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迎娶孝庄,真的是与孝庄将母仪天下的“预言”有关么?

一部《孝庄秘史》,向我们展现了“大玉儿”波澜壮阔、爱恨情仇的一生,而她的历史原型正是历史上清朝初年的杰出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只不过孝庄的本名是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并非剧中所谓的“大玉儿”。

在《孝庄秘史》中,皇太极之所以要夺多尔衮所爱,执意娶“大玉儿”为侧福晋,只因为在科尔沁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位喇嘛曾断言“大玉儿”将“嫁给一国之君,母仪天下”。而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此时已经有了挥师入关、与大明王朝争夺天下想法的皇太极,既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汗位,同时也是为了顺应“预言”所说,故而娶了“大玉儿”。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过这样关于孝庄的“占卜预言”么,而皇太极为何要将小他二十一岁的孝庄纳为侧福晋,在这里我就来为大家做一个介绍。

孝庄嫁给皇太极,最初只是为了给自己亲姑姑哲哲做“替补”。

早在努尔哈赤尚未正式建立后金政权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通过“政治联姻”等方式与蒙古科尔沁部落进行结盟。

努尔哈赤之所以如此,一来是为了分化、瓦解漠南蒙古诸部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孤立漠南蒙古诸部之“共主”、察哈尔部落首领林丹汗;二来,则是在通过与科尔沁部落的结盟,改善生存环境,保障战略安全的同时,获取重要的外部军事支持力量;三来,就是通过与博尔济吉特氏的联姻,使得自己与“黄金家族”攀上关系,以抬升自己的名分和地位。

于是,不仅是努尔哈赤迎娶了多位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后妃,其他王公贵胄也纷纷与蒙古部落贵族家的女儿缔结婚姻。

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太极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正式迎娶了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斯之女哲哲为侧福晋,并在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努尔哈赤勒令皇太极的继福晋、即豪格生母乌拉那拉氏与皇太极离婚后,成为了皇太极府上的正室大福晋。

可是,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到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这十年时间里,哲哲一直没有为皇太极诞育子嗣。直到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哲哲才为皇太极生下了第一个女儿,即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公主,也就是历史上先后嫁给林丹汗两个儿子额哲和阿布鼐的固伦温庄长公主。

而就在哲哲怀孕期间,需要有人能够“顶替”怀孕待产的哲哲“侍奉”皇太极,同时也需要让皇太极诞育更多的具有蒙古科尔沁部落血统的子嗣,以维系后金与蒙古科尔沁之间的结盟关系。

就这样,在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的二月,哲哲的亲侄女、刚满十二岁的孝庄布木布泰嫁给了皇太极,成为其侧福晋。

至于《孝庄秘史》中,有位喇嘛称孝庄将“嫁给一国之君,母仪天下”的事情,纯属为了剧情需要的杜撰,不过在一些野史中,确实有关于喇嘛为孝庄“占卜算命”的记载。

据说是在孝庄刚刚出生的时候,恰逢一位喇嘛经过,于是孝庄的父母便请其为自己刚出生的女儿算命,而这位喇嘛称孝庄是“富贵命”,日后必将“大富大贵”。孝庄的父母非常开心,于是便为其取名为“布木布泰”,在蒙古语中的意思为“亿万个子孙”,后来经过不断演化,便成为了“天降贵人”的意思。

而关于多尔衮与孝庄从小青梅竹马、互生情愫的事情,则更加是不可能的了。

孝庄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在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正式嫁给皇太极之前,始终没有离开过科尔沁草原。多尔衮亦是如此,自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起,始终没有离开过后金都城。

而两个人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在皇太极迎娶孝庄的婚礼上,此时的孝庄已经成为了皇太极侧福晋,换句话说,就是多尔衮的兄嫂。再加上孝庄嫁给皇太极的第二年,也就是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随着努尔哈赤的去世,皇太极成为了后金大汗,孝庄也跟随着皇太极以及她的姑姑哲哲搬到了宫中,与多尔衮鲜有见面和交往的机会,更加没有了更多交流、以致建立感情的可能了。

