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244

温阳补肾。主肾气虚寒,阳痿,腰脊痛,身重胫弱,言音混浊
苁蓉散
【处方】 肉苁蓉 白术 巴戟 麦门冬 茯苓 甘草 牛膝 五味子 杜仲各24克 车前子 干姜各15克 生地250克
【制法】 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 温阳补肾。主肾气虚寒,阳痿,腰脊痛,身重胫弱,言音混浊。
【用法用量】 每次6克,空腹时用酒调服,一日三次。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八
苁蓉茸附丸
【处方】 鹿茸1两(先用草烧去毛,切作片子,用酥炙令香熟为度),苁蓉4两(酒浸1宿,切作片子,焙干)1两,菟丝子6两(酒浸2宿,炒令半干,捣作饼子,焙),牛膝2两(酒浸1宿,切,焙),熟干地黄2两(炒,焙),真乌药1两,川五味子1两,附子1两(炮,去皮脐),白术1两,天麻1两,补骨脂1两(炒),葫芦巴1两(炒),茴香1两(炒),干淡木瓜1两,沉香1分,木香1钱(面煨),丁香2钱(不见火)。
【制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平补真元,益养脾肾,固精壮气,暖胃思食。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临卧以米饮、温酒、盐汤任下。
【摘录】 《集验方">洪氏集验方》卷三引督府王翰林方
脚气
苁蓉牛膝丸
【处方】 肉苁蓉(好酒焙干,净洗)2两,川牛膝(去苗,洗,焙干)2两,天麻(明白者,洗,焙干)2两,木瓜(干者,各锉碎,用酒3升,入瓶内密缠,春5日,取出急用沸汤滤过,焙,为末)2两,枸杞子(拣,净洗)2两,黄耆(洗,涂蜜炙)2两,真虎骨(酒浸,炙黄)2两,青盐(别研)2两。
【制法】 上药都拌匀,将前项浸药酒,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
【功能主治】 脚气。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温酒白汤送下。
【摘录】 方出《传信适用方》卷二,名见《普济方》卷二四○
扁平疣
◆涂擦疗方
1.摘下无花果的茎叶,将流出的乳汁涂擦在疣体表面,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2.苍术、三棱、莪术各50克,白芷30克,壁虎35条,加水浸泡1小时,文火煎30分钟滤渣取液。将2种药液混合,加入食醋400毫升,再加热浓缩至300毫升,最后加入冰片5克即可,用棉签取药液涂于患处,早晚各1次。
3.将地肤子150克置于砂锅内,加水1 000毫升,煎取药液300毫升,加入白矾末50克,调匀,冷却备用,用时以棉签蘸取药液涂擦,稍加用力,使患部潮红为度,每日3~6次,治疗期间,不要用化妆品。
4.苦参30克,乌梅20克,捣成粗末纱布包好,放广口瓶中,加入陈醋(越酸越好)200毫升,浸泡48小时,以药包蘸药醋液反复涂擦患部(注意保护正常皮肤),每日3~4次,每次20分钟,连续数日。
◆外洗疗方
1.板蓝根30克,山豆根10克,香附18克,木贼草10克,取汁外洗患处。
2.鸭胆子50克,大黄10克,薏苡仁10克。研末,用75%酒精浸泡1周,用药液外洗患部,每日3~5次,连续7日。
3.板蓝根、薏苡仁、香附、紫草、木贼草各30克,牛蒡子20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每日2次,可配合肽丁胺擦剂涂患处,疗效更佳。
4.生薏苡仁、目录(先煎)各30克,板蓝根、酱败草各20克,木贼草、山豆根各5克,浙贝、僵蚕、炮穿山甲各10克,香附、把蒺藜、三棱、莪术各15克,水煎服,药渣擦洗患处,每次20分钟,日1次。
◆涂擦疗方
