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大、小三阳”,看懂“二对半”化验单,乙肝病情尽在掌握

中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病人和乙肝携带者特别多,乙肝检查有一个必查的项目,俗称“两对半”,老百姓还往往把化验的各项结果称为“大三阳”“小三阳”,一时间把人弄得云山雾罩,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到底怎么样了,各项指标又代表什么?有什么意义?

“乙肝三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对半”,一般指的是这5个指标:

第一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这两项是一对。

第二对:e抗原、e抗体,这两项是一对。

第三对:核心抗原、核心抗体,这两项是一对。但一般的化验室很难测定核心抗原,只能测核心抗体。

这样平时测的就只有两对半,即5项。

各项指标意义

表面抗原阳性:

说明已感染了乙肝病毒,仅此一项阳性并不具有传染性,如果无症状,且肝功能正常,称为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无需处理,不妨碍学习工作。

表面抗体阳性:

说明体内已经有了抗体,来对抗乙肝病毒。这说明:一是接种过乙肝疫苗,体内产生了抗体;二是曾患过乙肝,并且痊愈,获得了免疫力。说白了,这个指标阳性,是好事。

e抗原阳性:

表示体内乙肝病毒复制处在活跃期,传染性很强。

e抗体阳性:

一般e抗原转阴后,转变为e抗体,表示体内病毒减弱,传染性低,病情缓解,走向康复。但部分病人是由于病毒变异造成,测HBV——DNA(即乙肝病毒基因)仍呈阳性,表示仍有病毒复制,预后较差。

核心抗体阳性:

此抗体不是中和抗体,不能中和乙肝病毒,无保护作用,是乙肝病毒感染后在患者血液中存在最长的一个感染标志,病愈之后也可持续阳性。

“大三阳”并不表示比“小三阳重”

“大、小三阳”的主要区别在:e抗原阳性为大三阳,而e抗体阳性为小三阳,前面我们谈到从e抗原阳性转到e抗体阳有病毒减弱病情缓解的可能,但也可能是病毒正在变异造成的,所以小三阳并不一定比大三阳病情轻。临床上还要结合肝功能、乙肝病毒核酸(BBV——DNA)、B超,以及病人的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

如果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是乙肝“大三阳”或“小三阳”,也不要过度惊慌,一定要配合医生的进一步检查,以便分析病情,通过合理用药,科学治疗,完全可以让病毒进入休眠期,病情完全可以控制。切记不可乱投医,听信小广告,四处求医,乱用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