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老配方之3 传统五香酱肉 一个需要调整的配方 8.5分

这两天正在做老配方专题,之前做了第一期的牛肉锅,第二期的红焖羊肉,感觉这些老配方还真是很靠谱,简单而到位,效果很惊艳,这时,我就想起手头有一个自己一直感觉不太靠谱的五香酱肉配方,准备拿出来试一下。

酱肉,在北方天津的比较有名,南方苏州的比较有名,我手头收集着一个也不知道是南还是北的配方,但我看风格像是北方的,只有六味料,我之所以感觉不靠谱,或者是不是当初我抄错了?是因为里面的桂皮的用量太大了,以我一般的配料经验来说有些不合理,从总体搭配来说,草果的用量也有些偏大。

配方如下:以5斤五花肉的量

香料配比为:

桂皮 12克

八角 5克

阳春砂 5克

草果(去籽) 5克

陈皮 8克

花椒 3克

因为桂皮的香味属于很“硬”的那种香味,在配方里用量这么大,不知啥原因?但既然是配方,不知是不是当初有什么特殊口味的需要,或者这样配比另有目的?也未可知。

可能传统配方,有它的道理,效果如何,试一下再说吧。

五花肉5斤,冷水浸泡一小时以上。

香料,按照用量配比,温水浸泡20分钟。

浸泡好的肉放入冷水锅,加入花椒粒5克,姜片20克,高度白酒,今天用的二锅头5克,中火焯水。

随着水温升高,撇净浮沫,锅开后煮10分钟,泡10分钟。

把肉捞出,温水洗一下备用,煮肉的水滤干净备用。

炒锅下入浸泡好的香料,炒干装入料包。

炒锅下少许油,放入天然冰糖50克,手头没有的话用普通冰糖或白糖代替,也行,只是效果稍差一些。

炒到泛红起泡,糖色效果。

加入一碗温水,成糖色,注意温水沿锅沿缓倒入,以免烫到。

把刚才滤好的煮肉汤,糖色、料包、酱油100克,甜面酱50克,姜片30克,葱50克,黄酒(总喜欢用古越龙山)40克一同加入锅中,

烧开,中小火慢烧1小时。

关火盖好盖子焖1小时。

出锅成品,可以切冷盘佐酒,可以下饭。

最后总体试做的感觉,正如一开始的顾虑,桂皮的味道过于大了,有了一种不自然的香料味,从口味融合的标准来说显得不平衡,而在炒制过程中草果味也有些突出,其它的色泽和酱香味都还可以,但如果作为一个配方分享的话,不适合大多数人,不合适,虽然不是说多难吃,但总体评分的话也就是7分。

于是,经过试做的结果,综合考虑食材品质变化等原因,把配方做了一下调整,又用3斤肉试做了一次,才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总体调整是根据成品口感,把桂皮的用量减少3分之2;草果略减;花椒去除,换为肉蔻,因为花椒在焯水时与白酒等结合,去异味的效果可以,料包里就不用了;八角的用量稍微增加;砂仁略增加;考虑现在的食材品质等,再加上协调香味的甘草,增香的小茴香,对猪肉有很好效果的山楂等。

调整后的配方如下,这个可以8.5分:

5斤肉量

八角 8克

砂仁 6克

小茴香 6克

陈皮 6克

山楂 5克

桂皮 4克

肉蔻 4克

甘草 4克

草果 3克

要点:

1、草果一定要拍开,去掉籽使用,因为草果的籽有很强的味道,会破坏整体效果。

2、有些时候朋友们总会以“猪不见椒,羊不见料”等来衡量猪羊肉的香料配比,实际上那也不是个死套路,当时是对于某种特殊要求而说的,后来被扩大成准则了,例如用猪肉为食材的“花椒肉”,不一直是道名菜吗?现在的食材、调味标准等条件都发生了变化,有些方法可以因地制宜,灵活为上,适口为佳。

3、我们这里分享的配方,基本的标准是打基础的配方,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食材,用这些方子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以融合与平衡为标准,如果用于商业用途的话,可以根据这个基础,再去加入其它的香料来突出特色,例如我以前在做配比时,荜拨、木香、五加皮、山黄皮,多香果、包括鼠尾草、迷迭香等,都在不同的条件下试用过,目的不同、效果不同。

总之在调味和香料配比的路上,学习是个永恒的话题,我来做这些专题,为什么都要试做后再调整和分享,就是想分享出真正对朋友们有价值的东西,让这些配方不再那么苍白和冷冰冰,同时能与同道朋友们一起交流学习。

自然门美食e族 喜欢配方!爱好分享!珍惜朋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