1.鲜鸡蛋1枚,洗净,放入玻璃瓶内,倒入米醋180毫升,经48小时浸泡,蛋壳软化,仅剩薄皮包着胀大的鸡蛋,用筷子将蛋皮挑破,把蛋清、蛋黄于醋搅拌均匀即可使用。使用时,取药棉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连用20日。
2.板蓝根注射液,用药棉蘸药液,直接涂擦皮损处,每日2~3次。
◆摩擦法:取去皮大蒜1枚,切断后,将断端置于扁平疣上旋转摩擦5~10分钟,每日3~4次。
◆擦洗疗方:马齿苋、薏苡仁各30克,苦参、陈皮各15克,蛇床子12克,蜂房、白芷各9克,苍术、细辛各6克。 加水1 000毫升,煎沸30分钟,去渣取液,趁热用一粗布浸蘸后用力擦洗疣体至发红,每日2次,每剂连用2日。
◆外洗疗方
1.木贼、香附各30克,水煎取药液外洗患处。
2.蛇床子、苦参、千里光各30克,水煎取药液外洗患处。
3.白藓皮、明矾各30克,水煎取药液,外洗患处。
4.紫草、黄檗各30克,薏苡仁、红花、桃仁各20克,水煎取药液,外洗患处。
5.板蓝根、苦参各20克,红花5克,加食醋500毫升,煎至150毫升,滤液外洗患处。
6.蛇床子、苦参、防风、荆芥各20克,艾叶10克,水煎取药液外洗患处。
7.鸦胆子50克,大黄、薏苡仁各10克,研碎,水煎,取药液外洗患处,每日3~5次。
◆热洗疗方:马齿苋30克,苍术、露蜂房、白芷各9克,细辛、陈皮各6克,苦参15克,蛇床子12克,煎水热洗,每日2~3次,洗至皮损处略变红色为度。
◆绿豆疗方:取绿豆半碗,以温水浸泡,等绿豆变软变涨,用手一挤即可去皮时,每日早晚各抓30粒左右在病变处搓,搓时使豆烂,不必过于用力,数分钟即可。患处留有残渣,可用手拂去,约7~10日,疣即可消失。
◆食醋疗方:取优质醋适量,加热浓缩1倍以上,冷却后装瓶备用。先用温水清洁患处皮肤,待干后用棉签蘸浓缩食醋涂于患处,每日3次,7日1个疗程。
◆蜘蛛丝绕筛疣蒂疗方:捕捉大蜘蛛备用。用时将疣用止血钳夹住并略为往上提拉,此时,助手将蜘蛛丝从尾引发,紧贴在皮肤水平面将疣绕箍5~8周即可,外以纱布覆盖,以防碰断蜘蛛网,一般7日后即会脱落,脱落后,局部不留疤痕。
◆药酊疗方
1.红花1克,地肤子、白藓皮、明矾、蝉蜕各2克,研成细末,加75%酒精50毫升密封,浸泡3日滤去药渣取汁,使用时,用药棉蘸取药液反复涂擦在疣体上,每日5~6次。
2.苍耳子、木贼草、当归以2∶2∶1的比例粉碎后,浸泡于50%酒精中7日(夏秋季),冬春季14日,滤液备用,先用温开水洗患部,然后涂上药液,每日3~5次,15日为1个疗程。
3.新鲜桃皮和枇杷树皮各20克,去外皮表皮,切碎浸泡于75%酒精200毫升中,一夜后,即可用药液涂擦患处。
糖尿病民间验方
糖尿病发明的验方,生地,怀牛膝各一斤,打成粗粉。每天用三十克,加水煮五分钟,倒入家用粉碎机内,打成糊状,早中晚分服,另改变饮食习惯,每三小时吃一次饭,先吃半斤蔬菜,等吃得半饱后吃一两米饭或干饼,一天吃五至六次,忌稀饭和面条等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一般半个月能全愈,但要终身服药,以防复发。无副作用,可以效仿,出问题我负责。糖尿病林山荣发明的验方,生地,怀牛膝各一斤,打成粗粉。每天用三十克,加水煮五分钟,倒入家用粉碎机内,打成糊状,早中晚分服,另改变饮食习惯,每三小时吃一次饭,先吃半斤蔬菜,等吃得半饱后吃一两米饭或干饼,一天吃五至六次,忌稀饭和面条等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一般半个月能全愈,但要终身服药,以防复发。无副作用,可以效仿。
顽固肩周炎突效
【配方】:白芍250克、大条蜈蚣10条、全虫20克、姜黄15克、黄芪40克、土元1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日二次,每次15克,加水100毫升煮沸后温服,二付药为一疗程。
【主治】:顽固肩周炎。
【疗效】:一般1-2个疗程可愈!
