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捡一女婴回家,多年后他娶了女婴,生下一儿子至今被人熟知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这描述的是古代女子以灵巧娴熟的手法穿针引线,却不与别人攀比容貌的美好品质。
在我国近代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女人,她相貌平平,不裹小脚,却教导出了一个世人皆知的儿子,自己也凭借端正的品行与透彻的人生观,在后半辈子受尽人们尊敬,风光而又平静地过完了这一生。
她是李文安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也是他的妻子,更是李鸿章的亲生母亲李氏。
田埂上的女婴
然而,李氏并非是什么出生名门的女子。甚至可以说,她的这条性命都是被李家救回来的。而这要从李鸿章的爷爷李殿华说起。
李殿华是个标准的读书人。和清朝时期大多数文人一样,饱读诗书只为了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只可惜,李殿华一辈子也没能成功上榜,只得当个乡下农民。李家有几十亩地,全家上上下下几口人住在一处三进式是小瓦院里。
尽管家里有田有地,可年收成不好的时候,一家人过地也十分紧巴。后来李鸿章在回忆那段日子时,形容来家里上门索债的人如同''过江之鲫''。
尽管如此,李殿华也没有放弃对孩子们的教育。他盼望着四个儿子能考取功名,飞黄腾达,甚至请了老师为孩子们当家庭教师。
这天,李殿华正走在磨店乡田埂上,突然听见几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声。他随着声音找去,在不远处的一棵树下发现了一个襁褓中的女婴。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女婴被弃不是什么稀罕事。李殿华发现,这个女婴得了天花,想必这也是为什么会被丢弃的原因之一吧。
善良的李殿华并没有摇摇头离开,而是把女婴抱回了家,并且为她好生医治。当时李殿华的四儿子——李文安也刚出生不久,只比女婴稍大了那么一些罢了。村里人听说李殿华带了一个得天花的女婴回家,纷纷劝他:''别管这种闲事啦,万一她把天花传给你的宝贝儿子了怎么办?''
李殿华坚持为李家留下了这个女孩,并且经过他的悉心照料,女孩的天花很快就被治愈,只不过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一串麻子。然而,李家并没有因此嫌弃她,而是将她当成家中的一份子对待。
李殿华的这一善举,也恰恰为自己后代的成功悄悄埋下了种子。而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当年在田埂上捡到的女婴,竟能对自己的家族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可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大度与善良。
兄妹成婚
李氏也是一个深知报恩的人。在她稍大些时,就开始帮着养父下田干活,种庄稼,打理家务。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李氏没有像其他女子一样裹脚,而是每日都奔跑穿梭在农田之间。
这样一个既不裹脚,脸上还有麻子的女人开始引起村子里其他人的非议,时间一久,李氏的出嫁也便成了李殿华的一个头疼问题。
要说起李氏的品行,从小在李家长大的她自然不会差。只可惜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别家人上门提亲,也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然而,李家最小的儿子李文安,却在和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的长久相处下,暗生情愫。
和父亲一样,李文安同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一次回家,发现忙碌了一天的李氏竟在灶头前睡着了,便心疼地脱下自己的外衣,盖在李氏身上。而这一切都被李殿华看在眼里。他想着,二人虽是名义上的兄妹,但毕竟没有血缘关系,不如成全了两人。于是在李殿华的安排下,李文安与李氏成婚,结为夫妻。
成婚后的李氏没有辜负李殿华的期望,依旧贤惠勤劳。李文安准备考试时,李氏尽心尽力操持家庭,解决李文安的后顾之忧,好让他能安心备考。终于在1834年,33岁的李文安成功考取了进士。要知道在当时,考取进士简直''难于上青天''!
李文安是李家前七代人中唯一一个中官之人。虽然和其他兄弟相比,他开蒙最晚,却是个大器晚成之人。然而在他光宗耀祖的背后,更是离不开李氏的默默支持与尽心帮助。李氏也因此成为了''官太太'',风光无限。
兴旺家族
李氏为李文安生下六男二女,其中也包括了世人皆知的李鸿章。李氏是个深有智慧的女人,她沉稳内敛,又富有远见。当家族逢沐浴皇恩,升迁喜事时,别人总是喜笑颜开,唯有老太太镇静不语,还用盈满之理告诫儿女,切莫有骄傲之心。
老太太的晚年与两总督儿子一起居住。太平天国事件过去后,李鸿章从湖广调任到了北京,而他在湖广的总督职位则由他的哥哥李翰章接任。虽说换了总督,可两任总督的母亲都是李氏,故李氏也不需要随着儿子''挪窝''。民间传话到:''总督换防,老太太不换防'',闻者都羡慕不已。
有一年,李氏去看望刚升任二品封疆大臣的李鸿章。李鸿章对这位母亲也是十分孝顺尽心的。为了迎接母亲的到来,他准备了一台八人大轿,还亲自走在轿子旁,扶着母亲的坐轿回府。
可谁知,路上李氏的大脚伸出轿子,露在外面,被路上的人看了个真真切切。李鸿章顿时觉得羞赧万分,试图用自己的大红披风遮住母亲的大脚。可谁想李氏一踢,李鸿章再遮,踢踢遮遮,旁人看了都觉得暗暗好笑。
来到府衙后,李氏坐在花厅中,令李鸿章把官员百姓请到里头来。随后她当着众人的面,训诫李鸿章到:''你想遮住为娘的大脚,生怕娘给你丢了脸。可我儿,你应明白,大脚女儿又如何?若没有娘这双脚当年的操劳奔波,也就没有你如今的大红袍穿了。''李鸿章被训地脸面通红,可也不得不承认,李氏所言,句句属实。
''福有福报'',李氏的后半生安宁而又风光,这与她的个人智慧是不可分开的。李老太太的稳重淑慎,使皇家都对她敬重三分。慈禧四十寿辰时,正值李氏七十五生日,清帝特地琴下旨褒赏李氏,赐予匾额绸缎。
李氏去世后,装载着她灵柩的大船一路上都有文武百官和百姓的迎接悼念。这位前半生操劳,后半安宁富贵的女人,向世人诠释了何为一个女人的智慧。''苦尽甘来总是春'',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0)

相关推荐