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种子没问题,消灭老种子就是个大问题

原种可留种子稻

老许我今年种水稻,是手中有种子最多的一年,也是最忙活的一年。起初,担心秧苗品种多,搞杂搞乱,小心翼翼,结果还是搞乱,本来计划某块田插某种秧,结果栽的东一片西一片,最后青一片,黄一片,我搞的头都大了。因为生长期不同,有的早扬花抽穗,有的还没含苞,还好,没有互粉,到收割时只好把成熟了的一点点的掏出来。

原种可留种子稻。

到后来,有的开始插秧时较留心的种子也黄了,但出现 的稻穗有高有矮,看上去品种不一样。有的有芒,有的没有,有的是团粒,有的是长粒。有的穗快比高粱那么大。这些稻子鹤立鸡群,在微风摇摆。我想,这是农民留的种子,货真价实老种子,因为稻场上稻子多了,扫的再干净,难免混进去别的种子。如果是专业搞种子的,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了。我还发现,老种子割 稻后,长出新茬,如果收割结束,施点肥,加点水,还有收成,而杂交不育种子却不行。

原种可留种子稻。

对这样的现象,在一些人眼里,又跟我开玩笑,说你这是啥种子?三齐两短的?割 了又翻出新苗?像当年大集体种的。我说我的种子就是邪门种子,就要这样三齐两短的。我种田就是个玩,要说老了休闲式的养老,我就是这么个养法。但是有懂行的老农说,你这稻子里面夹的有别的稻种,以前大集体时见过,现在没见过,把它单独提出来,明年可以培育一下,看,当年大集体对人们的印象极其深刻。我说正是这个意思,有些事情,别人不看好的,未必我不看好,我就将这些种子一样样的提出来,一共提了十来种。

原种可留种子稻。

插秧前,要拔秧,在拔秧过程中,发现有的秧苗特殊,是小时候见过的,因为这秧是紫色的,我一想,是失传几十年的糯稻,黑壳的,就把它提出来,一共六株,种在地头上,结果六株分蘖了18株,明年可种一片。在割 稻提种子时,又发现了一株。但是,这株混在众多的其它种子里面,变异了,壳不那么黑。这让我想想串粉,不经过亲身经历,是不知道真情的。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讲过,实践出真知,书本知识仅仅是书本写的。陶行知也说过,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别人说什么,不亲自体验,就没有这个体会。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没长大的孩子,就不知道大人的心里,没有成家的男女,就不知道成家了的如何看待柴米油盐贵。没有带过孩子的,就不知道带孩子的滋味。到哪个年龄段,才有那个年龄段亲身体会,才能谈得来。我虽农民的子弟,但真正把种子交给我,让它变成粮食,才是近几年的体会,我没有浮躁,认真领会这大自然的恩赐。

原种可留种子稻。

现在,我手中有了种子,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说亩产吨粮田的,真到吨粮田吗?没有哪个老百姓说他的粮食产量两千斤一亩,如果真是这样,中国用得着到外国进口粮食吗?只有那些搞种子的人说是吨粮田,但他们是专业弄种子,因为有名气 ,随便说别人都信。可是我还听说,今年的杂交稻亩产并不高。在场上扬稻,我问老庄稼人,说现在的杂交稻也不是以前的杂交 稻了,当年亩产千斤以上,现在根本打不到一千斤,他们举出例子,说一种叫691的种子,当年亩产就一千多斤,一种叫84矮63的,也是一千多斤,而且好吃,现在这种子不知道搞哪里去了。而我呢?就死死地守住一个观点,我要老种子,把它留下来,我今年找到的种子,明年试种,可能就会找到当年的感觉。

原种可留种子稻

原种白芝麻。

我不敢断定,但我意识到一个问题,说转基因能够增加产量,但现在看来,绝育杂交种子转了基因肯定的,不转基因怎么会杂交?那么,草甘膦是争议较大的问题,上了除草剂的杂交稻,产量怎么减少了,这难道不值得引起种田人的思索和关注吗?到底增产不增产,要通过时间检验,但时间检验如果真如一些人所说的那样,那么这个代价能够承担得了吗?非要用某种不必要付出的代价拿来做检验,那不是荒唐吗?比如人们早就知道屎不能吃,但偏要用吃屎检验不能吃,这是科学吗?