消水肿
【主治】:水肿:治十种水气。
【配方】:用大田螺四个,大蒜五个去皮,车前子三钱为末。
【用法】:三味研合为饼,贴入脐中,以帕缚之。
【疗效】:贴后少顷,水从小便出,肿消。
补益下元,壮强真气。主膀胱虚冷,小便频数
苁蓉牛膝丸
【处方】 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1两,牛膝(酒浸1宿,切,焙)1两,补骨脂(酒浸1宿,炒)1两,巴戟天(去心)1两,羌活(去芦头)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
【制法】 上为末,用獖猪肾一只,去筋膜,细切,研烂,取浸牛膝酒,同面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益下元,壮强真气。主膀胱虚冷,小便频数。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临睡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苁蓉牛膝汤
【处方】 肉苁蓉(酒浸)、牛膝(酒浸)、木瓜干、白芍药、熟地黄、当归、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肝虚为燥热所伤,胠胁并小腹痛,肠鸣,溏泄,或发热,遍体疮疡,咳嗽,肢满,鼻鼽。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乌梅半个,煎7分,去滓,食前服。筋痿脚弱,镑鹿角屑同煎。
【摘录】 《三因》卷五
苁蓉木瓜煎丸
【处方】 肉苁蓉(以酒浸净,刮去皴皮及沙石,细切,焙干,捣罗为末)500克 牛膝(去苗,酒浸,锉,焙干,捣罗为末)240克 菟丝子(甜滑者,以水淘去浮者)135克(酒浸三五日,以软烂为度,沙盆内研如泥)木瓜4枚(如无花木瓜,只用小黄熟木瓜10枚,并削去皮、子,别以酒煮烂为度,入沙盆研如泥,又用法酒10升匀调同煎四味,入银器内重汤慢火熬成膏,不住手搅,勿令焦,仍相度后药末多少,或硬,更入炼熟好蜜,亦须带软搜,所贵滋润,易为丸也)附子6枚(炮裂,去皮、脐,锉,以青盐末90克拌和匀,炒令黄色)麋角150克(锉末,用酥拌和,炒黄)椒红120克 肉豆蔻仁60克 补骨脂90克(拣净,炒香)楮实(红实熟成者,淘去浮者,焙干)105克 巴戟天(去心,炒黄)90克 木香60克 鹿茸(去毛,酥炙)90克 桂(去粗皮)90克 蛇床子(拣择净用)60克 槟榔60克(锉)干姜(炮裂)90克
【制法】 上十七味药,捣罗十三味为细末。将前膏和成剂,再入臼内捣二三千下,入真酥少许,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肝肾,壮筋骨,延年益寿。主肝肾气虚,耳目不聪明,冷气腹胁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日服二次。渐加至50丸。
【注意】 有内热者禁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痰浊头痛
例1陈xx,女,45岁,1978年7月13日初诊。
患者头痛历时廿载,前额痛甚,连及眉棱骨处,伴头晕头重。前医拟气血不足,肝肾两虚,投温补药,稍有瘥,但未得根治。伴健忘耳鸣,胸脘痞闷,夜寐欠佳,近年来泛吐清涎,每夜咯白痰约一小碗,服中西药未见显效。诊见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沉滑。证属湿浊素盛,久酿成痰,脉络闭阻之象。拟化痰通络法。
处方: 升麻6克、苍术8克、佩兰8克、陈皮6克、煮半夏12克、竹茹12克、石菖蒲12克、苍耳子12克、鸡血藤12克、甘草3克,服四剂。
二诊: 头痛头晕减轻,痰量减少,小溲增加,精神较振,舌苔薄白,脉弦细。前法已效,继原方去苍术,再服八剂,诸证痊愈,遂用八珍丸善后。
例2林xx,男,36岁,1982年8月9日初诊。
头痛反复发作十六年,咨其病史,每逢气候变化或情志波动则头重昏蒙毕塞,头痛骤发,以前头为著,甚如欲裂双手抱首,局部头皮肿起,常因呕吐后头痛方缓解,头皮肿亦随其逐渐消失,但感肢软无力,服西药(镇静止痛,血管扩张剂等)及中药八珍汤、杞 菊地黄汤、归脾汤之类而未效,病情日益加重。此次发作已三天,诊其脉象,弦数带滑,舌淡红,苔薄白。证属风痰上逆,病久入络,遂以疏风通络,化痰降逆法。
