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味连
药材名称:黄连
别名:味连
采收加工:黄连栽后5-6年的10-11月间收获。用黄连抓子连根抓起,抖掉泥土,剪去须根和叶,取根茎在黄连炕上供炕干燥,烘时用操板翻动,并打掉已干燥的泥土。五六成平时出炕,根据根茎大小,分为3-4等,再分别细炕,勤翻动,待根茎断面呈干草色时即可出炕,装入槽笼,撞掉泥土和须根即成。每1hm2可产干黄连1500-2250kg。
药用部位:根茎
产地:主产四川、湖北。陕西(平利)亦产
科:毛茛科
原植物:黄连
植物情况:多年生草本
根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
叶全部基生;叶柄长5-12(-16)cm;叶片坚纸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cm,3全裂;中央裂片有细柄,卵状菱形,长3-8cm,宽2-4cm,顶端急尖,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表面沿脉被短柔毛。
花葶l-2,高12-25cm,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有花3-朵;总苞片通常3,披针形,羽状深裂,小苞片圆形,稍小;萼片5,黄绿色,窄卵形,长9-12.5mm;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7mm,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外轮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长;心皮8-12,离生,有短柄。
蓇葖果6-12,长6-8mm,具细柄。种子7-8粒,长椭圆形,长约2mm,宽约0.8mm,褐色。花期2-4月,果期3-6月。
黄连饮片性状:味连 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巨抱,形似倒鸡爪状,习称“鸡爪黄连”;单枝类圆柱形,长3-6cm,直径2-8m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外皮剥落处显红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髓部红棕色,有时中空。气微,味极苦
以身干粗壮、残留叶柄及须根少、质坚实、断面红黄色者为佳。
黄连药性:
【本经上品 黄连 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王连。】
味苦,性寒,入手少阴心经。清心退热,泄火除烦。
火蛰于土,土燥则火降而神清,土湿则火升而心烦。黄连苦寒,泄心火而除烦热,君火不降,湿热烦郁者宜之。土生于火,火旺则土燥,火衰则土湿。凡太阴之湿,皆君火之虚也,虚而不降,则升炎而上盛。其上愈盛,其下愈虚,当其上盛之时,即其下虚之会。故仲景黄连清上诸方,多与温中暖下之药并用,此一定之法也。
凡泄火清心之药,必用黄连,切当中病即止,不可过剂,过则中下寒生,上热愈甚。庸工不解,以为久服黄连,反从火化,真可笑也。
【产地】产四川者良,雅州者尤可贵,云南及他省亦有之,为山野多年生草本,日本产者劣,然多流入我国。根色黄,故名。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黄连为清火除湿健胃要药,功能治湿滞,解热毒,益肝胆,厚肠胃,主治肠澼下痢,天行热疾,胎毒疳疾,效益甚多。
【别录】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大明】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燥,润心肺,长肉止血,天行热疾,止盗汗,并疮疥,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安疣杀虫。
【好古】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容川】黄连之味正苦,入心经以泻火。清火之药,是水交于火也,故能止血,凡药得苦味者,其中必含水性,故能降火,此为水火互根之理。其质枯而不泽,其纯于苦味而无气,故守而不走,为去暑之要药。
【倪注】按此药专治热与利湿,凡出现热症皆可用,但是须要辨明是属于何种热,例如虚热,则须在去热药中增加补虚的药物,像黄连阿胶汤;如是实热,则须在去热的药中加去实的药物,像三黄泻心汤之类,学者按此推之,即可善用黄连。黄连大寒,得水之性,故去热。与阿胶鸡子黄为填离清坎之药,故治心内之热。
【药征】主治心中烦悸也,旁治心下痞,吐下腹中痛。
【灵胎】除热燥湿,明目止利。
【用量】普通三分至一钱。
【禁忌】血少气虚,致惊悸烦燥,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脾胃虚寒泻,真阴不足内热均忌。'
【炮制】 黄连: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
酒黄连:取净黄连,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每100kg黄连 ,用黄酒12.5kg。
姜黄连:取净黄连,照姜汁炙法(附录Ⅱ D)炒干。每100kg黄连 ,用生姜12.5kg。
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每100kg黄连 ,用吴茱萸10kg。
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照上述总灰分的方法测定,均不得过 4.0%。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用法用量】 2~5g。外用适量。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 (1)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症。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以止呕,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对热病高热、心火亢盛,有良好疗效,常配合山栀、连翘等同用;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丹皮等药同用。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外用以黄连汁点眼,可治火盛目赤;涂口。可治口舌生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