综上所述,皇太极迎娶孝庄,一方面是为更好的贯彻努尔哈赤与蒙古科尔沁部进行联姻的“国策”,以维系双方的结盟基础,另一方面,则是蒙古科尔沁部也想通过这种“亲上加亲”的方式,确保自身在后金政权内部的地位与影响力,可以说是在双方共同努力地促成下,才有了皇太极迎娶哲哲的亲侄女孝庄为侧福晋,由此也可见,皇太极与孝庄的婚姻就是一桩彻彻底底的“政治婚姻”。

至于皇太极迎娶孝庄是因为有预言称孝庄将“嫁给一国之君,母仪天下”,历史上是并无此事,而多尔衮与孝庄之间从小青梅竹马的故事,也纯属无稽之谈。

不仅仅是“大玉儿”,皇太极的“五宫后妃”都是政治婚姻背景下的“产物”。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改元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同时册封为了“五宫后妃”,即中宫-清宁宫皇后哲哲,东宫-关雎宫宸妃海兰珠,西宫-麟趾宫贵妃娜木钟,次东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次西宫-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孝庄。

皇太极的这“五宫后妃”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其一,她们都是出身于蒙古部落,其二,她们与皇太极的婚姻无一例外,都是“政治婚姻”。

前文中已经说了哲哲与孝庄,我们再来看看关雎宫宸妃海兰珠。

海兰珠是孝庄的亲姐姐,也是哲哲的亲侄女,她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六岁了,并且是“二婚”嫁给了皇太极,可她依旧是得到了皇太极的“独宠”。

然而,当初她嫁给皇太极的原因,实际上与孝庄嫁给皇太极的原因极为相似。

哲哲嫁给皇太极之后,一共生下了三个女儿,即固伦温庄长公主、固伦端靖长公主、固伦永安长公主,而孝庄也为皇太极生下了两个女儿,即固伦雍穆长公主以及固伦淑慧长公主。然而,这对姑侄始终都没有为皇太极诞育哪怕一位皇子。

按照皇太极的本意,他非常希望能够培养一位具有蒙古科尔沁血统的继承人,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后金天聪九年(1634年),皇太极正式迎娶了海兰珠。

在崇德二年(1637年),海兰珠真的诞育了一位皇子,这让皇太极是欣喜若狂,不仅大宴群臣,颁布大赦令,并且还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自己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这位皇子。

而在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去世后,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也是在豪格与多尔衮僵持不下的时候,选择拥立由孝庄所生的福临为帝,而不是扶保由出身于蒙古阿霸垓部的麟趾宫贵妃娜木钟所生的博穆博果尔,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至于剩下的两位,即麟趾宫贵妃娜木钟与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则也是皇太极出于政局稳定的角度,而缔结的“政治婚姻”。

后金政权曾与林丹汗的蒙古察哈尔部征战多年,最终以后金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林丹汗在青海病故。同年八月,林丹汗“八大福晋”之一的窦土门福晋巴特玛璪,在部众的护送下主动归顺了皇太极。

于是,皇太极听从了诸位王公贵族的建议,主动迎娶了巴特玛璪,其目的便在于安抚刚刚归降而来的林丹汗旧部,同时也是在对那些尚未归降的林丹汗部众进行示好。

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三月,林丹汗“八大福晋”之首的囊囊大福晋娜木钟率部前来归降皇太极。

在此之前,皇太极一直希望代善能够迎娶娜木钟,但这一决定遭到了代善的强烈拒绝,于是为了避免“尴尬”,皇太极算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迎娶了娜木钟,一方面是为了不让娜木钟难堪,另一方面则是要借助娜木钟的影响力,更好的管理和控制这些归降而来的林丹汗旧部。

也正是因为如此,皇太极的这“五宫后妃”的顺序,也带有着浓浓的“政治意味”。

哲哲是皇太极此前的正室大福晋,所以位居皇后之位,统领后宫则成为了必然;关雎宫宸妃海兰珠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后妃,故而排在了第二位;麟趾宫贵妃娜木钟,是林丹汗的大福晋,对于林丹汗的旧部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则是第一个向率部投降的林丹汗福晋,这两人也需要予以褒奖和安抚。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样是因为政治联姻目的嫁给皇太极,并且当时还未给皇太极诞育皇子的孝庄,也只能排在这“五宫后妃”的最后一位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