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御驾亲征,刘娥的睿智起到决定性作用!(两宋繁华往事169)

一晃七年过去,时间来到公元1004年。

正如前文所介绍的,对北宋朝廷和宋真宗,甚至对中国历史来说,这都是个大年。

辽军大举南下。东京告急。

真宗是太平天子,没有经过战火硝烟。皇帝要避祸川地或者江宁的消息,早已传遍后宫。郭皇后,作为后宫之主,未经世事磨砺,也没了章法。她本想安慰真宗几句,却不得其法,几句话说完,真宗更加心烦意乱。

刘娥则不同,她出生低微、人生坎坷,知道人间疾苦、见过世事沧桑,再加上多年读书,逢此大事,她显得镇定而又冷静。举手投足间的静气,让真宗心里踏实。

刘娥是蜀人,但她并没有附和朝臣避祸川地的提议,而是坚定地支持寇准的提议,鼓励真宗御驾亲征。

结果,和约签订,天下太平。

或许,正是这件事,让刘娥在真宗心中的分量更重了。自此,除了情感上,在朝廷的大政方针上,真宗对刘娥也有了心理依赖。渐渐地,他将更多的朝政交于刘娥来决断。

入宫7年的刘娥,也终于有了“美人”的名分。刘美也被授予官职,入朝为官。这年,刘娥35岁。距离她和真宗的初次邂逅,已过去20年。

20年。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这其中的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这其中的希望和绝望。若非亲身经历,又有谁能说的清楚?

世人总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可哪一份光鲜的背后,不是曾经的无奈,不是曾经的绝望,不是曾经的孤独,不是始终的坚忍。

好在,终于熬来了名分。有名分,就有了台阶,也就有了向上的路。而台阶,有时候是自己争来的,有时候也是别人送的。

郭皇后,就送来了台阶。此前一年,她生的皇子夭折了。而真宗的另一个仅存的皇子,也随后夭折。

真宗膝下无子了。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