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肯德基食物银行遭哄抢,美好的初衷,与现实背后的世界观
前言:近日,上海首家肯德基食物银行遭市民哄抢,地面疑似有被丢弃的食物。肯德基回应时表示:目前食物银行仍会正常供应;此前街道回应称:会加强维持秩序,后续考虑实行网上预约等方法。所谓“食物银行自取站”,就是餐厅将每天多出来未销售的余量餐食放进冰箱存储起来,提供给有需要的人免费自行领取。
食物银行设立的初衷
食物银行起初流行于欧美日等地区,是商家把多余或滞销的食物以极低价格甚至免费送给民众,避免了食物浪费。食物银行,却遭到了哄抢,让人不免担忧这种看起来很理想的模式是否适合中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
本来这个食物银行的构想就是,非常理想化的。因为它的初衷是:把过剩的食物(资源)免费的匹配给最需要食物的人。本来这种初衷蕴含了很大的矛盾:这种“善良”的食物银行只会在资源尚不足够富足的情景下才会需要和存在,但是在资源不富足的情景下人们的行为和道德水准下显然达不到食物银行“按需分配”的水平。
大家可以参考最近20年犯罪率的持续下降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果我们已经进入资源极大富足的按需分配社会阶段,大概也没有饿肚子的人,自然也不需要食物银行。上海即便是国际化大都市,离这种富足阶段也还差得远。
在现阶段下,这种食物银行的分配如果没有监管,纯粹依赖自觉和自我道德约束,结果大家都想得到,但是显然企业也不可能在占用人力资源进行约束和监管,但是食物银行还不只是考验一般人的人性这么简单。
网友谴责不文明行为
视频中,自取冰箱旁围满了市民,纷纷伸手去拿冰箱内的食物,现场还有食物掉在地上。在此期间,有人被推搡着有些踉跄,差点摔倒在地。自取冰箱旁边有通知写着:今日餐食已领完,如有需要,请于明天上午11点领取,谢谢!其中,时间那一栏为人工填写。
据了解,街道和肯德基方面推出“食物银行”的初衷,是为了能照顾到老人和失独家庭以及真正需要这些食物的群体。不少网友看到这一幕后纷纷表示,应该把食物留给有需要的人们,而不是随意拿取、“霸占”这些免费食物。
有网友说:“这样的行为无法理解。”
也有网友表示:“有需要的没吃到,反而被不需要的糟蹋了。”
在此呼吁广大市民,从我做起,应该把食物留给真正有需要的市民。别说是在上海,就是设在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成都、武汉等等大城市,也是一个字,抢!
别急,话还没说完,这里说会抢指的是中老年人,他们生活的年代物质匮乏,困苦无依,所以在心底里就深深地烙下了印记,哪怕步入二十一世纪,不会再有吃不饱饭的情况,但年轻时的苦难是磨不灭的,这里不是为上海老人辩护,而是说从宏观角度来看,所有地方的老年人都一个样——出门不捡点东西回家,等于丢了。
举个例子:【我外婆80多岁了,她有时候在村里溜达,路边看见一根棍子/一块木板,她也会把它们捡回家。】
他们这一辈人,和我们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理解不了什么是工业,甚至连“工业”这个名词也从来没有使用过。他们一生当中也从来没见识过工业的力量。在他们的世界里,手工的劳动价值是物体的唯一价值衡量。
同样一件东西,在你眼里跟你爷爷奶奶眼里可以完全不同。比如一个炸鸡翅,你眼里就是传送带上的白羽鸡,规模化养殖的农场和全自动供应的饲料,从杀鸡到分解,进入冷链后,分到经销商。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炸鸡一起,在油锅里翻腾成型。
而在你爷爷奶奶眼里,炸鸡翅意味着养半年的土鸡,杀掉后还要烧水拔毛,切下两只仅有的鸡翅后,裹上面粉在一锅珍贵的食用油里面炸。后者的成本可以是前者的十倍。因此在你爷爷奶奶眼里,一个一美元的炸鸡具备了极大的劳动价值,随意丢弃是罪大恶极的。
食物银行遭哄抢的背后
食物银行遭哄抢的背后,其实透露出了几个问题:
1. 一日三餐是人的基本需求,看这些人抢的样子,显然都是社会底层,符合有需要的人的要求。
2. 这些底层居民拿完就走,不耽误时间,很快解决了肯德基的库存,符合物尽其用的要求。
3. 他们也不多拿,每个人就拿几个,相信都能吃完,符合勤俭节约的要求。
同样的,衣服或者布料,在你眼里是纺织厂的缝纫机大规模作业;而在他们眼里是一个毛线团,手织三天的劳动量。
你劝他们现在条件好了,不需要去占小便宜。但是他们眼里其实这些根本就不是小便宜,而是包含巨大劳动价值的事物。你也永远无法向他们解释什么是工业化带来的低成本,他们眼里一块布就要缝三天,一只鸡就要养大半年。
如果是在他们世界观以外的事物造成了浪费,比如说你把一个旧的U盘丢进了垃圾桶,他们大概也不会多问,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东西“劳动”价值几何。
世界观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
所谓“食物银行自取站”,就是餐厅将每天多出来未销售的余量餐食放进冰箱存储起来,提供给有需要的人免费自行领取。我觉得这是新鲜事物,万事开头难,慢慢就会好起来的,大家也会慢慢适应的 。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欢迎关注,更多后续精彩内容等你来看。
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