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吕:写给母亲,写给异乡的你
刚过去的长假,是近年来过得最安逸的,网上出了个名为“鄙视链”的帖,无意间,“荣膺鄙视链顶端——室内游者”,宅家好啊,不用堵车,无需受累。各种煽情的、催泪的、无趣的、走心的帖纷至沓来,其中总少不得那些让人过目不忘:《有些事,他们不想让你知道》,《世界上最让人遗憾的词叫“如果当时”》,《为什么我们离父母越来越远》……
离家的行囊,最重的是母亲给你准备的油炸花生米,和棉被,花生是家里长的,棉花也是。渐渐长大的记忆里,其实已经不像小时候暑假里家家都“整枝,拾棉花”了,你记得很清楚,有一年,母亲特地长了棉花,还说连正上初中的妹妹结婚要用的棉花都留好了。就是一个书包,可以塞进一床被子,你打开的时候诧异是怎么装进去的。是啊,你好奇过,却从未想过要问一问或试一试,怎么做到的?
离了母亲,离了家,离开的时候你不懂,以为离了家就是好山好水一路高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你要去的地方什么都有——只要花钱。后来,那时候日日在家的邻居告诉你,说母亲从不送站是怕舍不得哭出来,说每每你快回家时,她总是会剥花生,许多许多的花生米,只是因为你喜欢。慢慢的,你还发现,花钱未必能买到想要的,而且,可花的钱,总是捉襟见肘。后来,慢慢的你开始懂得母亲,理解她为何执意让你带上自己爱吃的、廉价的干粮和被褥。路不远,她仍怕归期遥遥,你带得多些,她才心安。
电话的内容从家里的猫猫狗狗,聊到了七姑八婆,母亲说什么你都乐意听。母亲的生活是热闹的,“你妈不缺朋友”,她喜欢到朋友家串门,也慷慨地和所有人示好。母亲也是寂寞的,你们相继离了家,她守着一屋子零零碎碎的家当,心里必然空落落的,慌。那方天地,母亲可以赶场似的去走亲戚,也可以独享清净似的煲剧看报,这喧嚣和落寞是你读不懂,看不明白,也体会不到的。你也会说起自己的种种得意和不甘心,你们安营扎寨在异乡,母亲替你们高兴,同时也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不坦然。养儿防老,为的可不是形单影只!
你突然有了回家的冲动,只是,家乡成了故乡,你一次次的往返,终究还是把自己变成了客人。回不去了,母亲陪了你,背起了行囊,陪着孩子走背书包做游戏的路,母亲总是那样的柔韧而坚强。你,曾试探性的问母亲:是喜欢自己在家?还是习惯了和我们在一起?母亲的回答,迂回而铿锵:在家当然好,都是熟悉的人和事,可还是这里好,虽然白天总是一个人,但晚上你们就都回来了呢。你释然了,说到底,母亲还是愿意一家人在一起,哪怕因此改变生活习惯。母亲张罗着一日三餐,还要关注你们谁要晚归留灯,谁要早出叫醒,你心安了,尽管偶尔你也记起故乡的野花、杂草、荷塘、围墙和儿时的伙伴!
你从没想过有一天这一切会戛然而止,你进门,母亲不在,进里屋,仍不在,而你发现,自己已然长成了母亲的模样,絮絮叨叨,婆婆妈妈。离家,包里再也盛不下任何东西了,心底满满的,甚至有些堵得慌。
总在不经意间察觉出别人其实也不是炫耀,你还会莫名其妙的沉浸在思念中不能自拔,你又实在找不到放声痛哭的理由。别人的儿女都张罗着如何陪伴老人,给他们选礼物、送祝福,而你,只能试着不着痕迹的,把那些一触即发的意犹未尽捂得严严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