处方: 羌活6克、防风10克、鸡血藤15克、陈皮6克、煮半夏12克、川贝母6克、黄芩10克、葱管3支(后下)、甘草6克,水煎服并嘱服药后暂避风寒。
二诊: 服三剂,头痛大减,鼻塞已解,脉弦滑,守前方再进十二剂,诸证悉平。亦以八珍丸善后,随访一年半头痛未发作。
按: 上述两例,均以头痛为主诉,病程颇长,虽经治疗,病情缠绵,未能为安。详审证因,两者皆属痰浊为患,例1由湿浊素盛,久酿成痰,阻于脉络,与气相搏,郁而为痛; 例2兼有风邪挟痰浊引动肝气上逆所致。头为清阳之府,阳不升,浊阴不降,故经久难愈,此乃初病在气,久痛入络之义。温补气血,养益肝肾,非治疗本病之法,当须治痰为先,佐以通络,终用补益气血收功,若不先治其痰,即投滋腻温补,岂不使阴霾难消,邪气稽留哉。
嗜睡治验
郑某,女,56岁,1986年7月26日诊。家人述其数日嗜睡不醒,此前曾诉身倦乏力,四肢沉重,不欲举步,头重如裹,经某医院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压病。用脑复康、氯脂醒、乙酰谷酰氨治疗,症状反趋加重,患者形体肥胖,面部轻浮,精神萎靡,嗜睡不醒,略有酣声,叫醒旋即复睡,言语含混不清,二便正常,血压18. 62/11.97kPa,脉沉缓,苔黄腻,舌质红。证属湿蕴脾土,困扰神明。治拟振兴牌土,化湿宣郁,佐以宽胸和络。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白术、猪苓、泽泻、升麻、桑白皮、丹参、降香、檀香、藿香、佩兰各12g,炒薏苡仁30g,2剂,每日1剂,水煎服。7月28日复诊: 药后神清,亦不嗜睡,然觉胃脘胀满,原方加大腹皮、陈皮各12g。2周后诸症消失,未见复发,嘱继服参苓白术丸调理脾胃,巩固疗效。
按: 《杂病源流犀烛》日:“多寐,心脾病也”,患者素体肥胖,痰湿壅滞,且时值长夏梅雨季节,内外合邪,湿阻中焦,困及脾土,运化失职,轻清不能上升,湿浊不能下降,清阳失宜,清窍蒙蔽,治宜健脾利湿,芳香开窍,药症合拍,故而奏效。
越婢加术汤眼睑囊肿
越婢加术汤为《金匮要略》中治疗皮水的名方,其主治病证一身面目水肿,脉沉,小便不利,由此可以看出,越婢加术汤是治疗皮水重症的方剂,临床应用越婢加术汤加减治疗单纯眼睑水肿,现介绍体会如下。
1病证特点
患者多因眼皮水肿,疑有肾脏病前来就诊,多伴咽干,尿略少,或渴,或鼻塞。查体: 咽红,充血,扁桃体一般不大,双下肢一般不肿,舌质红,苔薄黄,脉浮略数。化验检查:尿常规(-),余无特殊发现。
2 病因病机
风性轻扬上升,热为阳邪,其性炎上,人体感受风热之邪,易袭阳位,水为风激则泛溢,风借火势则其威更张,此时若逢人体脾虚,致土不制水,则水肿之病生矣。而眼睑居人体之表又由脾所主,且眼睑居上为阳位,双下肢居下为阴位,故肿在眼睑,不在双下肢。
3药物组成
生麻黄7g,生石膏(先煎)20g,炒白术12g,连翘20g,泽泻6g,茯苓10g,桔梗10g,竹叶8g,生姜5片,大枣5枚(擘),炙甘草6g
咽痛较甚加牛蒡子10g; 肿甚加防风8g; 口渴加芦根20g,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早中晚三服。
4方解
腰以上肿当发其汗,方中生麻黄发汗、利水,肺为水之上源,风热袭肺,水之上源郁闭,致下源不足而尿少,麻黄、泽泻、茯苓、白术、竹叶、芦根均有利水治标之功,但利水之力不大,仍以发汗驱风为主; 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其性味辛寒,可驱散在表之热邪; 连翘、牛蒡子清热解毒利咽,疏风清热可缓咽干; 桔梗开宣肺气利咽,可开上源水之郁闭;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助麻黄发散风邪; 炒白术、茯苓、大枣、炙甘草补气健牌,培土制水; 生姜发汗解表,助麻黄、防风散风之力。然既为风热袭表,何不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之属以御之?何以竞用麻黄、防风、生姜之辛温,不惧其助热生变吗?因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皆为辛凉之剂,无发汗之功,今风与水邪相搏,非发汗不足以驱水消肿,非发汗不足以散风,能当此大任者,又非辛温之品莫属,故用麻黄、防风、生姜等辛温而不独用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等辛凉也; 又方中生石膏、连翘、竹叶、牛蒡子、芦根等足以制麻黄、防风、生姜之温热,故不会助热生变也。上方每日服三次者,取药力接续之意也,以风势迅猛,驱风亦当用急; 饭后服者,俾药势流连上焦,专力治在上之疾也。
