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窟记】安岳·经目塔

从孔雀洞出来,又去了隔坡一处规模很小的寺庙,说是叫报国寺。原本是来“寻窟”的,并不是“寻庙”的,所以当师傅提议去时,还有点不乐意。不过,师傅说,来都来了去看看吧,那里有一座石塔,上边既刻字也刻菩萨,相信你会喜欢的。于是就去了。

那确实是一所小得不能再小的寺庙。不过,四面屋舍中央,围着一座墩实的石塔,倒是十分符合所谓“塔院式”寺庙规制。石塔确实很特别,令我感到不虚此行。

于我而言,石塔的特别之处,首先是建筑体态的稳定感,因为明知是古代搭建的东西,而且也能从风化的痕迹看出年代久远,可总令人感到,它很稳定,如无人力破坏,可以原地存在一千年也不会倒塌。

塔身仅三层,塔心柱十分粗壮,塔基也够厚实,给人十分稳固的感觉。即便三层石制围檐多有缺损,可石制檐柱几乎没有损坏(顶层有风化开裂),总体上保存得不错。每层八棱小檐柱围着粗大的六棱塔心柱,好象只要塔心柱没倒塌,这塔就绝不会倒塌似的。

其次是石塔檐柱上刻着佛经名目。檐柱八个棱面上,每一面都刻着一部经名。当时没仔细数过檐柱数量(其实棱面数量也是后来看照片估摸出来的),否则大致可以推断出石塔上统共刻了多少部经名。不过,这都并不重要,自然会有很多专家学者去慢慢数、慢慢研究的……估计如今也早就出研究成果了罢。

重要的是,后来去大足宝顶山游览时,在小佛湾里看到那一座“经目塔”时,瞬间即明白了这报国寺的石塔,亦为“经目塔”。而安岳的这座“经目塔”,所刻经名数量应当没有大足的那座多,但字体更大、书写更工,塔体形态上感觉也更古拙一些。

所以,安岳“经目塔”的刻造时间,应当早于大足“经目塔”,可以说是其“祖本”。只是,这里说的“祖本”,只能说明二者刻造时间的先后,但这个“祖”并不一定是说,在赵智凤之前还有另外一“祖”。简言之,安岳这塔也不并一定是传说中的柳本尊或柳氏宗派所造。我以为,应当还是赵智凤本人或其宗派前人所造,只不过安岳这塔带有“实验”性质,乃是其后来在大足重建“经目塔”时的参照物而已。

之所以这么说,我个人肯定有相当的依据。简单归结起来,仅有两点,即可证实我的这一说法。

首先,大足的那座“经目塔”,在经名刻字中出现过不少异体字,其中既有武周时期所造异体字,也有唐宋之后民间流行的俗体字,还有一部分刻字有专家说是宝顶缔造者赵智凤新造。在刻字使用上,安岳的这座“经目塔”,同样是三种字体通用的。

其次,安岳“经目塔”塔身第二层有两根檐柱内侧棱面,没有刻制经名,而是刻了那一通著名的宋仁宗“御制佛牙赞”,这是大足宝顶山大小佛湾里颇为常见的“关键词”,这几乎成为赵智凤标榜其宗派为“御用”正宗的“口头禅”。因此,安岳与大足“经目塔”同宗同源,几无疑义。

在此,还可以额外多说一句。安岳境内的石窟及摩崖造像,但凡出现那一通著名的宋仁宗“御制佛牙赞”以及史籍无载的异体字之处,都可视作曾为赵智凤本人或其宗派前人涉足之处。当然,所谓“涉足”,可以有很多种情况,归结起来,大致为三类,一类为直接营造,二类为挪为己用,三类为云游记念。

这三类“涉足”,都在为日后营造大足宝顶山石刻道场做预备与铺垫,都在为日后确立“川密”宗承关系(赵自称为两百年前柳的嫡传)苦心谋划与经营。这三种“涉足”,可以勾连出明确的点位与线路,一路承递至大足宝顶山。这就如同奥运会传递火炬一般,赵氏宗派将安岳各散点石窟规划为“圣火”传递路线上的重要点位,一路将柳本尊的“宗风”承递至大足宝顶山。

值得注意的是,安岳石窟中还有一类“涉足”,并无明确标识可予见证。在未见刻造那一通著名的宋仁宗“御制佛牙赞”以及史籍无载的异体字之处,赵氏宗派也曾“涉足”,只不过采取另一种更为直接直观的方式——异地重建。简言之,完全采取安岳石窟某类造像的题材,完全摹仿安岳石窟某类造像的样式,在大足宝顶山等处重新建造。

