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老师是如何读书的?
1
手里拿到樊登老师的新书《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因为我耳朵不好,所以基本上音频读物我都是不听的,这样可以尽量保护听力。所以樊登老师,得到专栏,喜马拉雅的喜课,分答小讲,千聊的语音直播,我经常买了送人,我自己很少听,顶多听一小段儿,大致评估一下就好。
但作为一个读书人,我对樊登老师很尊重,人家把读书这个事业做得这么大,必然有自己过人之处,所以樊登老师新书一出来,我就想对比一下,在读书这件事上,我和他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这一比,果然看到差距了。
且听我详细分解。
2
樊登老师的读书法是典型的“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
先说说樊登老师是如何把书读厚的。
如果你自己看樊登老师的《工作是最好的修行》,首先发现樊登老师选书有讲究,我们把这种选书模式叫主题阅读,选取的图书全部是与工作有关。
我做了一个粗浅分类。
【1】职场新人工作心态书:《干法》、《匠人精神》。
【2】职场精英工作方法书:《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终结拖延症》、《瞬变:让改变轻松起来的9个方法》、《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成为大师》、《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3】职场主管工作提升书:《创始人:新管理者如何度过第一个90天》、《高绩效教练》、《危机领导力:领导团队解决危机的十种方法》、《谁说商业直觉是天生》、《从0到1:开窍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让大象飞》。
大家会发现这些书除了全部围绕职场外,还构成了一条职场成长线,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从樊登老师推荐的图书中找到有收益的一本。
系列化围绕“职场成长”这个主题,樊登老师已经为大家精选了14本外版书,这已经是一个把书读厚的过程,那么这14本书,樊登老师自己是如何读的呢?
我发现樊登老师在讲一本书的时候,不是简单复述书的案例和观点,他用了三个技巧来增加对一本书的解读。
【1】读背景。樊登老师会介绍作者的背景,作者的故事,比如稻盛和夫创建京瓷的故事,拯救日航的故事,对理解他书中的工作哲学是很有好处的。一本书有时候离开作者的成长背景,时代的发展动态,简单去读,都会丢失信息,但把这些内容整合到一起来读,就会味道不同,好比一瓶上等的牛排,也得配上上等的红酒,享受才能倍增。
【2】读经历。书中的观点,樊登老师会讲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故事,代入自己的情绪去思考,有的是延展内涵,有的是反思自己,这样的处理,就让书的很多细节有了中国本地化的元素,更容易理解,更容易产生共鸣。
【3】读他山。樊登老师阅读量大,这个优势他不会轻易放过,所以在解释书中的观点,樊登老师一个常用的套路是用国学经史中的案例来印证,毕竟他是一年把《论语》读了15遍的人啊。另一个套路就是在提到一本书的观点时拿出另外一本书的观点来印证,这样就把一本书读出不一样的对照,带入了批判性思维,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樊登老师能旁征博引,第一真要自己读书多,第二平时要舍得下功夫做读书笔记梳理,否则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普通人要学,还真要有点真积累。
3
樊登老师如何把书读薄的?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思维导图。不过樊登老师显然看到了思维导图的弱点,如果画成树状图,看起来很酷,但是很不方便在图书阅读状态下浏览,所以他其实改进了思维导图,变成了要点结构树,每本书为你归纳要点结构,作为每一本书的“知识地图”附录,我觉得这个形式挺好。
比如这样,排版和密度更适合书面纸质阅读,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心得感悟,比手绘导图更适合分享。
这就是把一本书要点化,结构化,把厚书读薄的过程。这里面最大的挑战是学会用自己的思维把内容梳理一遍。
我倒觉得樊登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挑战题,同样一本书,我回头梳理出要点,和樊登老师比一比,谁抓重点更精准,谁分类框架更清晰,要不一起约这本书,大家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