李某,男,49岁,2004年4月5日就诊。双眼睑水肿10余日,曾于某医院就诊,经服利尿剂等药物,眼睑水肿间断好转,反复发作,后又按肾虚论治服用补肾中药无效而求诊于余。现症: 双眼睑水肿,咽略干,无口渴。查体: 咽略红,轻度充血,双下肢不肿,舌红,苔薄黄,脉浮略数。化验: 尿常规(-); 心电图正常。辨证为风热外袭,水津外溢。予越婢加术汤加减: 生麻黄7g,生石膏(先煎)20g,炒白术12g,连翘20g,竹叶8g,泽泻6g,茯苓10g,桔梗10g,防风7g,炙甘草6g,生姜5片,大枣5枚(擘)。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早中晚饭后分服。2剂服完,眼睑水肿消退,嘱其再服2剂以巩固,患者自觉好转,未再服药,3日后眼睑水肿再发,又以前方续进3剂而愈,随访1年未再发作。
解㑊证从肝气论治
解㑊证,语出《内经》,是指以人体感觉懈怠欲睡、困倦懒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关于解㑊的病机,自古以来大多责之于虚,如《素问·四时刺逆论》曰:“气血乃竭,令人解㑊”。《素问·刺要论》亦曰:“髓伤则消烁,胻酸,体解㑊然不去。”再如中医研究院、广州中医学院合编《中医名词术语选释》认为:“解㑊…… “解”即懈怠,“㑊”即困倦,是指人体感觉困倦和肢体骨节懈怠的症状。可见于虚损、消渴或热性病后,是肝肾虚弱、精血不足所致。”其言皆谓之虚,然根据多年来的临床观察,此证并非皆虚,肝肾虚弱、精血亏损者固然多见,但肝气郁结、肝脾不和引起的实证或虚实挟杂证亦屡见不鲜,临证以疏肝解郁、调理肝脾之法治之,每获良效。
1 肝气郁结解㑊证
陈某,女,36岁,1986年7月就诊。自述懈怠欲睡,困倦懒言,头晕目眩,胸胁满闷,嗳气不畅,曾被诊为中气不足,服补中益气之类无效,后又觉胸胁刺痛,诊时见舌淡红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经详细询问,得知患者1月前丧夫,10天前孩子淘气,使其暴怒而发生本病,证属肝气郁滞,气血不调解㑊证。治以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用柴胡疏肝饮加减。处方: 柴胡10g,枳壳10g,香附10g,白芍12g,川芎6g,当归 10g,郁金10g,延胡索10g,石菖蒲10g,甘草5g,生龙骨、生牡蛎各15g。服药3剂,四肢有力,胸中宽舒,嗳气消除,继服3剂,以资巩固。
2肝脾不和解㑊证
王某,男,42岁,1989年4月就诊。自述1月前因事与同事争吵之后,便觉胸胁满闷,嗳气频作,渐致全身懈怠,倦而思睡,食欲不振,腹痛便溏,诊见舌质淡,苔薄腻,脉弦缓。证属肝脾不和,木旺克土解㑊证。治以疏肝解郁,调理肝脾,用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加减。处方: 柴胡12g,白芍12g,白术10g,茯苓15g,防风6g,陈皮10g,佛手10g,香附10g,薄荷3g,甘草3g。服药 3剂,自觉胸闷减轻,嗳气稍作,全身稍感有力,腹痛略减。守原意用上方加木香6g,麦芽12g,服药6剂,胸闷、嗳气消失,全身已感有力,食欲增进,大便正常,继服上药6剂,诸症尽除,解㑊证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解㑊证与肝之疏泄和调节血量功能关系极为密切,肝在体为筋,为“罢极之本”,“罢”即疲也,和全身筋的活动有关。“罢极之本”说明肝主筋的活动,能够耐受疲劳,是运动机能的根本。如《灵枢.九针论》谓“肝主筋”,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具有疏散宣泄,调节血量的功能; 若肝气条达,疏散宣泄,调节血量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和平,肌肉筋脉得其所养,运动有力。若因情志不舒,恼怒伤肝,或其他原因累及于肝,影响肝的疏泄和条达,以致于肝之调节血量功能不及,气血不调,肌肉筋脉失其滋养,运动无力,甚则懈怠思卧,发为解㑊。若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脾气失和,运化输布失常,无以充养肌肉筋脉,亦致解㑊,追其根源,“皆生于气”,故临证必以肝气论治,才能获效。