前边提到的安岳孔雀洞造像,即属大足宝顶的“异地重建”项目。这一造像,后来也成为大足境内同题材造像的“祖本”。如果说,大足北山、石门山的孔雀明王造像,尚存“中心柱窟”或“背屏式中心柱窟”的川北遗风(这种类型的石窟多见于广元千佛崖),尚可溯至年代更早的石窟造像模式(广元+安岳的混搭重建之可能性亦存在);那么,大足宝顶山“卧佛”头部一侧的那一龛孔雀明王像,观者则可一眼即明,是完全摹仿安岳造像的。只是摹仿得并不十分出色,总体呈现出笨拙失衡的观感。(详参:《1939最后的乡愁》一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毫无疑问,安岳“经目塔”,为这三类“涉足”情况中少见的“直接营造”之类。比之后边会提到诸如毗卢洞、高升大佛等处存在“云游记念”、“挪为己用”直至“异地重建”的手法,这搭造“经目塔”的手法,还更见“原始”,更见“初心”。因为,在刻制经名的过程中,多次出现同一个字的正体字与异体字并行使用的情形,这是赵氏宗派“造神”历程中的“疏失”,后期手法逐渐“圆熟”,就基本杜绝出现这类情形了。

再者,还可以从经名中窥探出更为直接的线索……这个方面,我也就不再多说了,多说无益,太过枯燥。这是“寻窟记”,又不是什么研究论文,更何况,至今我也没有在这一领域,写出过什么正经正规的、符合所谓学术规范的论文来。

话虽如此,即便上述这些所谓“经验之谈”,也并不是当年张口就来,顺手拈来的心得。实际上,并不是远在十八年前,就察觉到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当时一身臭汗,忙活着左转右转、上蹿下跳的拍照,哪有什么心思搞这么“专业”的研究。更何况,当时连柳本尊和赵智凤是谁,都不知道,而且根本没打算研究这些七拐八绕的什么宗教史、宗教图像史之类。这些考察与考证,其实都是“马后炮”,都是“事后诸葛亮”而已。

如今翻看当时拍摄的安岳“经目塔”照片,数量并不多,还是觉得有些后悔。当时,一来仍是心心念念只是“寻窟”,要省着胶卷去拍当天游程里余下的两个洞,华严洞与毗卢洞;二来是还想节省时间,觉着拍几张典型角度就可以了。这样的心态之下,自然是匆匆一瞥,即刻离去了。

如果是现在用数码机去拍,那估计得每一根檐的每一处可见棱面,都要逐一拍摄的。而且如果有可能的话,还会借一把木梯,往高处察看一下细节信息。再者,如果当时能想到后来会对这些石刻经名感兴趣的话,托司机师傅上下疏通,花一笔钱,置办一套“经目”拓片,应当也不难办到。

可惜可惜,一切都时过境迁,无法重新演练了。估计如今能拥有全套“经目”拓片者,恐怕也没几个吧。当地文管所内,或许会存有一套,但我这样的人物肯定是看不到的,至少得是个有省级以上单位介绍信的大学教授,才有资格去翻看一番罢。如今,这里乃至整个安岳石窟,很多点位都升级为“国保”,个人而非团队想要有所“动作”,估计更是难上加难了。在我看来,这是所谓“学术”,也即是所谓“学院派”特别无趣的地方。

假设如果有流出市场待售的,这套拓片的卖家索价也一定是“天价”。因为一来存世量肯定极少(究竟有没有也不好说),不要说以前,即便如今,恐怕也没人想到要每根柱子每个棱面去拓一遍;二来地方文物与所谓“乡邦文献”向来价格高昂,因为除了当地人(还得是有便利接触到这些东西的当地人)感兴趣,外地人一般不会去碰,一旦想要接触,表现出兴趣与愿望的时候,那么,这类东西拥有者的索价一定会是“天价”。这种情形也表明,所谓“江湖”特别无聊,并不比“学院”爽利多少,甚至还更糟糕。

于是乎,“学院派”继续写宏观概述,没什么新鲜案例与新奇专题的论文,继续领工资、评职称、搞派系、立门面。“江湖派”(即民间学者)则一如继往的搞奇谈怪论,语不惊人死不休,手里有一点资源的就居为奇货,毫无专业驯练与素养,只会拿传说、神话、口述史搞事情。一个无趣,一个无聊,都好不到哪去。

既然人生那么多无趣与无聊,必然大多数时候,都是无奈的。所以,趁自己还有感兴趣的东西的时候,趁自己觉得还没那么无聊的时候,尽可能去做自己想做还能做的事情。千万别到最后,什么事儿都不想做也不能做的时候,才来怨天尤人,再来追悔莫及。

