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兜底的教育

    社会上很多人看不起中职学校,中职教育。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中职学校,这些考不上高中,被老师歧视,被应试教育体制抛弃的孩子,又该何去何从?谁又该为他们的成长负责?
    只有中职教育,只有中职学校把这些普通高中不要的孩子当做宝,去尽心尽力地培养。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考上心仪的大学,和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一样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
    在中国,职业教育常常被忽视,甚至歧视。一说起中职学校或者说技校,学生不愿意上,家长更是看不起。在中职学校工作的老师,也常常感觉自己不是个老师,倒像一个保姆,获得不了作为教师应有的职业尊严和成就感。
    相较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中职学校的学生的确既难管又难教。普高的老师要操心的是怎么把学生的成绩提高,而我们要操心的是学生怎么不把你的血压气高。用余国良老师的话来说,普高的孩子都是好秧苗,我们中职学校的孩子都是别人挑剩下的差秧苗。
    面对这些挑剩下的差秧苗,很多中职老师总是充满抱怨。“这学生成绩也太差了,课实在没法上?”“这些熊孩子,天天给我找事,不是抽烟就是打架,这班主任没法当了!”“学习差也就算了,还没有上进心,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老天啊,让我怎么教!”
    类似的抱怨还很多,在我工作的头一年,我也常常抱怨。但是抱怨来抱怨去,无非也就三点:一是学习成绩差,二是学习习惯差,三是生活习惯差。
    但是抱怨有用吗?不仅没有用,反而加剧我们工作的焦虑和烦恼,让我们一看到这些学生就气不打一处来,让我们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些学生,让我们带着情绪上课。
    学生稍微犯一点错误,我们便大动干戈,一顿训斥。训斥不行,便让其写检讨、请家长,最后实在没招了就用开除吓唬学生。学生表面上不敢反抗,实则内心则充满怨恨。师生之间开始产生对抗,隔阂越来越大,直至形成一条巨大的鸿沟。最终的结果是老师处处看学生不顺眼,学生也处处看老师不顺眼。
    所以作为中职老师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学会停止抱怨,转变自己的职业心态,要相信差秧苗也能长出好谷子。
    各位中职老师们想一想,这些孩子如果成绩不差会到我们中职学校来吗?这些孩子如果生活习惯又好,学习习惯又好,他的学习成绩会差吗?还有这些孩子成绩差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难道他们一生下来学习成绩就差吗?难道他们想一直差下去吗?
    我常常在课堂上跟学生讲:“你们成绩差跟你们其实没太大关系,要怪就怪你们的老师,要怪就怪你们的家长,要怪就怪你们的学校。是他们扼杀了你们对学习的兴趣,打击了你们对学习的动力,浇灭了你们的学习欲望,用歧视和冷眼让你们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每次我说这段话,学生都以为我在开玩笑。其实我一点也没有开玩笑,这些中职学校的学生之所以变成今天的这幅模样,他们的家长和老师要负很大的责任。
    在我眼里,这些学生一点也不差,这个世界上也没有所谓的差学生。怪只怪我们只拿着考试分数这一把尺子来去衡量学生的优劣。我相信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中职教育的了解,我不仅不再抱怨,而越发感觉到中职教育是面向社会上最底层最弱势的那群孩子的教育,是真正的平民教育,是良心教育,是为社会兜底的教育。
    中职教育是面向平民的教育,这些上中职学校的孩子们,他们基本都是出身于普通家庭,他们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其中还有一大部分来自于贫困家庭、残疾家庭以及单亲家庭。
    中职教育是面向弱势群体的教育,从学习成绩来看,这些孩子基本都在班级的后十名徘徊,他们或许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长期忍受着老师的歧视和白眼。在学习至上、考试至上、分数至上的应试主义教育环境下,他们恰恰不擅长学习,不擅长考试,不擅长拿高分。因此,他们就被看成学习路上失败者。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打击下,一点点丧失殆尽。
    中职学校是真正的良心教育,普通高中对这些中考失败的孩子们关上了大门,并告诉他们你们成绩不行,我们不要你。中职学校却对他们说,你们很棒,你们虽然学习成绩差,只要肯努力,有上进心,一样可以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普通高中的眼里只有成绩,考得好就是好学生,考得差就是差学生。中职学校的眼里全是好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潜力,只要坚持下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兜底的教育,试想如果没有中职学校,中国有多少学生将面临无学可上的境地。又有多少未成年的孩子流入社会,成为不稳定分子。中职学校培养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经过三年的学习,如果他们成为了一名名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高水平劳动者,或者称之为大国工匠,对于中国的制造业和科技的发展又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需要精英人才,但社会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有素质、高水平的劳动者。时代在变,我们的育人观也应该随之而改变。英国夏山学校的校长尼尔说得好,我情愿看到学校教出个快乐的清洁工,也不愿看到它培养出一个神经不正常的学者。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不是培养人上人的事业。孩子们应该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志成长为他们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按照家长自以为是的意愿和社会的某种期望。如果他做一个清洁工感到幸福,那为什么非要逼迫他去做一个神经不正常的学者呢?
    美国总统卡特当选之日,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说她培养了一个杰出的儿子。可卡特的母亲却骄傲地说:“还有个同样杰出的儿子呢!他是卡特的弟弟,正在我家后面的园子里种地……”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一个母亲生下的两个儿子,他们对于这个社会一样重要,一样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作者:张飞,中职班主任兼语文教师,任教于安徽省临泉县皖北经济技术学校,有作品发表于《新安晚报》《安徽青年报》《好教师》《当代教育家传媒》等报刊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