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01|你的「关键对话」能力如何?
一、什么是关键对话?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关键对话的场景。
比如:有的同事经常会向你提一些不同的意见,工作中会有看法跟你不一样,那么你怎样跟他好好地去沟通呢?处理得好,大家工作都改进了,然后关系也不错,但是处理得不好,有可能会影响你跟同事之间的关系,进而后面的工作也不好做。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比如说带小孩的时候,爸爸妈妈在育儿的某些问题上有分歧,该怎么办?怎样消解这些分歧?还有,比如说你的父母催着你结婚,而你还不想结,这个时候又该怎么办?这些都是关键对话。
关键对话的场景非常多,并不是每一次都容易处理。我们很多人面对关键对话的时候,特别是在和别人有观点分歧的时候,采取的方式要么是本能地逃避,或者把事情升级,针尖对麦芒进入战斗模式。
避免冲突和争执,压制自己的想法,其实内心里面是不舒服的,短期内也许没什么问题,但是时间长的话,日积月累,消极情绪总有一天会爆发;而进入战斗模式,往往把一个正常的沟通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忽略了要解决的问题。
在《关键沟通》这本书里,有两个数据。作者曾经调查了全世界几百家企业,两千两百多个跨部门的合作项目,通过观察这些跨部门合作项目的沟通方式,就能预测这些项目最后能不能成功,预测的准确率达到了90%。还有一个针对夫妻的研究,通过观察夫妻之间的沟通是不是健康的、良性的,就能预测这对夫妻会不会离婚,预测的准确度也达到了90%以上。
二、如何处理好关键对话?
既然关键对话如此重要,当我们面临此种境地时,我们该如何和谐相处?
要处理好关键对话,有两条最基本的原则,第一条是强调对话双方的共同目的,第二条是营造富有安全感的对话氛围。
在关键对话中,当你遇到对方的看法和你不一致,并且争论不下的时候,我们容易付诸情绪,要么逃避,要么富有攻击性。但在沟通危机发生之前,不妨想一想,这次对话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解决问题还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工作中,同事之间有不同的意见是很正常的,但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工作,为了团队的利益,回到我们的初心,我们对话的意义不是要证明自己或者把对方击败,而是目标一致地完成一个任务,这样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调整自己的状态,从战或逃的本能反应中脱离出来。
处理好关键对话的第二个核心原则是营造富有安全感的对话氛围。良好的对话氛围能让对话双方都觉得很有安全感,才能自由地表达。如果对话氛围是激烈的、剑拔弩张的,没有了安全感,就比较容易陷入沉默或者是语言暴力。
沉默的表现形式有掩饰、逃避和退缩。当对话方有不安全感时,他可能顾左右而言他、把内心真实的想法隐藏起来,或者避重就轻、不正面回答,或者就直接不沟通,这种情况常见于家庭成员之间。而语言暴力也有三种常见表现,分别是控制、贴标签和攻击。控制就是胁迫对方,按照你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强迫对方来接受你的观点。更具体的表现是强行打断对方说话,对方话没说完就开始反驳。贴标签用我们通常的表达就是扣帽子,经常说一些反话,我们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对身边的亲人可能经常会说类似的话。而攻击就是直接骂人了,什么难听说什么。
在对话中,如果沉默或语言暴力一旦出现,我们该怎么办呢?《关键对话》这本书的作者提出了一个可操作性的流程。首先,是把这个对话暂停,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找一种营造安全感的方法,然后再启动对话。
举个例子,一对夫妻在讨论明天要不要花很多钱去买一个蛮贵的沙发,聊着聊着差点就吵起了,变成了争论谁赚钱多赚钱少的问题了。那么这个时候,作为妻子一方,你可以说,亲爱的,我们能不能来理理思路,想想我们到底在争些啥?
暂停以后呢,需要做一个判断,想一想这次对话会出现危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要么是双方忽略了共同的目标,要么就是双方的互相尊重没有做好。
如果是因为忽略了共同的目标导致了危机,那么我们就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其一,在这次对话中,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其二,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第三,我希望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对这三个问题,如果能很好地回答,双方对话目标的共同区域就找到了。
而如果是因为没有相互尊重导致的危机,该如何应对呢?