这一辈子很多事情,都得亲自去看,得亲自去做,还得亲自去掂量与抉择,还得亲自去思考与抒写。经验是很重要,素养是很重要,但这些东西,一开始都是别人灌输给你,或者影响到你的,并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如果迷信并且懒惰,那么,这一辈子,你要么一直跟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要么不停的掉队迷路或者掉头换道儿。

所以,不要迷信经验,尤其是别人告诉你的所谓“经验”,只有你亲自去经历与验证了,才会是你自己的“经验”。所以,不要仰望素养,尤其是当你看到或意识到别人身上高超过人的素养,千万不要因仰望服膺而滋生懒惰不前的理由。没有什么捷径能让初始的仰望与简单的摹仿成就“素养”——素养之为素养,那一定是你平素里精心培养,素日里勤奋养成,方可成就自己的“素养”。

原本,“学院派”与“江湖派”的生活,都不是咱的生活。咱要的生活,一定要尽可能的不受制于人,一定要尽可能的做自己就好。所以,经验与素养,都得自己去积累与培养,千万不要在别人的生活里讨“生活”。

好了,该闭嘴了。一座“经目塔”,扯了那么多,叨叨絮絮,真跟念经似的。念的还只是“经目”,“经文”倒没时间念下去了。

2021-3-7

(0)

相关推荐

  • 重庆---龛窟艺术的瑰宝——大足宝顶山摩崖石刻

    P1       记得第一次去大足石刻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了,相隔20多年再次前往,感觉真的不一样.       那次去,是因公出差,看得有些走马观花:这次则是自由行,尽管是在霏霏细雨中漫步,但看 ...

  •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 世界十大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吴哥窟齐名. 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的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杰出的宗教摩崖石刻,也是我国唯一的儒释道三教融会的石窟造像群,是世 ...

  • 【寻窟记】安岳·毗卢洞之一

    话说看过"经目塔",从坡上回到车上,司机师傅即刻风驰电掣,奔毗卢洞而去.此地如今已闻名遐迩,但凡到安岳游览者,无论多么挑剔任性,无论多么见多识广的游客,都几乎必来此地一游.但凡游览 ...

  • 肖伊绯:寻窟记(一)

    肖伊绯:寻窟记(一)安岳·千佛寨 2003年深秋,某日偶然听闻,四川东部的一座小县城--安岳,竟深藏着数十万尊古代佛(道)教造像.这些造像几乎全部是摩崖造像,分散于县城所辖的各个乡镇的山野密林之中,隐 ...

  • 肖伊绯:寻窟记(二)

    寻窟记(二)安岳·孔雀洞 肖伊绯 从千佛寨归来,已是黄昏时分.当天原拟要去的圆觉洞,竟然没能成行.这令我意识到,安岳石窟与摩崖造像之多,并不是游游逛逛,全凭一己之力,就能即刻悉数访察的. 在宾馆前台, ...

  • 紫禁城里寻金记(23)朱门金钉

    接上文书,咱到了神武门,话说这神武门相对午门而言是紫禁城的北大门,在明朝那会儿,它不叫这个名字,因为所处的位置在北方,四灵中玄武镇守北方,因此叫玄武门,您可别搞混了,和唐太宗李世民那个"玄武 ...

  • 多肉大白寻友记:我不要一个人孤单地养肉!

    前言  正文开始:   感谢作者[胖子胖]的原创独家授权分享 投稿日期:2021年3月24日 编辑整理:[多肉植物百科]百科君 坐标:湖北 武汉 开始发言啦. 我以前没养过植物,认识多肉是源于朋友婚礼 ...

  • 平庸世相中的温柔—评票房低迷的《寻汉记》和久违的平民喜剧

    来源:文汇报2021-05-10 09:21 X 作者:柳青 <寻汉记>上映一周,票房不到300万元,成绩惨淡,几乎沦为五一档期的炮灰. 制图:李洁 没有流量主演,没有俊男靓女,不撒糖,普 ...

  • 紫禁城里寻金记(24)金碧辉煌

        接上文书,咱出了神武门就走出了紫禁城,偌大个城,据统计有8900多间房,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每天在紫禁城里一天换一间的住,至少要住到23岁.但从现在紫禁城开放的空间上看,如果认真的逛下来,好好 ...

  • 寻租记

    -绝望的毛爷爷- 最近两天陪L租房,沿3号线走访各式各样的公寓.居民楼和城中村.我们坐地铁.乘公交.转风驰电掣的"村巴",一路不住地叹气,一次次绝望中搜寻微乎其微的希望--贵的住不 ...

  • 【寻武记】太极拳散手与引进落空:不管接不接触,“空”一定都在

    【寻武记】太极拳散手与引进落空:不管接不接触,“空”一定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