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五大凶蛇,可颠倒昼夜,与创世大神女娲相似

狼总是把猎物包围起来或着逼到角落后光明正大地发起进攻,不像毒蛇偷偷摸摸地猛咬一口而后逃之夭夭,但蛇却是极其危险的生物,在上古时期,更是有许多部落以蛇为图腾。

修蛇(巴蛇)

《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郭璞注:“即巴蛇也。”《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修蛇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蛇,也叫做巴蛇,出自《山海经》,据说体长大到能够吞下一头大象。由于修蛇也袭击人类,所以黄帝派遣大羿前往斩杀,大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后一直追赶它到遥远的西方、将其斩为两段。修蛇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现在称为巴陵。

虺(huī )蛇

《淮南子·本经训》:“虎豹可尾,虺蛇可蹍,而不知其所由然。”《后汉书·段熲传》:“今傍郡户口单少,数为羌所创毒,而欲令降徒与之杂居,是犹种枳棘於良田,养虺蛇於室内也。”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生平性格似虺蛇,腹有戈矛脸有花。” 郭沫若 《访花园口》诗:“居民百万成鱼鳖,国贼一夫正虺蛇。”虺是化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出自南朝时期著作《述异记》。虺是龙的一种,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中。

烛九阴

《山海经.海内外九经》海外北经记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启(上户文,下月)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在《海外北经》中记载钟山的神,就叫做烛阴。在这里关于烛阴的神力记载还是比较详细的,睁眼为昼,闭目为夜,吹气为冬天,呼气为夏天,不喝水,不饮食,也不休息,一呼一吸便成风,身长千里。在形象方面,与创世大神伏羲、女娲极为相似,人面蛇身。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也有提过,“蛇”这种动物有着极深刻的生殖寓意,在最原始的人类社会,“繁衍后代”是最重要的命题,所以很多创世神都与蛇相关,很显然这烛阴也是很好的继承了这一点。

九婴

九婴是九头怪兽、怪蛇之属,能喷水吐火造成灾害。《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提到北方有一条大河,水深千丈,波浪汹涌,人称凶水。凶水中有一只九头怪物,名叫九婴,既能喷水,又能喷火。十日并出时,凶水也沸腾了,九婴嫌水中太热,就跳上岸来,见人就吃,吃的时候,必须有九样食品同时供它吃,因此成为大羿第三个斩杀目标。

鸣蛇

鸣蛇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鸣蛇的样子像蛇,却长着两对翅膀,其鸣声有如钟磬般响亮。《山海经·中次二经》说:“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传说,鸣蛇是一种西南鲜山怪蛇,吸收天地灵气,逐渐有了灵智产生蜕变的蟒蛇(此段和白素贞有点相似)。蜕变后的蟒蛇喜欢干旱,其背部长有四只翅膀,在飞行的时候,发出磬磬的声音,人们将其称之为鸣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