苁蓉羮
【处方】 肉苁蓉(温水洗去土,细切)1两,白羊肾1对(去脂膜,切),葱白7茎(擘),羊肺2两(切)。
【功能主治】 丈夫久积虚损,阳气衰,腰脚疼痛无力。
【用法用量】 入五味汁作羮。空腹食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八
苁蓉膏
【处方】 肉苁蓉(去皴皮)1两,半夏(生,锉)1两,熟干地黄1两,当归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鸟喙(去皮)半两,蛇衔草半两,白芷半两,甘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薤白7茎,猪脂2斤。
【制法】 上药除猪脂外,锉碎,以醋半升,拌药1宿,先熬脂令沸,次下诸药,煎候白芷赤黑色,漉出绵滤,瓷合盛。
【功能主治】 暖肌干疮。主发背痈疽已溃,不生肌。
【用法用量】 取涂疮上,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苁蓉独活散
【处方】 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2两,独活(去芦头)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1两半,泽泻2两,黄耆(细锉)2两,五味子1两,蒺藜(炒去角)1两,防风(去叉)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1两,木香1两,干姜(炮)1两,牡蛎(熬)1两,赤石脂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1两,细辛(去苗叶)1两,续断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肾脏虚冷,腰胯膀胱间忽冷如人吹,及手足膝盖冷如水,或茎中痛,小便无节。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空心酒调下,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治疗青光眼
【配方】:当归15克,白芍30克,夏枯草30克,香附15克,川芎10克,熟地20克,双钩20克,车前草30克,乌梅20克,珍珠母30克,泽泻20克,槟榔10克,荷叶30克,菊花30克,甘草10克,琥珀(冲服)5克。
【用法】:水煎,一日一剂,三次口服。
【功能】:此方平肝清热,利水缩瞳,主治青光眼。
柴胡桂枝汤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女,49年,年前27来诊,烘汗多年,易生气,胃吃凉易痛,吃不对就打隔,气不顺,脉双寸浮细双聚关有力双尺无根,苔薄略腻中间厚稍黄舌暗红,大便一天一行,眠质量一般偏差能睡着,口稍干不苦,乏力,心易慌。
处方柴胡桂枝加龙骨牡蛎麦牙代赭石
柴胡 30 黄芩 15 制半夏 15
生姜 20 大枣 4个 党参 15
桂枝 15 生白芍 15 炙甘草 15
龙骨15 牡蛎25 生麦牙 50
代赭石 15
七付
1500ML水泡半小时以上,熬到500ML,分三次温服一天。
嘱忌生气,熬夜,劳累 ,。饮食要清淡为主。
中午尽量发小汗一小时。
今日来复诊,烘热情况大减,生气次数下降,吃不好打隔,气不顺快好,心慌没有了,人也有劲了。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春三月,此为发陈。有外证的,在春三月发陈病之中正是治疗的好机会。
半夏白术天麻汤《脾胃论》
组方:白术20 茯苓20 陈皮20 苍术20 大麦芽15 天麻15 神曲15 黄芪15
人参15 泽泻10 黄柏10 干姜10 生姜10
适应症:用于胃、肠虚弱、有贫血倾向的病人,以头痛,眩晕,呕吐为主症。如胃下垂、低血压、习惯性头痛、发作性眩晕、等。
方解:本方为补血脾胃方,黄芪人参补胃经不足;半夏、白术,苍术,陈皮、茯苓、治胃内停水;麦芽、神曲、帮助消化;干姜,生姜散胃内之寒,促进胃肠蠕动;黄柏,泽泻去胃和膀胱之热,有利尿作用;天麻镇惊熄风,对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陈皮为理气药。人参补气。
胸腹部青筋
胸腹部青筋多注意乳腺增生,经行乳房,胀痛,情志抑郁。
头部青筋
中风、糖尿病、风湿...
