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你无法做到的“知道”,都是假知道

- 云里雾里,没有你 -

那些让你无法做到的“知道”,都是假知道

我们时常会把“知道”挂在嘴边。

“我知道自律才能自由。”

“我知道这个道理······”

却依然“道理我都知道,可我就是做不到”。

“知道”像一副安慰剂,往往用来悬挂着安慰自己并没有领悟到的东西,而这个时候,往往是做不到事情的时候。

很多人还是会困在“为什么自己知道了还是做不到”的螺旋里面,却从来没有对自己所“知道”的,进行本质性的思考。

很多人会认为自己知道很多道理和知识。其实,很大一部分情况是,这不过是,他们自己以为自己知道,甚至认为自己懂得。事实上,并非如此。

这样的“知道”往往只是由听说、阅读、告知传递而来,这仅仅只是停留在浅显表面上的“知道”,并不足以让人有深切的认知,这是属于消费性质的“知道”,也就是,这样的“知道”并不是自己的产出。

回顾一下自己的“知道”从何而来,如果琢磨一下便可以感觉到蹊跷,如果你的“知道”,很多都是从大众媒体的信息流上获取的,那么就要好好琢磨一下自己的认知了。

众所周知,大众媒体是一种极其容易获取信息的途径,哪怕你无意于去获取它,几乎随便一个人都是随即可见的,而你总会被动地接受到。这恐怕就是“你知我知大家知”,如此轻松不费力。

你会发现,这样“知道”是很单薄的,自己没有关于它的内在认知体系,零碎且没有力量。而且,和自己的黏连度会很低,会很容易忘记,在生活里基本上都是记不起来的,或者并不能从源头上透彻地理解它,没有办法随时以第一反应的形式,将它用于生活当中。

你可以想想这样的生活画卷是否似曾相识:很多时候,你听了很多道理,网罗了各种你认为有用的道理金句,甚至你会把它们抄写下来,张贴在卧室的各个地方,悬挂在书桌前,企图把它们作为规范自己的箴言准则。

可是,它们往往在令你激动感慨之后,你便会对它们视而不见,视若无睹,你不变的生活习惯,会在时间的暗流里将它淡化。甚至它们将不存在于你的记忆里,哪怕它们一直待在你的眼前。

最关键的是,那些信息平台和社交平台充斥的,都是清单式的信息和碎片化的信息,且不说来源是否可靠,知识严谨性和知识的深度这些考量因素,都足以质疑它们是否属于合格的知识,可我们却往往习惯性地因为这些东西,而自认为自己知道了很多······

你认为真正能够,让你有所改变的“知道”,是能够从社会上各种人都能够随即接收到信息的地方获取过来的吗?所以,是不是要想想自己所谓的“知道”,是什么性质?

你想想,你一开始希望自己有所“知道”是为何而用?是不是希望自己的这些知道可以为自己指点生活的迷惑,甚至希望自己可以因为这些“知道”,有关于自己的建树?

那么你再想想看,能够真正指点生活迷津的,令你所建树的,会是那些直接在外界直接轻松手到擒来的吗?那些清单式和碎片式的东西,是能够促成一个人的建树的东西吗?

反思一下会发现“信息过载会导致知识幻觉”这样的现象,发生在我们很多人的身上。

这些,其实就是,你所认为的“知道”在你身上的存在状态的真相。

很多时候,你听到或者看到“点燃”你的话,你可能会直接认可这些话的正确性,认为它们适合于你,于是,便“顺手牵羊”地认为自己知道了这些道理。

只是我们自己主观认为它和自己有关系,或者它听起来很有道理,一看过去,它也确实鼓励了我们,甚至会让我们感觉到受益匪浅,似有醍醐灌顶的顿悟,并且让我们热血沸腾,显得振奋有动力的样子。

然而,真相是,这往往只是一种颅内高潮的反应。

这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并不能成为真正驱使你行动的内在动力,当然就不可能让你持续自然地去做一件事情了。

而且,你可能也并没有正经地去思考过,这些理论是否都是逻辑自洽的,或者考虑到它们所包含的哲学,是否都是适合于你当下处境的具体情况。

这其实,最多只能算是你大脑对外做的一种信息采集,算不上真的知道。

何况,它和你的相关度其实还是很低的,而且尚未建立联结,甚至无法与你建立联结。

总结一下发现,我们所“知道”的,几乎大部分都是大众媒体等途径,大批量轻松便捷获取的;缺乏真实可靠性和严谨性,以及完整度;它们从别处获取,容易发现也容易遗忘;无法与我们建立真正联结,并不能够成为促进行动的内在的驱动力;只是一些赋予表面的肤浅的东西。

真正的知道,应该是有力量的,并不会轻易地获得,它会需要一个酿化的过程,由你的逻辑思维和心智情感,以你实实在在的经历,去参与到对它们的思考和感受,然后形成属于自己的思考认知。这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来沉淀出来。

真正能够让人去做到的“知道”,一定是自己切身领悟到的,绝不是简单被告知,而且在尚未清晰弄明白它的时候······如果,连透彻明白它这件事都没有做到,何谈“知道”呢?这样,自然它就完全和我们没有关系。

(0)

相关推荐

  • 每个人都该懂一些很深奥的道理吗?智慧应该被普及吗?

