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又特立独行的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共性和个性的整合
跟朋友聊天,聊到少数派和多数派,朋友说我是少数派,看问题总是从少数派的角度来看。
我说,我的成长经历就是少数派,这样的成长经历决定了我会本能地从少数派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也决定了我会从事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心理咨询师看待问题的视角多多少少会跟一般人不一样,所能理解和接纳的广度以及深度也会比一般人更广和更深,所以,心理咨询师多多少少会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也会显得比较自我,这是相对的个性,但是心理咨询师不仅仅需要凸显自己的个性,也需要凸显自己的共性,也即是和社会的融合度,否则,也会很难有一个比较舒服的心态和生活方式。而来访者的问题通常就是个性和共性难以协调平衡的问题,在这一步,咨询师可能先来访者走了一步,所以可以稍微有一点引导的资格。
我理解大多数人,但是我未必会选择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理解不等于认同,但在某些方面,我也会跟大多数人一样,这个也不是单纯只是为了迎合,而是也是我自身的需求。从根本上讲,我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只是我遵从了我的内心,这个“遵从”有些跟别人不一样,有些跟别人一样,仅此而已。
很多人会问,心理咨询师应该情商很高吧?应该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吧?或者,看问题应该会很通透很超脱吧?
我不理解所谓的“情商”是什么意思,如果是指一些权术和技巧,有些心理咨询师可能会知道,也会用,有些可能不知道,也不会用,无论用与不用,可能相对一般人,心理咨询师更清楚自己的心理状态,无论选择哪种,无论是否存在压抑,或者故意攻击,可能都会比较清楚,这个跟保持习惯性的觉察有关系,就算当时不知道,事后也会进行反思和分析。所以,所谓的情商高低,恐怕不是衡量一个咨询师好坏的标准,有些咨询师表面处理得很好,但如果存在过度压抑,恐怕也不是真正的情商高,对自己也不好,有些咨询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去故意讨好或者顺从,对外表现就会显得情商低,但是他的内在是坦然和舒服的,这个对他就是好的。
有些来访者,我知道他想要什么,如果我只是单纯地想要赚钱,我完全可以只是顺从他,制造让他舒服的假象,但是,从良心角度出发,我知道这种故意迎合和顺从对他并没有好处,所以即便我知道怎么做可以赚钱,我也不会那么去做,我宁愿脱落,也不愿意违背我的良心。比如有些控制欲特别强烈的来访者,他就直接告诉你他要什么,比如他要你只是听他说话,认同他,表扬他,肯定他,按照他的要求来做,如果只是单纯为了赚钱,我可以忍一下,但是,我也很清楚地知道,这种单方面的顺从和认同的被控制并非人际关系的真相,真正的人际关系绝对不是一方绝对控制,另外一方绝对被控制,他在我这里满足了完全的控制欲,然而,当他遭遇真实的人际关系的时候,他必然会碰壁,因为真实的人际关系是不会完全被他控制的。
所以好的咨访关系也是真实的人际关系的一种,不同的地方在于,咨询师知道关系出现问题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从而去直面和解决,而一般的人际关系因为不是专业出身,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去直面和解决,一遇到不舒服的地方,立刻就选择回避和逃避,或者决绝。
我尊重人们的回避,逃避和决绝,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当来访者因为这个问题跟我终止咨询,我也完全接受,甚至不会去试图做出解释和挽留,来访者认为选择这样的方式可能是一种解脱,对于咨询师来说,又何尝不是?每次遇到难搞的来访者,我内心也会隐隐期盼对方主动脱落,虽然少赚了钱,但是至少心理舒畅。
长期的咨访关系跟良好的亲密关系一样,总是需要磨合,碰撞和融合,最后到达一个彼此都比较舒适的状态。安全感和稳定感是彼此之间的良好关系的表现,这个需要深入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就像大树的根,越是扎得深,越是安全稳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