尊重感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就像空气一样,特别需要关注一些细节。比如:认真地听完对方讲话的内容,不要为了赢而争吵。防止将不同意见升级为争吵的一个办法是用陈述句复述并确认,这里推荐非暴力沟通模式,先客观地描述问题,再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请求。
三、如何控制我们的负面情绪?
在对话中,如果我们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愤怒、恐惧、受伤等种种情绪,关键对话就不可能顺利进行。那么怎样分析和改变自己的情绪呢?
《生活的哲学》这本书里提到过一个“ABC模型”,A指的是客观发生的某件事情,B指的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C是这件事情造成的结果。我们在对话过程中需要做的是,把事实和对事实的看法区分开来。事实是事实,判断是判断。
比如在对话中,对方的某些表现冒犯了你,但实际上你觉得被冒犯了只是个人的一种理解和建构,它不是事实。也许对方只是习惯反应,并不是针对你,是你自己虚构出来的看法。
所以,工作也好、对话也罢,基础是客观事实,防止主观臆断,不要不加审视地、鲁莽地去判断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一旦我们能够理性地控制我们的想法,那么我们就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那么,如何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想法呢?
其一,在日常的工作或家庭生活中,在一件已经发生的事情里,如果你也参与了进去,多多少少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准确地说:你是一个参与者,而不仅仅是受害者;第二,同理心,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但也都是普通人,把你放在对方的角度,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表现;第三,做一个行动者,回到你的初心,你和对方对话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你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四、如何有效陈述自己的观点?
在关键对话里面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难的地方,就是你怎样来表达那些具有争议性的观点。你明明知道对方的观点跟你的不一样,如何不激发矛盾的前提下把不一样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有技巧可遵守吗?
在《关键对话》这本书里,作者就构建了这样一套分享争议性观点的一套方法。如何变成一个对话的高手呢?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自我修炼,第一个方面是自信,第二个是谦逊,第三个是技巧。
自信是关键对话的一个前提,如果你觉得你的观点是对的,那么就应该自信地非常坦然地很坦率地把你的观点说出来;但是在自信表达观点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意识到别人的看法和观点也是有价值的,这就需要谦逊地表达,对话仅仅是一个开始,通过相互的交流,大家对事情的认识会不断加深,不断完善,最后双方能够共享观点库,得到一个更全面更接近于正确的观点。
至于对话中必须修炼的素质—对话的技巧,《关键对话》书中提供了一套非常具有操作性的方法,由五个部分组成,叫做“综合陈述法”。
第一个技巧叫做分享事实。你讲的第一句话不应该马上就提出你的观点,而应该先把客观的事实摆出来,事实是最不引起争议的内容。举个例子,一个员工迟到了,你说“XX,你的时间观念很差”,这不是一个事实,这是一个判断。
第二步技巧是说出你的想法,我们陈述事实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观点。那观点的来源是什么?一定是基于大量的事实调查,详细的数据分析,合乎逻辑的推理。另外,在说出想法的时候,不要堆积问题,一定是及时表达观点,比如你对一个同事不满,很长时间不说,最后列了一个20条的罪状去说他,这时候就很容易引起冲突了。
第三个要点是以一种谦逊、真诚、开放的态度征询对方的观点。交流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多么正确,多么强大,而是为了把事情讨论清楚,还能解决问题,这是对话的目的。
第四个技巧是做出试探性的表述,换种说法叫做软化你的措辞。“我很好奇你为什么这么想?”、“我有一点没有搞懂,能不能请你再帮我解释一下?”比“事实就是这样”、“我们一致认为”就好一些。好的表达方式,语气应该是不卑不亢,不过于强硬,也不是过于软弱。
第五个技巧是鼓励对方做出尝试,鼓励对方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在这一点上,尽量用陈述句而不是用反问句,反问句有一种压迫感;另外,提出开放式的疑问,而不仅仅让对方回答是还是否。
五、总结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面临的关键对话场景是如此之多,但我们的表现却不太令人满意。我们只有明白了关键对话的基本原则,强化双方的沟通目标,营造富有安全感的对话氛围,掌控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想法,知道如何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我们才能化解冲突,实现双赢的沟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