    这是单华伟的第一百四十九篇原创文章 | 一个小酒馆的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   街边有家小酒馆,没有名字,门时常半开着,但路过的人往往都能隐约听到里面在谈论一些很思辨的话题,大多数人对这些东西是无感的 ...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艺述史官方原创 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两种人:第一种是稍微学到点东西,他们就到处去炫耀,一点都沉不住气.其实在别人眼里,这些东西我们早就知道了.另一种呢 ,他们总喜欢自己偷着学不和人分享,生怕别人知 ...

  • 物质财富的由来

    一   无中可以生有 如果我们只是想着,如何得到财富,但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财富由何而来的.那你怎么可能得到财富,任何东西都有个根.所以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财富的概念,既有精神财富,也有物质财富,总而言之,一 ...

  • 叛逆期的孩子教育:你总是知道做不到,因为没有在心上用力

    绝大多数家长都是为了叛逆期的孩子教育问题,每天在学习家庭教育课程或者看文章.看书籍,希望能通过自身改变成长带来孩子叛逆厌学等问题地彻底解决. 但通常孩子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转变,究其原因,除了理论导向是 ...

  • 为什么你总是做不到自律?往往是这3大认知系统需要改变了!

    说起自律,我想每个人都想过让自己自律起来,因为只有高度自律的人,才有可能迅速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且还能帮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有很多人决心下了100次,坚持不了3天就放弃了, ...

  • 来读论语丨沈铖老师:慧而不用,叩之两端

    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继续学习<论语>.上节课讲了君子之知,让我们明白儒家的知是以所知和无知合在一起构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的就是人的能知之性,也 ...

  • 这些都是“假画”,却也是国宝!

    中国画讲求师承.张彦远认为历代画家"各有师资,递相仿效",可见临摹是对历代经典之作的传承和发展.现存于世的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周昉<簪 ...

  • 一个人,自己不强大,靠谁都是假,深度好文

    因为是人,所以长大,活着活着就懒了,等着等着就穷了,恍然大悟,世界那么大,而自己如此的渺小,要想活下去,要挣钱,要结婚,还要学会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不知道钱的贵重,想不到未来的得失,多少的年华,一起不 ...

  • 不管什么牌子红酒,只要有这几个“4个字母”,基本都是假酒

    红酒是葡萄.蓝莓等水果经过传统及科学方法相结合进行发酵的果酒.现在市面上最受欢迎的就是用葡萄酿造的红酒了,生活水平的提高,爱喝红酒的人越来越多,通常都会买些红酒放在家里面小酌两杯,适量饮用红酒对身体的 ...

  • 世人不懂王朔,只因都爱假正经!

    2007年,在电视台的演播室里. 王朔理着平头,背着斜挎包,歪着脑袋, 像个老流氓一样对着中青报记者: "你们媒体怎么这么下流,我告诉你们,你们深刻地得罪我了!" 这不是他第一次骂 ...

  • 切记!这3种所谓的白酒都是假酒,很多人喜欢喝,别上当了!

    一说到白酒,相信90%的朋友们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而且在中国酒文化也是非常有文化底蕴的,一般我们在待客的时候,或者是朋友出去聚餐的时候,酒桌上都少不了我们常说到的白酒,而且很多白酒,它都是一种纯粮食酒 ...

  • 清华教授:50%以上的孩子都是“假努力”,来看怎样成为超级学霸

    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孩子学习困难,成绩不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是因为孩子笨?智商不够?还是因为别的原因? 作为一名老师,接触过几千名孩子,有些学习成绩好一些,有些学习成绩差一些,但是,我发现,没有一个孩 ...

  • 这些都是“假画”,却也是国宝

    2021-05-08 23:28:31·百墨艺术 临摹是习画基础.临,是照着原作写或画:摹,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临摹画,有的直接摹原迹,有的出于背临,有的依据钩摹本再临,又有火前火后之别 ...

  • 汽车这5个异常都是假“故障”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故障,或者异常噪音,或者漏油,或者漏水.在这众多的异常中,有些混合现象是正常现象.我们来说说分享的一些正常的"异常". 热车停车熄火后,排气管发出有规律 ...

  • 买酸奶时,不管什么牌子,包装上有这2个词,都是“假酸奶”【图文】

    酸奶是一种很营养又健康的食物,酸奶是经过发酵后的牛奶,不但保留了牛奶原有的优点,而且口感酸甜可口,无论大人或者小孩都非常喜欢.每天喝一杯可以补充蛋白质.钙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酸奶所含的益生菌,还可以 ...

  • 你购买的字帖,可能90%以上都是“假字帖”

    为什么说古帖还有真假呢?当然不是像丰坊一样,以作伪为乐,也不是像乾隆一样,把高仿<韭花帖><富春山居图>捧在胸口当成至宝.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当代影印技术下,你信以为真的&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