1、太阳穴青筋
太阳穴出现青筋往往提示头晕,头痛;当太阳穴青筋凸起,扭曲时,表示脑动脉硬化;紫黑时,则容易中风。一旦中风非死即残,提前发现能够趁早预防。
小腿青筋
静脉曲张严重者往往发生腰腿疾病,风湿关节痛,特别多见于久站的老师,久行的农民或喜欢走热时冲凉的人士。
因为寒则入骨伤筋,这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够注意的问题,最后久积成疾,甚至影响高血压很难下降。
人人养肺 刻不容缓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峻,人们发现原来肺脏是如何的脆弱。肺是我们人体的笫一道防线,对其他脏腑有覆盖保护作用。现在,人人都要养肺,刻不容缓。这不仅仅是中老年朋友的事情,也是男女老少的事情,无一例外。
养肺最重要的是增強自身免疫力:
一 多吃抗氧化食物,每天吃分量足夠的新鲜蔬果,特别要多吃养肺的蔬果,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二 开怀大笑,笑口常开。大笑可以减少压力荷尔蒙,可增加唾液中的抗体。
三 按摩,可使身体放松,减少压力荷尔蒙的释放。每天45分钟的按摩,一个月后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
四 每天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有助于身体发挥抵抗力。
五 建立适合自己的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合理饮食,劳逸结合,坚持锻炼,充足睡眠。
六 心情开朗,精神焕发,有为有乐,抛弃忧虑和烦恼。
七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人身心健康。
胃泛酸水,口酸口苦,可能是肝的问题,不妨用这个中成药
一名粉丝给百草君留下这么一段言:百草君您好,我是一个老胃病患者,胃病折磨的胃痛、胃酸、胃胀,人也比较瘦。今年儿子过年回来我和他有点不太愉快,这两天感觉一到早晨嘴里发苦,胃酸多,两边肋骨里面也不舒服,这是什么原因呢?
看到这些百草君脑子里却浮现这两句话:第一句是生气是万病之源,第二句是:肝火犯胃。
生气是万病之源
爱生气的人,经常会出现气的吃不下饭的情况,甚至气到胃痛,胃痉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气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伤肝、还会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使肠胃中的血流量减少,肠胃入冬减慢,严重时还会引起胃溃疡。
肝火犯胃
中医来看,“怒伤肝”,胃虽然痛的最明显,但是胃与肝、脾的关系特别密切。肝与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忧思恼怒,气郁而伤肝,肝气横逆,必然会克脾犯胃。中医称这种病症是肝胃不和,都有什么病症呢?胃炎、十二指肠淤积症、胆囊炎等。
如果我们认为这个情况不严重,拖延了,肝气久郁即可能化火伤阴,有可能导致瘀血内结。也就是胃痛会加重,而且缠绵难愈,还会变生他症——脾胃炽盛,迫血妄行;郁血瘀滞,血不循经;脾气虚弱,不能统血,气随血脱,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您平时爱生气,也有胃病,百草君建议用这两个方法,第一个难,第二个容易。难在什么呢?调心,气出反噬自己,控制自己不生气是不是比较难?另一个相对“简单”,是百草君想说这种情况重视清泻肝火,用好左金丸。
左金丸出子朱丹溪《丹溪心法·火六》,又名回令丸、萸连丸、茱连丸。朱丹溪是谁?朱丹溪是元代著名医学家,被后世成为“滋阴派”创始人。左金丸原方是由黄连6两(姜汁炒)和吴茱萸一两(盐水泡)组成,共为末,做成水丸或者蒸饼,白汤服用。
《丹溪心法》言其功效仅为“泻肝火”三个字,实则后世的研究中,它不仅能够清泻肝火,还能和胃降逆,制酸止呕,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它能抗癌、抗胃癌、抗大肠癌、抑制胃肠运动、降血压,临床可应用到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肋痛、失眠、眩晕等症中。
从药性来看,黄连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都知道黄连苦,实则是苦寒清热,而且黄连还入胃,把肝火降下来,胃就舒服了。但是黄连的禁忌也写的明明白白:阴虚内容,脾虚泄泻慎服。苦寒之药损伤阳气,就需要吴茱萸的辅助。
吴茱萸归肝、脾、胃、肾经,是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也就是说吴茱萸苦热,能够化解黄连的苦寒,不损伤脾阳;能够降逆,把气往下沉,胃气降下去,呕吐感就消失了;能为黄连“引路”,入肝经,通达肝气,不让它继续化火。两者能够相辅相成,升降有序,既能灭掉肝火,又不伤害胃阳,一举两得。
如果两肋胀痛,口苦泛酸
别再单纯以为就是胃痛
也要考虑到肝,考虑到左金丸
这就是中医能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小便利
简单方便有价值
你的分享与在看
都是我们传播中医文化的动力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病的种类包括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食管压迫型,其中以脊髓型颈椎病为最严重。
