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卖的是师傅

如何阻止别人改变想法

刘邦欲废太子刘盈,想让戚夫人儿子如意上位,却遭到大臣们一致的强烈反对。但他如果一意孤行,谁也没有办法,这个时候是什么意见都听不进的。吕雉劫持张良规劝刘邦,张良说:“过去皇帝打天下屡次处于困境,所以听从我的计策。现在天下大定了,皇帝因为个人的喜好想换太子,这是骨肉间的事,我再说一百次他都不一定能听了。”可见高人的智慧,苦口婆心、忠言逆耳都是没有用的!这时张良让太子请来商山四皓,作为他的粉丝,刘邦看到商山四皓辅佐太子, 知道“太子羽翼已成,难动矣” 才终于死了废太子之心。可见与其劝一个人回心转意,不如断绝他的侥幸心理,把预见的可怕后果展现他面前,让他知难而退。

以貌取人

是指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人的品种才能。孔子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原来弟子宰予,能说会道,利口善辩。开始对他印象不错,但后来发现他朽木不可雕也。而另一个弟子子羽,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修身实践,处事光明。后来有弟子三百人追随,声誉很高。所以孔子总结观人经验,不能以言取人、以貌取人。圣人尚且困惑美貌,更何况我们凡夫啊,我们经常会下意识地把一些好的品质加到外表漂亮的人头上,像聪明、善良、诚实、机智等等,似乎好脸蛋就会有好人缘。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好色呢?这也许来自动物优化种群的需要,构成了集体无意识,由其当今颜值时代,以貌取人是阻碍我们客观思考或认识真相的烟雾弹。

会卖的是师傅

股市中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这句话更适合古玩,只有这样理解,才可以把一些困惑的事情思考清楚。比如,开店的王一刀,在市场沉浮30多年,是公认的眼毒心狠的高手,几十年买东西从未失过手,但他店铺卖的尽是假货,我有次问他,你怎么不卖老货卖新仿呢?他反问我:懂行的多还是不懂行的多?贪心的多还是纯玩的多?真品增值还是仿品增值?这一系列反问,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开店是为了赚钱,而不是普及众生。真不愧为一刀,句句箴言、刀刀入命。

识人识面不是心

作为肉体的人看得见摸得着,但他的心思可以抓住吗?肢体属阴,下沉成地,而意识属阳,上升为天,深邃的天空,你能看到什么?也只有夜晚,才能发现满天繁星。所以与一个人相处,没有多年交往,方方面面的接触,不要轻易下结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个体的社会行为都是源于心灵深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有时他对自己都不了解,你又如何揣摩呢?更何况人会伪装,所以揣摩的结果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原则做尺度,也许可以揣摩到什么。

随大流

羊随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为什么喜欢随大流呢?这可能来自于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 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上古时代,如果掉队就会被其他动物吃掉,或者被其他族群俘虏,所以必须集体行动。于是,我们似乎会认为如果很多人都做同一件事情,那他们一定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特别是当我们对情况没有把握时,我们更愿意相信大家的共识。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民众缺乏理性,依赖于信仰与权威的引导,用想象来判断,模仿他人行为。随大流让我们避免了受罚,但有时候我们纵容了恶,表现为对罪恶的集体失语,或对不良现象的集体麻木,或对违法事件的集体参与,总认为法不责众。顺从时我们是温柔的羔羊,暴躁时我们是滔天巨浪,这也许就是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