原种可留种子稻。

因此,我又得出一个结论,找老种子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老种子普及也是很快的,但消灭老种子是非常容易的,一旦老种子彻底消失,那是再也不可还原的。就像一座大楼,盖起来非常不容易,要按照水泥钢筋结构,内外墙粉刷,内外装修来一步步完成,但如果拆掉它,只需要推土机轰几下,彻底变成一片废墟。老种子的保护,就是延续养育中华民族的香火,保留老种子,才能使之绵延不息,生生不息。如果种子彻底消失,那后果也就真的不堪设想了。我,今年的辛苦,得到的体会应该是非常深刻的,对老种子的保护,我的心情是迫切的,而且是认真的。

田间寻找出来的原种稻。

晶莹剔透的老种子稻米

淘米水似胭脂的原种稻米。

(0)

相关推荐

  • 【纪念袁隆平特刊】郑芬芬/最是风流袁隆平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最是风流袁隆平 作者:郑芬芬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 ...

  • 农学人追忆袁隆平:梦的“种子”远去 粮食种子留给了我们

    5月23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召开座谈会,悼念追忆袁隆平先生. 阚力 摄 中新网郑州5月23日电 题:农学人追忆袁隆平:梦的"种子"远去 粮食种子留给了我们 作者 阚力 李明明 位 ...

  • 况味如歌同题诗||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

    同 题 诗 本期诗人 王曰敏.郁犁.广语.褚向平.水浪.锁西文.张殿军.海阔天高.赵春和.郭荼. 国士无双 袁老千古 稻田 作者/王曰敏 稻田,翻起无垠的金浪 无比浩瀚璀璨 您心中埋下的种子 生长出一 ...

  • 袁隆平:用一颗种子改变世界,身家千亿,却甘愿做个平凡的种田人

    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身后,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提起袁隆平院士,只要是中 ...

  • 写一首诗,悼念国士袁隆平

    22日13时07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毕生 ...

  • 我在海南参加过“南繁” ||朱爱民

    作者:朱爱民 稻米是人类的三大主粮之首(近年国家把土豆定为第四种主粮).人们喜爱稻米胜过小麦.玉米,它可以做成干饭,稀粥,糍粑,年糕,粽子,酒酿,米粉,汤圆,口感好,营养高.婴儿在奶水不足时,首选米油 ...

  • 袁隆平的贡献不止是杂交稻

    提起袁隆平,人们本能想到的是杂交稻.袁隆平并不是第一个培育出杂交稻的人,美国农学家琼斯于1926年首先提出了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的理论.美国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最先培育成功杂 ...

  • 语文阅读训练——与袁隆平关联(题目来得真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袁隆平,半世纪的盛名与争议 袁隆平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种田人"--中国一半以上的农田都种上了杂交稻种.民间一度流传:两个"平& ...

  • 袁隆平:等你们吃饱饭,我就离开。

    作者丨布呐呐 5月22日13点07分, 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想到了之前,他曾写给自己妈妈的信: "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 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 ...

  • 我家种杂交水稻的经验

    袁隆平院士去世后,很多人在网上讨论杂交水稻的问题.知乎上还有一个问题,"有没有人吃过袁老的杂交水稻?什么味道?"好像杂交水稻研发出来后就是做战备粮食,没人吃一样.   所以我准备用 ...

  • 什么样的妈妈培养出了袁隆平?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在缅怀之余,我也在想,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能培养出袁隆平这样一位影响一半地球人口粮的院士? 袁隆平在给母亲的<妈妈,稻子熟了>一 ...

  • 新媒体文学 I 献给“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308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献给"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的诗            本期上刊作者 1惟庄2何澍清3唐春元4木子桥5陈鹏6冯翔7黄天刚8谢耀德9铁血寒冰10张冠11枇杷兄弟1 ...

  • 张先军:又闻稻花香

    又闻稻花香 文/张先军 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不幸走了,举国哀恸.特别是我们这些种庄稼的农民更是伤心不已. 在这哀悼的日子里,我不由地想起当年第一次种植杂交水稻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