风险增加了2倍,因此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心血管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以降低心血管风险尤为重要。在敦促其坚持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需根据病史及心血管风险的防控重点有针对性地选用降糖药。

UKPDS研究和VADT研究均提示对于糖尿病病程较短 、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低的患者,强化血糖控制(如HbA1c< 6.5%)有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但对于老年、糖尿病病程较长(8~11年)、合并严重心血管病的患者,强化降糖并无心血管获益。而且在降糖治疗过程中,应警惕低血糖,因为低血糖与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相关。

因此 ,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不同的降糖目标,目标主要用反映平均血糖的HbA1c界定 。HbA1c每下降1%可使冠心病事件风险降低15%;当HbA1c水平较高时(>8%~10%),HbA1c水平下降与因心力衰竭住院风险降低相关。

但HbA1c监测具有一定局限性,其不能很好地预测低血糖风险和血糖变异程度,葡萄糖目标 范围内时间(TIR)则能反映相同HbA1c时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和血糖变异程度。TIR是指血糖水平在目标范围(通常为3.9~10.0 mmol/ L)的时间或次数占总监测时间或次数的百分比。研究显示 ,TIR与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均密切相关 ,但TIR控制目标必须个体化。

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目标推荐:

(1)对于大多数合并心血管病的成人(非孕妇 ),宜按HbA1c< 7%的标准严格控制血糖,建议TIR控制目标>70 %。

(2)对于老年人,特别是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或具有预期寿命有限(3~5年)、糖尿病病程较长、合并症较多、易发生低血糖的特征者,可以HbA1c< 8%为目标控制血糖,推荐TIR控制目标为>50 %,强调减少低血糖而不是维持目标血糖水平。

(3)对于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IV级或有其他终末期疾病、预期寿命短的患者,控制血糖的主要目的为减少低血糖和症状性高血糖的发生,降糖目标可设定为HbA1c<8.5%(HbA1c≥8.5%有可能出现症状性高血糖),推荐TIR控制目标为>50%,强调减少低血糖而不是维持目标血糖水平。

单次血糖控制应注意:

(1)空腹血糖(FPG):FPG< 4.5 mmol/L会增加心血管风险,故FPG控制不应过低,而应尽量维持稳定、减少变异性,以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

(2)餐后血糖:对于餐前血糖达标而HbA1c不达标的患者,控制餐后2h血糖<10.0 mmol/L有助于降低HbA1c水平。

(3)随机血糖(RPG):对于心血管病重症患者 ,NICE‐SUGAR试验发现RPG控制在4.5~6.0 mmol/L者临床结局与控制在8.0~10 .0 mmol/L者比较并无改善。

研究发现 ,对于重症患者,相较于血糖控制在6.0~10.0 mmol/L,将其控制在10.0~14.0 mmol/L可减少HbA1c升高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风险,故重症患者住院期间RPG控制在8.0~10.0 mmol/L即可 。

若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或病情较重,血糖可控制在10.0~14.0 mmol/L,同时要避免低血糖和血糖剧烈波动。无论是中度(2.3~3.9 mmol/L)还是重度 (≤2.2 mmol/L)低血糖 ,均会增加死亡风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