脊髓型颈椎病由于先天性、动力性、机械性等因素对脊髓及伴行血管产生压迫刺激而致病,会出现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虽发病少见,但症状严重。如辨证施治错误,后果不堪设想。
颈椎管多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髓已经长期受到压迫,已经萎缩,只有常人的三分之一,为脊髓型颈椎病,中医认为其病因为“本虚标实”,是人们在长期劳累的基础上造成的人体气血不足,
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一个整体气血亏虚的情况,为中医所说的“痿证”,“痿”即枯萎之意,黄帝内经云“肾主身之骨髓”,
治法则从调理肾脏入手,则采用经典名方六味地黄丸,来补身之骨髓而达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目的。
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山茱萸,补养脾肾并能涩精;
山药补益脾阴,并能固精;
泽泻利湿泻浊,防熟地黄之滋腻之恋邪;
牡丹皮清泻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湿;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
此6味药材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到达补肾阴的目的。
以六味地黄丸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基础方,再加以辩证,如有其它病症需在基础方上加味。如果兼有气虚证可加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以激发患者的康复能力。
《本草中国2》中国医大师以此法治愈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体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以下是视频可借鉴!以下是视频可借鉴!以下是视频可借鉴!
胃反。呕吐不止,饮食不下
雌黄丸
【处方】 雌黄1分(研),甘草半分(生)。
【制法】 上为末,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胃反。呕吐不止,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用五叶草、糯米同煎汤,送下4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小儿咳嗽
雌黄丸
【处方】 雌黄(细研)、鸡内金(是鸡粪黄)、延胡索、半夏(生用)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用枣肉为丸。
【功能主治】 小儿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7丸、10丸,用灯心汤吞下。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茅先生方
小便滑数,肾消尿数
雌黄丸
【处方】 雌黄(研如粉)1两半,干姜半两(锉,入盐4钱匕,同炒黄色)。
【制法】 上为末,用于蒸饼为末,入水内拌和捣熟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便滑数,肾消尿数。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2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大人小儿呀呷嗽
雌黄丸
【处方】 雌黄半两(研),丹砂1钱,铅霜1钱,腻粉1钱(研)。
【制法】 上为细末,糯米粥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大人小儿呀呷嗽。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用蛤粉汤送下,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咳嗽喘急
雌黄丸
【处方】 雌黄1分,雄黄2分,杏仁7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细末,以蟾酥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 以灯心煎汤送下3丸,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六三
小儿尸疰,及诸蛊魅,精气入心腹,使儿刺痛,黄瘦
雌黄丸
【处方】 雌黄1分(细研),雄黄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麝香半分(细研),白头翁1分,徐长卿1分,羚羊角屑1分。
【制法】 上为末,以青羊脂和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尸疰,及诸蛊魅,精气入心腹,使儿刺痛,黄瘦。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粥饮送下,日3次。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