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战争来临,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
什么东西值钱,什么东西不值钱,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那么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马克思在《资本论》说的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商品的价值是包含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人类劳动的具体投入情况,又和劳动的环境有关。
在战争时期,正常的生产、劳动环境都不存在了,尤其是大国之间的战争,最后比拼的是谁能熬得下去。
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战火所到之处,万物皆毁,生灵涂炭。
轴心国最开始以为通过快速的战争~闪电战,可以迅速的占领敌对国家,但是实际上遇到像俄罗斯、中国这么幅员辽阔的土地,最后都变成了持久战。
战争或者是对战争的预期,可以彻底改变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这种时间越持久,改变的越彻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前苏联关系紧张,国家为了和苏联对抗,以及预防可能爆发的中苏核战争,把大量的军工企业从沿海等交通发达的地区迁到内陆深山峡谷中,这就是所谓的三线建设。
大量的军工企业隐蔽在连绵不绝的群山中,甚至在山体中开挖巨大的洞穴安装机器设备,这一系列的措施极大的提高了空袭、原子弹爆炸时的生存能力,但是也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成本。
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很多三线军工企业又迁移到交通发达的地带。
生产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环境下生产成本不一样。在战争中,生产环境不产生变化的产品,是相对贬值的。
而那些容易损耗的,人们大量需要的,同时因为环境的变化不容易稳定生产的,就是高价值产品。
为什么战争的时候黄金并不值钱?因为黄金的开采都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在战争时期与在和平时期开采成本是一样的。
把《资本论》里面那句话套过来就是:在战争期间,包含在黄金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与和平期间,包含在黄金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一样的。
所以在战争的时候,什么珠宝、玉器、黄金都不值钱。
最值钱的是食品、燃料、以及易耗的工业品,包括发电机、电池、药品等,因为生产环境不稳定,又是人们日常所需,很容易涨价。
大国之间的大规模的战争,除了摧毁对方的军事目标以外,打击国民经济的核心企业肯定是双方的一个作战要求。
二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和轴心国之间都采取战略轰炸的方式,轰炸对方的重要工业中心。
1940年9月7日到1941年5月10日,德国对英国各大工业中心和大城市进行了轰炸,被称为伦敦大轰炸。
英国当时实际上已经破译了德国的军用密码,但是为了保住这个秘密,放任德国的轰炸机轰炸自己的重要工业中心~考文垂。
持续轰炸严重的摧毁了英国的工农业生产,战争期间,英国2/3以上的食物依赖进口。运送食物的船队必须通过布满德国U型潜艇的大西洋,食品的供给受到严格管制。一个成年人每周的口粮是113克培根和火腿(约4片薄片)、1先令和10便士的肉(约227克碎牛肉)、57克黄油、57克奶酪、113克人造黄油、113克食用脂肪、3品脱牛奶、227克糖、57克茶和1个鸡蛋。
二战期间,美国本土没有被战火波及,但是在6年时间(1939年9月至1945年8月),所有食品的平均零售价格上涨了50%以上。1945年底,劳工统计局的所有食品价格指数比1935-39年的平均水平高出41%以上。
1941年8月28日,罗斯福总统第8875号行政命令成立了价格管理办公室(OPA)。OPA的主要职责是对大多数商品的价格设定上限,并通过配给来限制消费。
OPA对汽车、轮胎、汽油、燃油、煤炭、木柴、尼龙、丝绸和鞋子实行配给制。美国人用配给卡来领取微薄的家庭必需品,包括肉、奶制品、咖啡、干果、果酱、果冻、猪油、黄油。
总之,一句话:在战时,一切被管控的商品都是高价值商品。
所以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有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首先要储备的是耐储存粮食(真空包装的大米或者是面条)、白糖、食用油脂、肉食罐头,其次是常用药品,再次是燃料、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组,以及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